好萊塢的影視題材往往包羅萬象。同樣是家庭喜劇,我們可以看到幽默諷刺的辛普森一家,也可以看到暗黑古怪的亞當斯一家。
它們都是有著悠久歷史的經典IP?!缎疗丈患摇窂?989年12月至今,已經播出逾700集,中間更換過4家制作公司。而《亞當斯一家》更是早在1938年就已問世,以漫畫的形式登載在雜志上,一直深受歡迎。
【資料圖】
《辛普森一家》VS《亞當斯一家》
《亞當斯一家》是一部哥特式的“微”恐怖家庭喜劇。漫畫家查爾斯·亞當斯以自己的姓氏為題,塑造了一個神秘離奇的貴族家庭。
亞當斯一家與周圍人和事的差異,構成了全篇的故事基礎。他們外表蒼白,內心善良,看似行為古怪、異于常人,其實有著和一般人“不一樣的快樂”。
和很多經典IP一樣,《亞當斯一家》曾多次被改編成電影、電視劇、游戲、音樂劇等多種形式,問世多年依舊散發(fā)著經久不衰的鮮活生命力。
其中,最被觀眾所熟知的,非1991年與1993年問世的兩部真人電影莫屬。影片通過夸張的人物設定和美術風格,讓這一家“哥特怪咖”變得深入人心。
電影里,童星克里斯蒂娜·里奇飾演的星期三·亞當斯受到了不少人的喜歡,成為兼具魅力與人氣重要家族成員。
星期三是哥梅茲和魔帝女的女兒,她的名字取自母親最愛的一首童謠——“星期三出生的孩子滿是哀傷”。
梳著兩條麻花辮的她,是個陰沉古怪的冷面蘿莉,喜歡血腥、刺激、危險的事。她是整個家族的智慧擔當,經常和各種心懷不軌的入侵者斗智斗勇。她最大的愛好,就是欺負自己的親弟弟,常常面無表情地將強弩、電椅、毒藥輪流往弟弟身上招呼。
最近,這個冷面蘿莉被網(wǎng)飛相中,被單拎出來量身定作了一部個人衍生劇——《星期三》。
由于有經典IP做背書,再加上大導演是赫赫有名的蒂姆·波頓,所以這部作品早在上線之前就已備受期待。蒂姆·波頓近年來作品不多,上一部還要追溯到2019年與迪士尼合作的《小飛象》。
此外,深諳哥特風的蒂姆·波頓還是個名副其實的“亞當斯迷”,他曾不止一次地表達過自己對《亞當斯一家》的喜愛,所以此次執(zhí)導該劇,是一次名副其實的“圓夢合作”。
從1933年到2022年,星期三在影視作品中先后出現(xiàn)了8種造型。其中大部分作品,都保留了她在漫畫中的人物特色——中分發(fā)型、高額頭、面容蒼白。
但這次問世的《星期三》,卻在人物方面進行了較大的改動,給人物加了劉海,化了哥特濃妝,以此來凸顯她的犀利與狠勁兒。這種改動,對死忠粉來說,難免有些詬病,但對普通觀眾來說,卻并沒有什么影響,并不妨礙觀眾理解人物。
《星期三》一共8集,劇情節(jié)奏在線,第一集一上來就鋪陳展開,迅速交代了人物及故事背景。
剛開始,星期三和弟弟帕格利一起就讀于普通高中,由于弟弟被水球隊霸凌,于是她用兩袋食人魚報復了對方,給對方造成了慘重的后果。迫不得已之下,父母決定將這個問題少女轉學到自己的母校就讀——奈弗莫爾學院(Nevermore)。
奈弗莫爾學院是一所專門為特殊人群設立的學校,有點像《哈利·波特》中的霍格沃茨或《X戰(zhàn)警》中的澤維爾天才少年學校。
這所坐落于山間的學院,因專門招收“異類”而被稱為“怪胎的天堂”,在小鎮(zhèn)里臭名遠揚,連途經這里的背包客都對它退避三舍。
學院里的學生,主要由四個團體組成,分別是牙、毛、石、鱗:牙,指的是吸血鬼;毛,指的是狼人;石,指的是蛇發(fā)妖,可以讓人石化的美杜莎一族;鱗,指的是海妖塞壬一族,他們擁有鱗狀皮膚,能用聲音蠱惑人心。
習慣了獨來獨往的星期三,不但沒有打算與任何人結交,還為了逃離學校而絞盡腦汁。逃離過程中,她逐漸解鎖了一種神奇的超能力——預知幻覺。
她會像母親一樣,通過與人肢體接觸,閃回過去或預知未來。比如,弟弟被霸凌者關在儲物柜里,接觸到弟弟的那一刻,她腦中立刻閃回了弟弟被霸凌的全過程。又或者,星期三從奈弗莫爾學院逃離,逃離過程中她撞到了一個賣蘋果的大叔,預知了大叔即將因車禍死亡,沒過多久事故就如她所料地發(fā)生了。
星期三幾次三番的逃校均以失敗告終。敏銳的她,很快憑著自己的感應能力,發(fā)現(xiàn)了學校的種種怪象。比如,學校大廳里的愛倫坡雕像上有字謎,解開后可以打開地下室的密室;一本四百年前的古籍上居然印著她的畫像,預言她將會毀滅這個學校。
一個名叫羅文的同學陰差陽錯下看到了那本古籍,決定殺死星期三,來阻止預言的發(fā)生。而星期三則通過幻象,預言了羅文的死亡。
星期三出于好心,打算向羅文施救,結果反被對方攻擊。千鈞一發(fā)之際,正如星期三預料的那樣,羅文被一只突然沖出的怪獸殺死。不明就里的星期三立馬報了警,沒想到第二天羅文竟然又活生生地出現(xiàn)在了大家面前。
就設定來看,《星期三》雖然衍生于《亞當斯一家》,但它并沒有像《亞當斯一家》那樣只局限于家庭成員間的小打小鬧,而是將哥特風嵌套進了校園探案劇的邏輯敘事,星期三的家人只做配角出場,并沒有占用過多的描述。
反倒是亞當斯家里的“寵物手”,因為被魔帝女留下來監(jiān)視星期三,獲得了較多的戲份,得以陪伴星期三左右。
乍一看來,星期三這個角色,仿佛是《怪奇物語》中的小11與《天才少女福爾摩斯》中的少女偵探的結合體,她既是擁有超能力的妙齡少女,又能查清真相、探案解謎。
而星期三周圍圍繞的其他伙伴,比如狼人少女、“嗡嗡社”的尤金,則類似于《怪奇物語》中的青少年團體,一起集思廣益,對抗暗黑勢力。
《星期三》最大的優(yōu)點,是它在延續(xù)《亞當斯一家》和蒂姆·波頓風格的基礎上,突出了星期三本身的反差萌。
這種反差萌,主要體現(xiàn)在兩個方面。
一個是年齡與心智上的反差,星期三有著與年齡不相符的早熟,她對父權、對社交網(wǎng)絡、對學院的粉飾太平具有相當強的警惕性與敏感性。別人夸她裙子好看,她第一反應不是沾沾自喜,而是憂心忡忡地說,“我成了女性被男性物化的典型例子?”
另一個是冷面與熱心上的反差,星期三表面孤傲,拒人于千里之外,其實內心始終燃著溫暖的小火苗,即便是只見過一面的同學,一旦對方陷入危險,她也會毫不猶豫地挺身而出。
盡管人物身上的反差萌十分出彩,但就劇集內核來說,《星期三》并沒有違逆《亞當斯一家》的核心價值:自信地接納自己很可貴,但更可貴的是接受不同。
全劇用了大量的筆墨,去突出悅納自己、包容不同的核心命題。比如星期三的狼人室友,為人甜美熱情,卻因為自己始終不能“狼化”而自卑,經常被同族當作異類,家人想方設法地讓她報班培訓,只是為了讓她早日“正?!?。又或者,喜歡養(yǎng)蜂的尤金,一手創(chuàng)立了“嗡嗡社”,別人都覺得他是個異類,對他不理不睬,但他卻用自己的樂觀積極感染了星期三,讓星期三堅定地守護朋友。
不過,對一部哥特風的暗黑劇來說,這種略顯雞湯向的命題設定,還是要仔細地把握分寸——少一分淺薄,多一分說教。
而《星期三》在這方面,處理得多少有些偏頗,一如豆瓣網(wǎng)友所說,“本以為是哥特風的《去他X的世界》,結果是披著魔幻哥特式外衣+稚氣懸疑的校園瑪麗蘇”。
或許,這也是它為什么只拿到了豆瓣8.0的主要原因。它的設定并不新鮮,內核也很陳舊,最大的亮點是人設豐滿與審美在線。相當于是虛晃一槍,功過相抵,并沒有帶出太多的驚艷感。
總之,如果你喜歡《怪奇物語》或哥特暗黑風,那這部新劇大抵會合你胃口;如果你沖著蒂姆·波頓的大名和經典IP的噱頭去看,那你可能會有點失望。
鋼瓚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