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月6日 刊| 總第3108期
【資料圖】
隨著多部電影官宣定檔大年初一,今年春節檔已形成爭雄之勢。作為疫情管控放開后的首個重要檔期,它的市場表現將在某種程度上影響全年的行業走勢。
業界熱烈期盼著線下電影市場的復蘇,但可以肯定的是,在三年疫情中加速孕育生長的線上電影發行并不會因為防控政策的改變而放緩。
1月3日,愛奇藝云影院首映電影票房查詢系統正式上線。人們可以通過“愛奇藝網絡電影榜單”的小程序直觀看到網絡電影的分賬票房和人均播放時長。同時,愛奇藝云影院首映電影的年度票房榜單也赫然在列。
無論是票房實時查詢系統,還是云影院首映電影票房榜單,都可被視為愛奇藝網絡電影一次階段性的成果總結,也意味著愛奇藝距建立完備的線上發行電影市場體系只差臨門一腳。
云影院品牌的發布和成長,為電影提供了線上專業的放映場所;票房查詢系統的上線,讓這個正在成長的市場體系走向成熟。接下來,就差具有穩定輸出能力的內容發行商了,而這正是愛奇藝一直在同步推進的事業。
仿照院線電影的市場體系,為中國電影開發出線上交易市場,并使其成為中國電影產業發展的“第二個支柱”,是愛奇藝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內試圖打通的商業模式。數年歷程步步為營,我們看到了網絡電影產業升級的契機和曙光。
數據指導下的提質增效
明明有第三方數據機構公布數據,愛奇藝為何還要自己開發一個“愛奇藝網絡電影榜單”的小程序?
首先,過去三年里,線上電影市場千變萬化,尤其隨著單片付費、愛奇藝云影院等模式的出現,第三方的票房數據早已遠遠無法滿足從業者的需求。
以去年名聲在外的《目中無人》為例,都知道它收益頗豐,但具體金額是多少,收益曲線呈何種態勢,外人很難知曉。
無論是云影院首映模式還是傳統意義上的網絡電影,都是愛奇藝線上電影交易版圖的重要組成部分,被賦予了更重要的歷史使命。
而將網絡電影真正變成一門TO C的生意,票房實時查詢系統是其中的關鍵一環。從這個層面來說,平臺沒有注水的理由和動機,因此它的透明性、真實度和公正性有所保障。
其次,相較于第三方數據機構,愛奇藝票房實時查詢系統的覆蓋范圍更全面,對網絡電影的關注更切中肯綮。不僅支持查看日榜、年榜,還提供全生命周期數據明細查詢服務,更有內容熱度、用戶畫像等多個細分維度的數據可隨時追溯。
比如,都說男性觀眾是網絡電影的觀影主力,但占比究竟能到多少,不同類型的影片受眾會有哪些差異?以上種種,愛奇藝票房實時查詢系統都給出了較為明晰的表述。
愛奇藝副總裁、電影中心總經理宋佳透露,目前的愛奇藝網絡電影榜單的數據仍處于初級階段,后續還會有更多詳細數據視合作方的需求而進一步開放。
可以說,從誕生之日起,愛奇藝票房實時查詢系統就自帶網絡平臺天然的基因,它依托于平臺強大的技術和數據分析能力,是影視工業化流程的一個基本體現,能最直觀地提升創作者對內容的預判,提升創作效率。
創作者據此創作內容,平臺再綜合內容和用戶畫像,讓電影第一時間觸達目標受眾,由此形成閉環。
愛奇藝CEO龔宇曾說,頭部內容的確不是大數據能算出來的,但它可以給你一些規律,盡可能地繞開“撲街”內容。
顯而易見,降低風險,提高成功率,這兩點在降本增效時代尤為重要。
個人認為,人們在總結爆款院線電影的成功經驗時,往往會不可避免地陷入“執果尋因”的思維誤區,從結果來推論影片在創作上做對了什么,規避了什么,但總是忽略其在上映期間出現的種種巧合和偶然。
而線上電影或許能夠突破這種局限性,它的經歷在數據庫中是全面且完備的,詳盡的用戶畫像只是其中之一,相信更多的數據和功能將會隨著愛奇藝票房查詢系統的發展而一一得到體現。
對用戶來說,票房查詢系統和云影院票房榜單為他們提供了一個極佳的觀影參考。如果把平臺的網絡電影和云影院的內容庫看作一座圖書館,那么現在它無疑多了一項線性的榜單推薦。
日榜的實時更新意味著平臺對人們傳統擇影方式的尊重與認同,而月榜和年榜則在打開人們觀影視野的同時,也為那些不在新片期但仍在分賬期內的影片提供了更多可能。
這些效用,短時間內可能難以顯現,但隨著創作者和用戶習慣的養成,未來的發展空間值得想象。
趨向成熟的線上電影交易體系
“隨著市場的逐漸發展,未來電影在線發行將發展為用戶單片付費和包月購買會員兩個窗口期,這兩種發行方式各自適合的電影將逐漸分化形成不同的市場。”
在第十一屆北京國際電影節上,龔宇再一次闡明了線上電影的“雙窗口期”概念。人們在那時還一知半解的概念隨著云影院首映票房榜的發布而有了更直觀深刻的體認。
以去年在云影院上線的《盲戰》為例,在點播分賬期內,該片前三天的分賬票房分別為72.3萬、145萬、114.4萬元,隨后逐漸走低。而當一個月后的會員分賬期來臨后,該片的分賬票房再創新高,前三天的分賬票房分別為157.4萬、134.9萬、120.9萬元。
如果說,過去網絡電影的分賬規則依賴于平臺補貼,人人都知不可長遠,但人人都看不清前路,那么云影院票房榜的發布則無疑給片方吃了一顆定心丸:通過平臺多年培育起來的用戶池,好內容終究有人買單。
在這種背景下,線上電影交易市場的邏輯正在發生徹底的變化:內容被前所未有地強調,網絡電影將不再是一種投機產品,良幣驅逐劣幣的時代來臨了。
變化并不是突然發生的,一切都有跡可循。
首先是三個時間點的循序漸進。2021年5月13日,愛奇藝的云影院品牌正式發布,標志著線上電影交易步入新階段。
2022年4月1日,愛奇藝宣布全面升級網絡電影合作模式,從前六分鐘有效觀看分賬升級為按時長分賬,且云影院首映模式合作影片可獲得兩個窗口期的分賬收入。這意味著網絡電影的運營思路發生了根本轉變,開始以內容和播放效果論英雄。
2022年9月1日,愛奇藝宣布正式提升云影院首映模式點播分賬期片方分賬比例,從60%提升至90%,進一步向片方讓利,彰顯了平臺改革的決心。
宋佳認為,對愛奇藝云影院來說,2022年是積累的一年。云影院在愛奇藝的七個端口完成上線,基建工作基本完成;購票流程和流暢度進一步優化,用戶對產品的滿意度明顯提升;云影院的流量轉化渠道更為清晰,運營體系更加完善;站外渠道得到拓展,增加了云影院電影的曝光頻次和票房潛力……
其次是數據透明化的一以貫之。從2014年推出中國網絡電影,到2016年愛奇藝率先公布網絡電影分賬票房數據,再到2017年推動網絡電影分賬票房數據接入專業票務平臺,直至更專業、更細致、更精確的“愛奇藝網絡電影榜單”小程序的上線,不難發現愛奇藝在票務數據方面所作的細致規劃和技術積累。
最后是基于對龐大用戶池的信心。
新模式的出現并不意味著對舊模式的全盤否定。必須承認的是,盡管網絡電影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遭逢爭議,但以平臺補貼為主的分賬規則一直在刺激著該品類的發展和進階,并逐漸培育起了一批忠實的觀眾,為付費點播的出現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有人負責造血、有用戶輸血,有平臺托底,有透明的數據榜單支撐,基本可以認為一個健康成熟的線上電影交易市場正在形成。從目前的市場環境來看,這是不可逆的大勢。
挖掘潛力,撬動電影大市場
線上電影交易市場的變革,除了看到其對創作者和產業本身的推動作用,更要看到它對整個電影行業的價值。
不管承認與否,從網絡電影誕生之日起,它就是電影市場中不斷發展壯大的一個組成部分。線上電影交易市場的形成進一步催化了這種成長。
就像是一枚硬幣,一面是院線電影,一面是線上電影,代表院線電影的一面跳動著令人驚嘆的數字,而代表線上電影那一面也能培育形式多樣、品種非凡的花。
龔宇曾提出,在歐美國家,一部電影在電影院以外的版權收入大概是票房收入的1.8倍,也就是說線上和DVD的版權收入才是大頭,但在中國,電影的互聯網版權收入僅占影視公司總收入的不到20%。
因此,行業需要轉變營收思路,從傳統的單純追求票房最大化轉變為“票房+互聯網”實現收益最大化。互聯網技術的創新,會持續為行業帶來與眾不同的創新點,線上線下爭取多贏的商業模式,會為整個中國電影市場帶來更多的商業回報和想象空間。
如果說這是一種理想化的設想,那么單片付費和云影院的順利運營無疑是一種步步為營的實踐,是一個從未知到已知的歷程。
宋佳也認為,線上電影交易市場與院線電影是互補關系,在發行層面和創作者的培養方面并行發展。比如在去年,愛奇藝發布“青創·電影計劃”并與多家投資方簽約,為亟需電影投資的優質項目找來了啟動資金,目前已經有四個項目殺青。
一個可喜的變化是,隨著越來越多明星的入局和內容創制能力的提升,網絡電影被重新定義,逐漸從人們以往的負面印象中走出來。
每一種新型模式的出現,往往都伴隨著頭部作品的爆發,就像我們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會用《紙牌屋》指代美劇,用創造四五十億票房的作品指代院線電影。網絡電影和云影院都正在等待一種正面的、積極的指代方式,這就需要持續不斷的優質內容輸出能力。
1月4日,由甄子丹擔任總導演,甄子丹、王晶監制,甄子丹、陳鈺琪、劉雅瑟領銜主演的電影《天龍八部之喬峰傳》宣布將在今年于網絡上映。當人們開始對這樣的操作見怪不怪,一部部影片向著網絡分賬天花板發起沖擊,新的指代方式就值得想象。
【文/許心強】
往期推薦
點擊 “閱讀原文” 查看更多歷史消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