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梁嘉烈
2022年的跨年晚會市場,并不算十分太平。
據不完全統計,各類衛視、互聯網平臺推出了超10臺跨年晚會。即便各家平臺都給自己定制了“時間向前,我們向上”、“一起奔赴美好新篇章”等正能量主題,也盡可能以VR技術、虛擬數字人等科技元素或三星堆、木版水印等文化元素增加創新感,但當天晚上跨年晚會相關的熱搜熱議,幾乎被兩類話題承包,一是各式翻車表演,二是明星造型比拼。
(相關資料圖)
一邊湖南衛視楊紫口型對不上假唱上熱搜,東方衛視AI特效延遲讓程瀟表演翻車,一邊是楊冪、鄭秀妍等造型大獲好評。
值得注意的是,這攤熱鬧之外,也有引起公眾討論的優質節目。東方衛視張淇、曾黎的合作《武家坡2021》獲得好評,被觀眾稱為神級舞臺。B站周深的《四大名著連連看》、劉憲華的《Sold Out》也引起討論,節目卡段在海外也獲得好評。
跨年晚會已經有了明顯的內容趨向,一方面,晚會逐漸卷向流量比拼,明星話題五花八門,而這些話題除了熱鬧,無法提供更多的內容信息,讓一部分人忍不住感嘆,跨年晚會越來越無聊;而另一方面,優質的節目越發珍貴,能引起更大的關注,實現更高的內容品牌傳播。
行業總是在發問,到底什么樣的晚會才是好的晚會。其實答案很明了,當熱鬧消散,還能留存下真正的內容,就是好的晚會。
晚會扎堆
但觀眾想要的不僅僅是熱鬧而已
就傳統跨晚而言,今年令人印象較深的有兩類節目,一類是純粹的快樂,如央視晚會上王耀慶的《安可王》,這場演出和劉敏濤的《紅色高跟鞋》一樣,確確實實給觀眾帶來了意外之喜,演員的銀幕形象和自身性格放到最大,娛樂效果加倍。
圖源:央視文藝官博
一類是實力唱將輸出的穩定表演。周深、許嵩、鄧紫棋等實力派唱將被各大衛視瓜分,明星不得不趕場出演晚會。而這背后的邏輯很好理解,傳統晚會以歌舞演唱為主,穩定水準的表演是基本盤。湖南衛視許嵩的大串燒,成功喚醒90一代QQ空間時代的音樂記憶,東方衛視的《武家坡2021》成為整個晚會的最大亮點。
但要論跨晚記憶點的密集度,B站占了大頭。行至第四年,B站的跨晚在內容多元化上已經走向成熟:主流歌手周深、鄧紫棋等打頭,周深更是開啟“分深術”,四種聲線演繹四大名著主題曲;上杉升、倉木麻衣、宮崎步現身演唱《灌籃高手》《名偵探柯南》《數碼寶貝》的主題曲,童年女神艾薇兒帶來了熟悉的《Complicated》;王嘉爾、樸宰范等坐鎮潮流篇章;《詠春》《山海圖》等則構成了國風的門面。
數十檔節目中,最令小鏡印象深刻的就是創新國風節目了。《中國人不蹦洋迪》中,上美廠動畫的經典鏡頭配以鬼畜效果,滿屏皆是中式賽博朋克味,大圣打碟、仙女蹦迪、佛魔亂舞,這場天庭音樂會,任誰看了都得贊一句“比博燃”。
《詠春》和《山海圖》風格更為嚴肅,但同是國風節目中的翹楚。《詠春》里,葉問為延續詠春開啟掌門挑戰之路,“過手如登山,一步一重天”;《山海圖》中,李玉剛與龔琳娜一開嗓,便將觀眾帶入了《山海經》的奇幻世界中。
今年跨晚結束后,B站留下的熱搜幾乎都是與好節目本身有關的,相比之下,多數傳統晚會的熱搜都與明星高度掛鉤。這可以算是B站內容一貫的留存性。
2019年首涉跨晚時,正值B站成立十周年之際,因為在別的跨晚做品牌冠名贊助費用過高,B站選擇自己做跨晚,新世界的大門就此拉開。那年,方錦龍與洛天依合作《好一朵美麗的茉莉花》,老藝術家與虛擬歌手、傳統文化與現代科技的碰撞,帶來了太多關于傳承的感動。
2020年B站跨晚上的《萬物笙》中,《二泉映月》的感傷與《百鳥朝鳳》的昂揚交相輝映,似乎是在娓娓道來那沉重卻又帶著希望前行的關鍵一年;2021年跨晚上,剛柔并濟的《只此青綠》拉開了一幅傳世畫卷,以舞入畫,再現中國文化的大氣磅礴與沉淀。
公眾模模糊糊之間形成認知,B站的跨年晚會沒有明星話題,但總有一兩個節目你會記得很清楚,甚至在此后反復觀看。
B站跨年晚會的取向狙擊
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答案其實很簡單。目前為止,B站跨晚是唯一為年輕人量身定制的存在。市面上老少皆宜的跨晚不少,傳統的衛視跨晚皆是,但呈現年輕圈層文化的只有B站的跨晚。
每年B站跨晚播出時,年輕人總會喊出那句“你是懂我的”,何為懂?今年跨晚上的細節或許就能回答。《刺客信條:信仰之“樂”》中,指揮臺上放著游戲中第一文明的遺留物伊甸蘋果,各代刺客天降爭奪;《旅行者之夢》中,精靈般的小女孩唱起《原神》森林書任務的經典配樂《大夢的曲調》,如果對游戲文化沒有深入了解,很做到如此精準的細節把控。
很多人認為,B站的跨晚贏在回憶殺與情懷殺,但事實上,真誠才是永遠的必殺技,它的可貴在于一直是以真誠的創作來回應年輕人的熱愛。
今年跨晚上,啟示錄樂隊演奏的是《妖精的尾巴》《JOJO的奇妙冒險》等動漫的BGM串燒,這種形式并不新穎,但它巧妙地以“沒人能在我的BGM里打敗我”這一彈幕熱梗穿針引線,帶年輕人夢回經典動漫的高燃時刻。這既是一份懂得,也是創作態度的體現。
自成體系的風格與模式背后,B站也有一套自己的方法論。B站紀錄片《繁星之下:2020最美的夜幕后紀實》里曾經提及,B站跨晚的軸心是“3+X”,“3”指的是影視、游戲、動漫,“X”指的是創新內容。近年來,影視游漫占據了年輕人大部分的娛樂時間,以它們扣響通往年輕一代的大門再合適不過,2022年,B站跨晚覆蓋了60余個影視游漫IP。
過去三年的舞臺中,經典IP也從未缺席,《權力的游戲》《英雄聯盟》《千與千尋》《秦時明月》等無不是年輕人耳熟能詳的存在,它們是當下仍在流行的時代文化元素,也是年輕人生活的組成部分,正是這些,不斷觸動著年輕一代的文化DNA。
B站跨晚總策劃楊亮曾道:“人從10歲到30歲之間,看過的動漫、打過的游戲、看過的電影,這都是他們精神世界最重要的組成部分,然后你居然不去體現它,導致他們忽視了大部分人的精神需求,這點就比較吊詭了。”市場需要多元化,大眾需要合家歡的舞臺,也需要有人看到年輕人的世界。
B站跨晚的另一大獨特之處,在于它與站內的PUGC生態是緊密融合的。《中國人不蹦洋迪》是由UP主鈞哥你大舅創作的同名作品延伸而來;《山海圖》里的異獸形象,源自UP主畫師杉澤繪制的《觀山海》;賴美云演唱的《橫豎撇點折》,是由B站拜年祭上的爆款單品改編。
年輕一代跟隨流行文化成長的同時,也在B站這一社區創造著新的流行文化,這些新內容自然而然成了B站跨晚的重要組成部分。
2022年B站跨晚直播時,人氣峰值達到3.3億,創下了新紀錄。語言或許很難表達年輕人對這檔晚會的熱愛,但在被“來生還做方塊人”、“新蘭永恒”、“行于黑暗、侍奉光明”等刷屏的彈幕中,我們也能感同身受這場年輕人的文化狂歡。
誰也不能否認,這是一個追求熱鬧與流量的時代。跨年晚會作為平臺一年的壓軸內容,則尤為需要熱度與關注,為新的一年招商與內容做好鋪墊。但所有人都知道,僅僅憑內容吸引觀眾注意是艱難的,因為這對內容要求足夠高,所以才會有扎堆的明星,眼花繚亂的舞臺,以熱鬧與話題吸引觀眾。不能苛責所謂的傳統模式,這是一條最保險的路,只是希望行業在求得穩定之余,也能留下更多好的內容,這才是真正有價值的東西。
鏡象娛樂(ID:jingxiangyuler)原創
轉載請注明來源、作者署名,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