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又把《瑯琊榜》翻出來重刷了一遍,忽然意識到,從2015年到2023年,居然已經過去8年了!
可怕,時間過得實在太快了。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更可怕的是,8年了,居然還沒有出現過一部能夠超越《瑯琊榜》的古裝劇。
其實我已經好幾年沒有重刷了,重刷的契機是,前幾天又看到有人說,《風起長林》的格局比《瑯琊榜》大,當然,那個人說的是榜2比榜1格局大,但我不喜歡這么叫,《瑯琊榜》就是獨一無二的《瑯琊榜》,它的名字后面從來沒有帶數字。
這么多年了,還是有很多人沒有看懂《瑯琊榜》。
不喜歡它的人,總是說,它的權謀太簡單,它只是一部復仇爽劇。
其實《瑯琊榜》的亮點,本來就既不是權謀,也不是復仇和“爽”,相反,正是總被《風起長林》粉絲踩的“格局”。
《瑯琊榜》的格局是什么?
是塑造了一個所有人都向往的理想中的天下。
每個時代的文人士子,都希望能遇到祁王蕭景禹、靖王蕭景琰這樣的明君,希望自己能成為不結黨、不藏私、不改初心的賢臣。
所以梅長蘇的復仇,從來就不是個人的“恩怨分明”,甚至也不是簡單地為赤焰軍洗雪冤屈,他最終要做的,是還天下一個明君、一個清平治世。
當然了,現代人難免會覺得,把所有希望寄托在某一個人身上,存在太多變數,這是封建制度的局限性,沒辦法的事情,細細想來,劇中也并非沒有某些陰暗的暗示:
比如,梁帝說自己本來不是這樣的、是至尊之位改變了他,這未必全是為自己開脫的借口,位高權重之后,人心確實難以預測,登上帝位的蕭景琰會不會變,誰也不知道;
再比如,雖然庭生眼下是個好孩子,但梅長蘇對他依然有一些悲觀的不信任,怕他知曉身世后會生出不該有的野心,也是同樣的道理,當你地位低的時候,可能很容易滿足,但越往上爬,可能就越不知足了。
還比如,結尾處高公公那句經典的,在這宮墻內,風從來就沒停過。
《風起長林》雖然壓抑,但蕭景琰沒有變,庭生也沒有黑化,赤子之心依然在延續,畢竟這是這個系列故事的主旨,至于制度和人誰更靠譜這種事情實在沒必要去探討。
但《瑯琊榜》講的還不僅是文人士子對君明臣賢的向往,它描繪的是整個儒家社會的理想,令人意難平的蕭景睿,他為人處世的準則,就是終極理想的化身,誰不希望有這樣的朋友、這樣的兄長、這樣的孩子?
霓凰的堅守、宮羽的思慕,既熱烈又含蓄、發乎情止乎禮,是大家對古典愛情的想象。
赤焰軍上下,無論是主帥對下、還是兵將對上,都是絕對的信任交托、也都愿意為彼此犧牲,也是最美好的戰場情義。
而這些人,都是即便未能生逢治世,也依然堅守本心,不因世道維艱而改變。
雖然這部劇主講的是朝堂,梅長蘇行的是“陰詭之事”,但處處可見的卻都是現代社會越來越稀有的一諾千金、士為知己者死的古俠義之風。
退出《瑯琊榜》的故事和人物,再以電視劇的標準來審判它呢?
它同樣也是國產劇的標桿,從各方面來說,長板很長,短板卻不短。
優點太多,實在難以贅述,就只說所謂的“缺點”吧。
看到過很多人說它權謀太低級,卻從沒見誰指出過哪段劇情存在具體的bug,無非就是說,梅長蘇贏得太容易。
贏得是否容易,這點其實見仁見智,在喜歡《瑯琊榜》的人看來,一點都不容易,削皮挫骨地獄歸來、又嘔心瀝血籌謀十余年,將靖王送上皇位的過程中,梅長蘇不但病痛纏身,動輒吐血昏迷,而且也曾被抓到懸鏡司,也曾失去過童路這樣的下屬,甚至一度險些失去景睿的友情。
我主要想說的是“權謀低級”。
《瑯琊榜》的權謀確實沒有多復雜,但恰恰是專注于簡單明了的權謀,不故作高深地裝杯這點,很難得。
作者和編劇都是海宴,那時她只寫過這么一部小說,也只當過這么一次編劇,功力的確不夠深厚,但卻有多大能力就做多大事情,不寫自己駕馭不了的劇情,再幼稚的權謀,只要能夠邏輯自洽即可,總比攤子鋪得太大最后收拾不了得好。
《風起長林》其實就有這方面問題,作者水平明明進步了,可是越想表現,漏洞卻越多。
在我看來,《瑯琊榜》就是一種“天時地利人和”,在那個時候,還沒有成為業界招牌的正午陽光,初出茅廬的海宴,以及還不像現在這么紅的演員們,所有人都處在最純粹的階段,或許連他們自己都想不到,這部劇日后會有那么火,在當時,就只是單純地想盡力做一部好劇而已。
戲里戲外,其實都在“撥亂反正”。
《瑯琊榜》之后,大家再也看不下去于正那些花花綠綠的狗血劇了,使得他不得不轉而去拍《延禧攻略》,雖然從此走上了另一個極端,性冷淡,不過也更加說明,創作者的態度遠比能力更加重要。
還有說《瑯琊榜》就贏在一個“爽”字上的,確實,相比主角處處受挫的壓抑劇情,觀眾肯定更愛看主角一路升級打怪所向披靡,但《瑯琊榜》的爽,不止在梅長蘇扔木牌、擊敗政敵、成功復仇昭雪這些具體情節,更在于梅長蘇最終讓朝堂煥然一新、正了風氣,讓這個天下,從萬馬齊喑再度恢復到萬馬奔騰。
這種“爽”是完全不同的,也絕不僅僅只是一個“爽”字能概括的。
《瑯琊榜》之后,最爆的大男主爽劇,非《慶余年》莫屬,但我卻很不喜歡這部劇。
大男主范閑多么爽啊,作為穿越古代的現代人,不僅有著超前犯規的知識儲備,更是有六個全是大人物的爹保駕護航,甚至還可以“開后宮”——當然劇里這方面體現并不明顯。
這就是我最不喜歡的男頻之爽。
范閑當然不是一無是處,他也有情有義有能力,但他太飄了,男頻裝杯的味兒實在太濃,劇情越往后推進,越疏于對人性的關照,純粹是方便男性觀眾代入男主爽一番罷了。
這樣的爽,更爽,但卻是實在沒什么可咂摸的爽。
到了《雪中悍刀行》里,這種充滿虛偽與雙標的裝杯味兒就更重了,明明能拼爹、而且實際也是在拼爹,但偏偏要時不時跟爹傲嬌矛盾一番,以便標榜一下:是我自己魅力太大,才不是靠爹呢!
《瑯琊榜》里,林殊的家世也很厲害,作者同樣給他加了許多逆天的光環,但你看劇的時候,完全能get到梅長蘇本人的魅力,因為無論是他的智計、胸懷還是情義,都來源于他本人,元帥父親、公主母親、皇帝舅舅這些設定只是錦上添花而非雪中送炭,哪怕他的家世只是普通,身邊的人也同樣愿意為他赴死。
梅長蘇本人的痛苦也都是實打實的可以穿透屏幕感染觀眾的痛苦,為了達成心愿,他也曾迫于無奈令無辜之人受到牽連,但他不虛偽回避也不雙標粉飾,而是比旁人更加苛責自己。
你在他身上感受到的是隱忍與謙卑,而不是故作深沉的裝杯。
最近在看《少年歌行》,也算是爽劇,而且不少地方都“致敬”了《瑯琊榜》,林殊是“金陵城中最明亮的少年”,蕭楚河則是“天啟城唯一的天之驕子”,梅長蘇感傷“我這雙手,以前也是挽過大弓,降過烈馬的”,蕭瑟感傷“我這雙手,曾于沙場之上斬殺敵將,也曾于廟堂之上怒指龍顏”。
怎么說呢,劇情設定都不說了,單只看臺詞,男頻與女頻的風格就很分明了,后者無論得意還是落魄,都透著揮之不去的吹噓與炫耀之感。
所以,都是爽劇,為什么有些爽完就完了、甚至連演員都雁過無痕,而有些卻讓人反復重刷、一直走不出來呢?
如果《瑯琊榜》真的只是一部爽劇,為什么重刷的時候,我不是在笑,而是在哭呢?
可惜的是,時過境遷,就算是正午陽光和海晏本身,也難以再造一個《瑯琊榜》了。
關鍵詞: 還有人沒搞懂瑯琊榜究竟好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