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個底層小員工。正在摸魚時,小伙伴跑來喊:老板叫開會!
因為身份低微,開大會也站不到前排,你甚至連唐僧是誰都不知道。
【資料圖】
但是老板畫的大餅好香啊:表現好的可以分到一勺唐僧肉的湯!初入職場的你心動了!
為了活(tao)捉(hao)唐(ling)僧(dao),部門主任熊教頭立即下達了奪命KPI:明天之前要做出一千支箭。
不同于劃水(職場老人)的小烏鴉,你是一只還沒有完全躺平的小豬妖。
為了爭取表現,你努力改良技術、提高工作效率,甚至不惜薅了同事的羽毛。
卻只換來部門領導的一句:你在教我做事?給我去重新按我的方法做!
甚至于,給你穿個小鞋,把你摁在大黑鍋上狠狠摩擦。
被磨禿了的小豬妖,像不像被職場壓榨的你?
這則讓社畜們狠狠共情的動畫短片叫《小妖怪的夏天》(英文名《Nobody》更直白),出自開年爆款動畫合輯《中國奇譚》。
目前豆瓣9.5分,B站9.9分、追番破200萬。
《中國奇譚》是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和B站共同打造的短片合輯,模式上有點像《愛死機》。它由八個植根于中國傳統文化的獨立故事組成、畫風迥異:《小妖怪的夏天》《鵝鵝鵝》《林林》《鄉村巴士帶走了王孩兒和神仙》《小滿》《玉兔》《小賣部》《飛鳥與魚》,在觀眾面前鋪陳開一個極具中式想象力和審美魅力的“妖怪”故事集。
網友對它的贊譽包括但不限于:
“看哭了,愿每個人在生活中,都能遇到自己的大圣!”
“一集封神,上美影文藝復興”
“句句不提打工人,卻句句不離打工人“
“美國愛死機,中國愛死妖”
在目前已經更新的三個短片中,個人最喜歡的是第二個《鵝鵝鵝》。
它改編自南朝時期的志怪小說集《續齊諧記》中的《陽羨書生》(也稱《鵝籠書生》),糅合了默片風格和哥特式美學表達。風格瑰麗又驚悚,洗煉又深幽。
片中,貨郎目睹了一場“心上人”的層層套嵌,最后自己也失蹤在了鵝山。
蒲松齡曾評價原著故事為“世態漁洋已道盡,人間何事不鵝籠”。而按導演胡睿的話說,這個短片“講的是人心多變,幻中出幻,展現的是中國的‘志怪之美’”。
當然,在眾多高大上的解讀中,也有像這樣通俗易懂的:
第三個短片《林林》傳說是八個故事中,預算最高的一個。每一幀都能感受到經費在燃燒。
但這個故事有刀。個人不建議養寵家庭觀看。我看完心里難過了好久。
也是因為虐,第三集播出后,《中國奇譚》豆瓣評分降了一丟,從9.6到9.5.。但動畫還是做得很不錯的,隨便截屏都能當屏保。
從目前已更新的三個故事來看,第一個暖暖的,第二個怕怕的,第三個痛痛的。
論受眾面,《中國奇譚》以《小妖怪的夏天》開篇的確是最佳選擇。
但如果認為《小妖怪的夏天》的價值只在“社畜的辛酸”,倒是把這個故事,想得淺了。
《小妖怪的夏天》以一個小豬妖的視角,重新打開了《西游記》的世界。
作為小公司的底層員工,小豬妖別說進不去世界500強,連喬布斯啊馬斯克的名字都沒聽說過。
導演正是抓住了“小人物”這個出發點,特意讓大人物都在片中“隱身”。
別說唐僧四人組沒露臉,連小公司的大boss也是“只聞其名不見其人”,出場的最高層就是狼妖(感覺類似副總裁)。
這個設計,是因為導演認為,在現實中,小人物是見不到大人物的。而我們普通人的視角,就是“和小豬妖一般高,和小烏鴉一般高”。
小豬妖,是你,也是我。
而它的批判性,不僅僅只針對小公司。真正干活的是誰?得益的又是誰?資本和體制是如何完成剝削和對人的異化的?
網上對于結局的反轉有諸多猜測,有人覺得,讓小豬妖在“棄暗投明”時,被孫悟空一棒子打死,這個故事才算封神。?
“管他喊什么,妖怪一棒子打死便可。”
暗黑又反諷,才能算高級。
也有人覺得,《小妖怪的夏天》好就好在結尾反轉又溫暖,這種反轉,是符合大圣在國人心中的地位的。
片尾大圣伸出的那只毛手,讓人產生了“絕望中開出一朵花的感動”。
據導演於水透露,關于結局,曾經有過小豬妖被一棒子打死的方案。但主創團隊在看半成品的時候,就把這個方案否了,改為大圣將計就計、小豬妖復活的結局。
在經過三年疫情的艱難時刻,導演組更愿意給大家一些溫暖,在2023年,給打工人一束光。
就像平凡的小豬妖,也有一個勸他多喝水的豬妖媽媽。
正是這份平凡又熨貼的親情,治愈了每一個漂泊在外的靈魂。
這份治愈的傳遞,也體現在網友畫同人、畫番外的熱情上。
比如“復活”片中的小烏鴉。(來源見水印)
自制心上人面膜。(作者見水印)
在內容上,《中國奇譚》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豐沛的想象力。在美術風格上,《中國奇譚》也做了多種嘗試。
既有傳統的二維、剪紙、偶定格動畫,又有CG、三渲二的現代技術,還有將素描與中國水墨韻味相結合的創新嘗試。
接下去還有五個故事即將揭開面紗,從預告片來看,個個都有特色。
中國動畫已經走過百年,美影廠當年的輝煌也無需贅述,《小蝌蚪找媽媽》《大鬧天宮》《哪吒鬧海》《天書奇譚》《黑貓警長》等都是童年經典。
動畫的“中國學派”也曾享譽國際。
其中,《三個和尚》是中國第一部獲柏林電影節銀熊獎、《鷸蚌相爭》是第一部獲柏林電影節銀熊獎的水墨剪紙片、《黑貓警長》是我國第一部科普動畫系列片。
但不可否認的是,在后面的很長一段時間,我們的動畫工業在震動中學習、模仿、追逐……逐漸失去了自己的面貌。
譬如隔壁11萬人打出4.8分的“依托答辯”,把《三體》拍成《速激》,把執劍人羅輯矮化成小丑,真的不羞愧嗎?
而《中國奇譚》的出現,無疑證明了一點:中國動畫有著無比豐富的文本礦藏,能做出屬于我們自己的經典。
《鵝鵝鵝》取材于古代的志怪小說,其中的狐貍公子,致敬的就是《天書奇譚》中的狐妖阿拐。
導演們也說,要傳承,要致敬,上美影的老前輩也給出了非常多寶貴的建議。
這樣好的動畫,居然還有家長炮轟?
?
?
我倒覺得,這位家長低估了孩子的理解能力和審美能力。除了《鵝鵝鵝》比較驚悚不適合兒童外,看小豬妖能get親情和夢想,看《林林》能感悟人與自然的關系,都是很積極正向的影響。
這位網友奪筍了。
?
anyway,希望大家都年終獎多多!開開心心回家過年!
關鍵詞: 開年爆款 沒有一個打工人逃得出中國奇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