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國動畫領域發生了幾件大事。
其一是中國頂級科幻IP《三體》的動畫版上線了。
【資料圖】
這部動畫18年啟動,19年官宣,并發布了預告片。
雖然預告片時長不長,但還是能看出細節滿滿,直接拉高了觀眾的期待。
沒想到等到正式上線的時候,這部動畫卻迎來了口碑大崩盤。
動畫從開分的7.2一路跌到如今的4.8,說是斷崖式下跌也不為過。
其二是國漫《深海》終于定檔春節檔。
這部田曉鵬7年磨一劍的大電影終于定了,根據電影的幕后紀錄片可以發現,這部電影光是在技術層面就讓人驚艷。
一個鏡頭就有20萬個粒子。
其三,就是由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嗶哩嗶哩聯合出品的原創網絡動畫短片合集《中國奇譚》正式開播。
這部動畫開播前聲量并不大,但是播出2集就直接封神,3集播放量更是超過5000萬。
截至目前,幾乎無一差評,豆瓣評分高達9.5,評分人數超過10萬,最高的時候還到過9.6。
打開評論區,更是清一色好評。
確實,中國動畫真的太久沒有這樣讓人激動的時刻了。
《中國奇譚》是上美影的作品。
熟悉中國動畫的觀眾,對上美影肯定很熟悉。
上美影成立于上世紀50年代,并很快就進入鼎盛期時期。
建廠后共攝制美術片500多部,獲得了400多項國內外大獎,還創造了“中國學派”并享譽國際。
現在國漫里叫得上名字的精品,全是來自上美影。
像是《大鬧天宮》《哪吒鬧海》《天書奇譚》《小蝌蚪找媽媽》《黑貓警長》《葫蘆兄弟》《寶蓮燈》等等。
可惜的是,因為各種原因,近20年上美影的作品和之前精品慢慢脫節了。
但別急,上美影的水平回來了。
《中國奇譚》是一部中國志怪故事的合集。
上美影召集了10位導演,制作了8個故事,怎么制作,什么風格都不限制。
只有一點,主題必須是“妖怪”。
因為這個大前提,《中國奇譚》在風格上的表現極為驚艷。
除了有二維、三維這些常見風格,還有三渲二、定格、剪紙和水墨畫風。
故事層面,這部8集小動畫展現出來的也非常豐富。
縱覽古今、展望未來,從鄉土眷戀到科技幻想、從生命母題到人性思考,展現著中式想象力、承載著中國民族文化與哲學。
這部動畫的出現,讓我們相信上美影在創作上的無限潛力,我們終于可以有底氣的說:
中國動畫,未來可期。
好,話不多說,一起來聊聊這部動畫憑什么讓這么多人淪陷?
《中國奇譚》的第一個故事,是《小妖怪的夏天》。
故事衍生于《西游記》,講的是浪浪山上一個小豬妖的故事。
浪浪山是大王的,唐僧一行人即將路過,大王想吃唐僧肉。
于是一層層吩咐下來,在雜毛熊手底下干活的小豬妖就開始忙碌了。
先是被要求制作1000支箭,然后犧牲豬鬃毛來刷鍋,再然后是一千斤柴,以及最后的買調料。
在這個過程中,小豬妖發現了一些不一樣的事情。
原本以為無比強大的浪浪山似乎沒那么厲害,原本以為也和他們一樣的唐僧一行人,經由說書人一說,也有了新的形象。
慢慢地,小豬妖想要改變。
可還是遇到了他長這么大的豬生里,遇到的最恐怖的事。
故事的最后,暖心收場,觀眾看得又哭又笑。
這集,是踏踏實實講故事的一集。
就像導演在采訪的時候說的“希望能夠有一個好故事”,足夠跌宕起伏,足夠出人意料。
這兩點,《小妖怪的夏天》都做到了。
小豬妖在接到任務的5天內,所經歷的所有事件足夠跌宕起伏。
損友小烏鴉因為偷看到大王陷阱被白毛狼抓走,一去不回。
本以為喝了能長生不老的唐僧肉湯,反倒成了能讓他看清事實的引子。
撒尿意外看到陷阱,還被白毛狼追殺,差點小命就丟了。
這些經歷,哪一個不奇?
哪一個是5天前躺在浪浪山頂打瞌睡曬太陽的小豬妖能想到的呢?
而引發熱烈討論的故事的結尾,更是完美詮釋了什么叫做“出人意料又情理之中”。
大圣依舊是孩子們的英雄,浪浪山也終于不再是困住小豬妖的地方了。
在好故事之外,這一集的隱喻也看得讓人感同身受又覺得有暖意。
被雜毛熊使喚的小豬妖一行妖前后的變化,不正是被996支配的我們打工人現狀嗎?
開始上班前;
真正上班后;
當你遇到一個死板的領導,就算你有新的點子,更好的創意,還是會被一句“你在教我做事”給堵回去。
甚至在這20分鐘左右的時長里,親情的部分也加的恰到好處。
小豬妖媽媽那句“就是不愛喝水”,不知道看哭了多少人。
在聽到小豬妖說“大王給我派了很多工作,做都做不完”時,拍手叫好,感嘆的是小豬妖終于被重用了。
也會看到小豬妖身上掉光的豬鬃毛,讓他工作不要太累,多注意休息。
每一句話,幾乎都是我們打工人媽媽會說的,太容易共情了。
《小豬妖的夏天》在感情上的遞進非常明顯,從一開始的有趣到共鳴,再到共情。
能把一個故事講得這么完整且優秀,在中國動畫里,就值得高分。
對了,這個故事的畫風也不弱,看著非常舒服。
白毛狼追殺小豬妖的片段,更是一絕。
和第一集主攻“故事”不同,第二集的《鵝鵝鵝》更想要意境。
這一集的畫風是國人很不常見的,不過其實是導演胡睿獨特的個人風格。
《鵝鵝鵝》的故事是通過對《太平廣記》(《續齊諧記》)中《鵝籠書生》這一志怪小說的改編而成的。
貨郎要送兩只鵝,在陰森詭異的鵝山遇見了腿受傷的狐貍書生,狐貍想要貨郎送他去到另一個山的山頂。
狐貍書生鉆進鵝籠,到了目的地卻將籠里的兩只鵝都給裝進嘴里。
為了報答貨郎,狐貍書生決定請他喝酒。
從嘴里掏出了酒桌,酒盞和酒,緊接著還有它的心上人,以及心上人的心上人。
最后一位心上人是鵝妖變的,貨郎心動,想帶著小鵝妖離開。
沒曾想,狐貍書生突然醒了,所有一切又都歸于它的口里。
也印證了劇集開頭的那句話:“我丟了3只鵝”。
全片圍繞“欲望”與“人性”,貨郎的欲望破而復立,最終發現一切看似荒誕都不過是個“鵝籠”。
這個故事,不像《小妖怪的夏天》那般好理解和帶入,所以網上關于這個故事的解讀有非常多。
但能不能真正理解故事內核,其實并不重要。
因為導演豐富的想象力,大家還是能很容易看出來,這是一個奇詭的志怪故事。
比起故事,《鵝鵝鵝》的畫面更讓人印象深刻。
從畫面到鏡頭再到人物視角和敘事方式,《鵝鵝鵝》都有極強的個人風格。
導演胡睿小時候學過國畫,對明清畫本小說中的插圖很有研究,之后出國留學深造又接觸到了新的風格。
于是在之后的作品里,就融入了哥特式畫風的黑眼圈。
有了這個巧思,人物看起來更加的憂郁,整個志怪故事也更為詭異魅人。
《鵝鵝鵝》用到的是最細化的素描式畫法,一幀一幀都需要手繪上色。
一共208個鏡頭,每個鏡頭、每一幀至少要畫三到四個小時,有些甚至要七八個小時,還有的時候十幾個小時畫一幀。
由于很多鏡頭都需要徒手畫很多遍,因此出片率不高,廢片極多。
此外,劇集采用第二人稱視角進行敘事,多次出現的黑屏字幕,將“我”的身份一遍遍的強調,更加強化觀眾的情緒體驗。
而無聲電影的方式,來還原早期電影膠片的效果,讓觀眾更容易代入進故事所處的時代背景。
在角色設計上,導演還夾雜了一些私貨。
狐貍書生瘸腿的設計,是為了致敬上美影出品的《天書奇譚》里的阿拐,一只愛吃的斷腿狐貍。
《鵝鵝鵝》的出現,其實也在說明一點,有時候就算觀眾不明白,但依舊不影響這個作品成為神作。
《中國奇譚》之所以一直能保持9.5的超高評分,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在于技術上的進步。
第三集《林林》在故事上不需要過多解讀,在意境上也沒有特別的風格。
但它勝在技術。
比如這逼真到讓人驚嘆的狼的毛發;
流暢的運鏡;
精彩的打斗;
以及很有國風意境的構圖;
還有導演嘗試性的使用抽幀技術
此外,這一集,音樂也成了大家討論的點。
發現了沒,《林林》這個故事,已經開始往更多領域去嘗試,且不少還很成功。
在《中國奇譚》口碑持續發酵的同時,有一個聲音“如約而至”——“家長炮轟中國奇譚”。
這位家長發了長文,從多個方面攻擊《中國奇譚》。
(只截取部分)
其一是動畫片是給孩子看的,但孩子看了嚇哭了。
其二是沒有教育意義,第一集的隱喻還可能讓孩子從小就厭世。
其三不僅沒有教育意義,也無法帶來歡樂。
其四是成年人看了覺得幼稚,劇情還在強行搞笑。
真可悲,如果我們還在把動畫看成是只有孩子才看的產物,那中國動畫將很難再創輝煌。
不過幸好,有這樣偏激想法的家長是極少數。
大部分人看到《中國奇譚》,是贊美,是驚嘆,是感動,是支持。
正因為有這么多人的支持,中國動畫才可以放開了干,才能夠越走越遠。
早在上世紀,中國動畫之父萬籟鳴在解答《大鬧天宮》為什么能成功時,說過:
“美術電影要走民族化的道路;
努力改編我國古典文學作品那位美術片題材;
美術片的藝術形式,要服從于、服務于內容。”
《中國奇譚》就在努力往這三點靠攏。
就像總導演陳廖宇說的:
不論從內容上還是形式上,根植于母體文化,真誠創作出來的作品,就是今天中國式的東西。
(注:此圖為同人創作續寫結尾)
事到如今,時隔20年,我們終于可以說,中國動畫終于再度封神了。
但,不是《三體》。
青石電影 | 老孟
本文系青石電影原創內容,未經授權請勿以任何形式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