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篇希望能對2023有所啟發的2022回望。
(資料圖片)
過去一個月,我們寫了六篇“回望2022”,從央視聊到衛視,從電影聊到劇集,又從營銷聊到演員。今天這一篇,我們聊的是視頻網站過去一年的新現象。
2022年,是影視行業過得最艱難的一年。
人社部列出的22個特困行業里,影視行業占了3個。這一年,降本增效成為新常態。無論愿意還是不愿意,有些總歸是被舍棄了。這一年,“破圈”的作品多了,識別爆款的方法也變了。新的競爭者崛起,懷舊文化成為主流。
這一年,情緒敘事更加流行,觀眾越來越想在作品中看到自己。不爽者逐漸被拋棄,爽感成了大眾看劇的第一追求。這一年,網友動不動就被激怒,能讓人開懷大笑的東西成為了稀缺品。2022年的視頻網站,我們用7個詞來概括。
降本增效
如果只用一個詞來形容影視行業的2022,那必然是降本增效。這個昔日在國企改革中流行的概念,今年終于落到了影視行業頭上。
從年初的項目過會難,到年中的開機少,再到全員奔赴短劇,似乎都在宣布這一現象的愈演愈烈。
雖然降本增效一說興盛于去年,但其實很多舉措在前年就已經啟動了。
比如裁員。2021年底,愛奇藝啟動裁員計劃,有媒體報道裁員比例在20%-40%之間,一些非核心業務被停掉。
降本增效,本質上是為了改善財務報表。
在會員、廣告收入幾近天花板的當下,想盈利不外乎開源、節流兩條路。2022年,長視頻平臺在這兩方面做了不少動作。
開源者,有會員提價。同2020年相比,如今視頻網站會員價格的漲幅幾乎都超過了50%。今年開年的更改會員登錄規則、限制低價會員投屏清晰度等舉措,根本目的還是為了提高會員付費收入。
也有大屏廣告。所謂大屏廣告,指的就是暫停時正片被切到右下角,廣告占據絕大多數位置。以前,四大視頻平臺里只有芒果TV有大屏廣告,從去年年底開始,愛奇藝也有了。
節流者,有砍掉偽腰部。不論是騰訊視頻還是愛奇藝、優酷,2022年上線的小成本作品明顯變少了。即使有,也多以分賬形式存在。愛奇藝更是把甜寵賽道交出,宣布未來讓分賬劇成為甜寵賽道的主要供給模式。
還有就是成本限價,實行崗位標準薪酬制。演員、導演、編劇乃至美術、攝影、宣傳等崗位的薪酬皆有了指導價格。動態定價也屬于全新玩法,片方最終能拿到的錢,取決于播出成績,播得好拿錢多,播得差收益就會變少。
降本增效是有效的。2022年,愛奇藝連續三個季度實現盈利,其他兩家的財務報表也明顯改善。
或許降本增效的路,影視行業還要走很久,但對于這個“特困行業”來說,只要能活下去一切都是值得的。
國民情緒
國民情緒這個詞,最早形容電影。2017年暑期檔的《戰狼2》熱,就是一種國民情緒的張揚。《我不是藥神》《你好,李煥英》等影片的大賣,也是受到了國民情緒的驅動。國民情緒影片,提供的是一面現實與心靈的鏡子,觀眾可以通過它來共享苦難、迷惘、欣悅和渴望,來共同直面坎坷的現實。
2022年,最能稱得上國民情緒劇的莫過于年代劇《人世間》。
這部劇實現了收視率與流量的雙贏。中國視聽大數據顯示,《人世間》是去年唯一平均收視率破2的電視劇,且比第二名高出了近1個點;云合數據顯示,這部劇的正片有效播放高達47.6億。它展現的是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樸實情感,寫出了時代浮沉中小人物的命運輝光,熱乎乎的日子訴說著人間值得。
國民情緒劇,也是視頻網站未來的頭部儲備。愛奇藝首席內容官王曉暉說,愛奇藝的內容金字塔有四層,最頂端的1%是可遇不可求的“夢想”:史詩內容。所謂史詩內容,大抵正是如《人世間》這般能凈化人心靈的作品。
正在播出的《去有風的地方》,也反映了當下的國民情緒。快過年了,想去一個溫暖的、美麗的、朋友遍地的地方躺著,起碼躺到過年,有事年后再說。
“古偶熱”
去年暑期檔,視頻網站最熱門的劇集類型莫過于古偶劇。雖然這一類劇近年經常產生爆款,但像2022夏季般,《夢華錄》《星漢燦爛》《沉香如屑》《蒼蘭訣》四部作品接連霸屏的現象,還是少見。算上上半年的《與君初相識》與下半年的《卿卿日常》,古偶劇可以說是2022年當之無愧的第一商業類型劇。
除了熱度高漲,今年古偶劇的另一個特點是口碑提升。
《夢華錄》豆瓣8.0分,《蒼蘭訣》豆瓣7.9分,《星漢燦爛》豆瓣7.6分,《卿卿日常》豆瓣7.1分。雖然近兩年豆瓣評分有所放水,但總歸反映了這類作品受眾的審美偏好。可以說,古偶劇已經找準了正確的方向。
這些熱門古偶劇,有幾個共通點。其一,開發前都不算特別有名的大IP。
《夢華錄》雖然改編自關漢卿的元雜劇,但趙盼兒的故事其實沒多少人真正熟悉。《星漢燦爛》《蒼蘭訣》《卿卿日常》雖有原著小說,但它們或粉絲基礎不足,或成書已早,最初都不太被看好。小IP想播成大爆款,就得靠品質過硬。
其二,感情線上推陳出新。《夢華錄》里趙盼兒與顧千帆之間“成年人”的愛情,《蒼蘭訣》中東方青蒼與小蘭花靈魂互通鬧出的詼諧妙趣,《星漢燦爛》中程少商與凌不疑的互相拯救與成長,以及《卿卿日常》里反傳統的浪漫……都充滿了感染力,是這些古偶劇突出重圍的關鍵,感動了看厭工業糖精的觀眾。
其三,趣味清奇有喜感。這幾年,不論是男頻還是女頻,想要“破圈”,就少不了喜劇人。《夢華錄》里的池衙內,《星漢燦爛》全家戲精,《沉香如屑》《蒼蘭訣》的主角CP,通篇在造反的《贅婿》,主角更是找來了郭麒麟。
熱度“破萬”
2022年,長視頻平臺熱度“破萬”劇集明顯增多了。
優酷破萬的劇集有7部,分別是《與君初相識》《幸福到萬家》《重生之門》《兩個人的小森林》《點燃我,溫暖你》《沉香如屑》《冰與火》;愛奇藝破萬的劇集有5部,分別是《蒼蘭訣》《卿卿日常》《風吹半夏》《人世間》《罰罪》。
至于騰訊視頻,由于剛剛更改規則沒多久,關閉播放量公示,推出熱度指數,其數據水位和參考價值還在形成中。2022年,騰訊站內熱度破3萬的劇集有《夢華錄》和《星漢燦爛·月升滄海》,可視為爆款。其他劇的熱度多數能破2萬。
2022年之前,優酷從未有過熱度破萬的劇集,《與君初相識》是第一部。2021年,愛奇藝破萬的劇集只有1部,是郭麒麟、宋軼主演的《贅婿》。
從無到有,從一到多,有創作力上升的緣故,也受到了平臺更改熱度值算法的影響。如果把正片播放量視為判定能否破萬的唯一標準,那么2022年能破萬的大概只有《人世間》一部——《贅婿》48.5億,《人世間》47.6億。
不過,能不能破萬本質上仍是一種同平臺內部的比較。
優酷的一萬熱度值與愛奇藝、騰訊視頻的一萬熱度值也不可簡單比較。破萬劇集去年突然增多,也并不意味著爆款“注水”。一部劇熱與不熱,對普羅大眾并沒有太大影響,好看的作品,不論能不能破萬都會有人追捧;乏味的故事,縱然一吹再吹,也只是無謂的營銷。老話說得好,觀眾的眼睛是雪亮的。
懷舊
這兩年,懷舊蔚然成風。層出不窮的新劇集、新綜藝和新電影,似乎越來越難搶占觀眾的視野,反倒是過去那些看了一遍又一遍的老劇、老電影,被不少人嚼了又嚼。有的人每年夏天都要看一遍《武林外傳》;有人仍在回顧十幾年前的《天天向上》;更多的人開始捧著顯微鏡看《甄嬛傳》,次次跳過甘露寺。
云合數據顯示,2022年有4部老劇的正片有效播放量超過了10億。其中,《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更是高達24億。放在去年的新劇正片有效播放中,也能位列第七名。《甄嬛傳》《瑯琊榜》《慶余年》等劇,也都備受歡迎。
這股懷舊風,不只體現在劇集上。《乘風破浪》第三季剛剛開播,王心凌就掀起了“回憶殺”。那個穿著百褶裙、扎著馬尾辮,唱著《愛你》的“甜心奶奶”,成了當時抖音上最火的明星。“王心凌男孩”們橫空出世,搶占無數眼球。
2021年,B站最火的梗是《征服》里的“買瓜”;2022年,變成了《甄嬛傳》里的“臣妾要告發”。從斯琴高娃的“羊胎素”,到海清的“你是我的神”,從80、90后的“回憶殺”歌曲,到趙本山、陳佩斯的相聲,大眾仿佛活在了過去。
視頻平臺也樂見這門生意。樂視稱《甄嬛傳》每年能帶來上千萬收益,翻拍《仙劍》的企劃早早提上了日程,綜藝里演員時隔多年以經典形象重新登場,崔健、五月天、羅大佑、孫燕姿等歌手,也被請來開啟了線上演唱會。
比起新作品,老作品更能提供確定性和共通感。它更像是一種熟人社交,讓人免去了認識新朋友的尷尬和慌張,但也提供不了任何意料之外的快感。
新勢力
昨天下午,《三體》電視劇官宣定檔。播出平臺一欄里除了央視八套和騰訊視頻,咪咕視頻的名字赫然在列。其實,早在定檔消息官宣之前,咪咕視頻就把開屏廣告換成了《三體》,雖然那張圖看起來有點像2003年的電視劇。
2022年,咪咕視頻強勢崛起。《破曉東方》《我們這十年》《縣委大院》《信仰》《歡樂頌3》《少年派2》《冰雪之名》《假日暖洋洋2》等一眾熱門劇集,都能在咪咕視頻看到。雖然這家平臺的獨播劇,依舊以冷、小、老劇為主,但對于那些世界杯期間開了會員的用戶來說,《去有風的地方》《三體》都能將他們留住。
2022年,咪咕視頻無疑贏麻了。世界杯期間,它是唯一一家擁有直播版權的長視頻平臺。2021年,它曾背靠著歐洲杯、冬奧會版權,吸引了一波付費用戶;這屆世界杯,它又針對中國移動用戶推出了免費贈送咪咕會員服務,拉新無數。
前兩年,B站大力開展自制劇項目。一部《風犬少年的天空》,讓人知道這家以二次元起家的平臺,也開始做起了影視劇。去年,B站雖沒有推出比肩《風犬》的劇集,但以殯葬行業破題的《三悅有了新工作》,還是給了人不小的驚喜。
作為影視行業的后起之秀,B站和咪咕視頻都面臨著不同問題。
前者的付費用戶,購買會員的目的并不是為了每年上新的為數不多的新劇;后者仍然缺乏原創能力。尤其是咪咕視頻,作為一家國企,資產保值增值的任務勝過開疆拓土,如果遇到風險,陡然撒手回撤三千里的概率不算太小。
喜劇綜藝冰火兩重天
2022年,喜劇綜藝是為數不多能接到廣告的綜藝品類。影視行業降本增效,其他行業的日子也不好過。去年,綜藝、劇集無廣告裸播的情況越來越常見。但不論是《脫口秀大會5》還是《一年一度喜劇大賽2》,廣告都不成問題。
李誕說,《脫口秀大會5》是最成功的一季。這話一點不假,從商業屬性說,即使口碑一路爭議,但廣告主依舊對這檔節目抱有信心。決賽夜中說到選手嘴軟的廣告,單日微信指數破億的成績,都說明了這檔節目仍具有不凡人氣。
然而,高流量并沒有帶來高口碑。雖然最終豆瓣評分穩定在了及格線上,但從播出期間網友的反饋來看,大眾對《脫口秀大會5》的失望已經超過了期望。
《一年一度喜劇大賽2》也沒能再現第一季的輝煌,雖然比起《脫口秀大會5》,它的豆瓣評分更高(8.1分),但太過耀眼的第一季,讓它的成色略顯黯淡。喜劇創作的過程格外艱辛,節目播到后半程,準時上新都成了不容易實現的事。
這里面有創作的問題,也有時代的痛楚。社交媒體時代,層出不窮的即時性笑點,讓觀眾對喜劇的要求越來越高。如果熒屏上選手講的段子,還不如短視頻平臺的UP主好笑,觀眾自然是憤怒的。這是未來喜劇綜藝仍要破解的難題。
【文/馬二】
關鍵詞: 2023視頻網站如何破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