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娛樂訊 (哈麥/文 馬森/圖)12月22日,導演、制片人文晏受邀出席第四屆海南島國際電影節大師班活動,向現場觀眾分享她多年來的創作歷程。文晏拍過《水印街》《嘉年華》,擔任過《夜車》《牛郎織女》《春夢》《白日焰火》的制片人,還作為評委參加過很多國際電影節,是行業內一位經驗豐富頗有聲望的女性電影人。
分享會上,支持人談到現在年輕導演普遍遇到的問題,比如投資人沒耐心,觀眾的耐心也在消失;比如經常被問你的電影主題是什么,能不能一句話說清楚?
面對這些問題,文晏說,這是每一代電影人都會碰到的問題,從來沒有一個環境告訴你“你慢慢弄吧,我們等你。”電影都是非常倉促的方式下做的,導演只能讓自己更強,只能讓自己更努力,跟這樣一種力量抗衡,用作品來證明你說的是對的。
(相關資料圖)
“你不可能改變整個社會,但是你可以盡最大的努力保護你自己的作品。這當然不容易,每代人每個人也都面對這樣的問題,無論你在融資過程中,你跟別人交流,人家不想聽這些,人家說我有數據,或者人家說你為什么不拍那樣的電影。
我分享一個事情,2014年的時候我在布里斯班做評委,那一年的評委有《一次別離》的導演法哈蒂,他說中國的投資人找到了他拍《一次別離》的翻版,他覺得很奇怪,我就是《一次別離》的導演,我為什么要翻拍自己的作品?
所以,我們渴望復制爆款和得到答案的風氣一直有的,只是不同的樣貌而已,你沒有別的辦法,你就做出你該做的電影,用你的作品說服別人。”
至于一部電影的主題,文晏覺得,如果一部電影真的能夠一句話說清楚你的電影是講什么的,那這個電影就不需要拍了。
“一個電影最重要的是帶給我們不一樣的體驗,它可以有議題,但是主題不是唯一的,而且主題不可能涵蓋一個電影,你的電影遠遠大于你的主題。
我非常同情參加創投的年輕人,因為我自己很不愿意參加創投,我覺得電影應該是提出問題,而不是給出答案。我們在創作電影過程中都在不斷地問不斷地修訂自己的問題,不斷試圖尋找答案,哪怕一個電影拍完,做到最好就是提出了真正有價值的問題,而不是給出一個圓滿的答案。
所以我覺得主題一定是在構思這個電影的過程中才慢慢產生的,甚至你做完后期才發現的,這不應該成為大家的一種焦慮。首先前提是言之有物,你真的有表達的東西,你不停問自己,自己問自己主題是什么,這是可以的,但是我立刻回答出來我的主題是這個那個,能說出來的不一定是真的。”
文晏給年輕人的建議就是“加油”,因為沒有所謂更好的時代,也沒有所謂更壞的時代,每個人都是靠自己。
“靠你對電影的熱愛,不用特別在意雜音,噪音永遠都有,永遠在旁邊跟你說各種話的人很多,學會甄別,學會傾聽自己的聲音,最終這是你的電影,你要表達什么?大家都會以為我要表達什么我是很清楚的,其實不是,我們對自己的了解是最困難的。所以,我們能夠借助電影,通過做電影不斷問自己問題,不斷了解自己,這也是我們做電影人的優勢。你越了解自己,你將來做電影也會越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