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月22日 刊| 總第3124期
【資料圖】
觀看影片《滿江紅》之前,我沒有抱太高期待。因為這部電影里有兩樣東西,觀眾已經相當熟悉了。
一是近年來十分流行的在歷史縫隙中的小人物敘事,從路陽的《繡春刀》系列到馬伯庸IP改編劇《長安十二時辰》《風起隴西》等,不外如是。而《滿江紅》的雙男主設定、易烊千璽(飾演 張大)和沈騰(飾演 孫均)一酷一喜的搭配感,以及極限破案,都像極了“南宋版十二時辰”。
二是作為國人精神符號的《滿江紅》,早已將岳飛的英雄形象,充滿屈辱的宋金議和情節植入觀眾腦中。盡管影片故事設定于岳飛死后,小人物的情節也來自于虛構,但愛國立意與大反派秦檜這兩點基本要素,必然不會動。
因此,看《滿江紅》是一個在熟悉的精神符號里,找到變量和驚喜的過程。
兼容并包,小人物的敘事盛宴
《滿江紅》故事背景設定在南宋紹興年間,岳飛死后,秦檜(雷佳音 飾)與金國會談,金國使者卻在會談前被刺殺身亡。機緣巧合下,秦檜命令小兵張大與親兵營副統領孫均在一個時辰內找到兇手。
兩位主角在黑暗的宅邸內快步前行,要完成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務,追兇過程又包含了迷霧重重的案中案、計中計,以及輪番出現的間諜和臥底,反轉不斷。小人物夾縫生存,隔幾分鐘見一次血,喜劇元素見縫插針地點綴……兩個多小時的時間,被填得滿滿當當,雖有多種風格雜糅卻毫不違和。
類型融合是小人物歷史故事的特色,《滿江紅》的主類型是懸疑,底色是悲壯的正劇,同時帶有很強的喜劇色彩。
年節時令,喜劇是必不可少的儀式感。檢視競爭對手們:《流浪地球2》是科幻題材,《無名》是諜戰,《深海》是奇幻題材,《交換人生》是小品式喜劇。這么一看,屬《滿江紅》的元素最為豐富。
這部影片可看作張藝謀過往影片要素的一次集錦呈現,我們可以看到《金陵十三釵》中的女性形象,《影》的替身梗,《懸崖之上》的肅殺與殘酷……看起來相似,又因演員和語境的不同而有了新鮮感。
劇集領域經常出現的類型打架問題,也被《滿江紅》很好地解決了。
喜劇不僅沒有破壞懸疑的緊張感,反倒提升了觀影趣味,讓影片顯得張弛有度。而影片對熱血壯烈氛圍的層層營造也非常有章法,一邊追兇一邊布點,藏下蛛絲馬跡,為最終的真相拼合做足鋪墊,很好地解決了懸疑、喜劇和正劇之間的排異反應,不難看出編劇和導演扎實的劇作功力。
《滿江紅》并沒有像《長安十二時辰》《風起洛陽》那樣移步換景展示風俗,用美輪美奐的視聽元素侵占觀眾注意力,而是匹配了簡潔的美術風格,將力量、壓迫和刀光劍影處理得干凈利落。它利用有限的空間和時間,將宅子里的小角色一個個拽出來,閃轉騰挪,光影相隨,最終完成了小人物的群像敘事。
解救“被軟禁的紅”
《滿江紅》試圖跳脫出傳統的英雄敘事框架,以普通人的眼光來完成一個時辰內的歷史重述。岳飛已死,歷史早已寫定,小人物改變不了大的歷史,那他們又能做些什么呢?
電影的名字是解題的關鍵。
張藝謀曾多次使用古代典故作為片名,2004年有《十面埋伏》,取自項羽垓下之戰,實際故事和項羽無關;2005年有《千里走單騎》,是來自關羽過五關斬六將后,一人一騎回到劉備身邊的故事,被他用來講父子情誼;2006年用了講農民起義的“滿城盡帶黃金甲”,賦予電影色彩鮮明的宏大場面。如今則用了岳飛的名篇《滿江紅》,故事沒有岳飛其人,卻又隨處可見岳飛的蹤影。
紅是什么?紅是烙印在背上卻無法示人的精忠報國;紅是雪恥的刀就佩在身上,卻只能對準自己人。紅是被壓抑的英雄氣,是被軟禁的真相,是絕口不提的創傷記憶和江河回望。
《滿江紅》是一群小人物對秦檜的誅心運動。他們不甘心參與這場虛偽權力的建構,要在精神上打敗他,釋放被封印許久的“精忠報國”之心。為此,他們自然要付出血腥代價。
沈騰飾演的效用兵張大,他的關鍵詞是“謎”。在秦檜和孫均面前他是個插科打諢的底層小民,而面對孫均不敢出拳的金人使者,他又可以突發勇猛將其一刀斃命。這一刀便是立場的象征。
易烊千璽飾演少年老成的親兵營副統領孫均,主打“狠”,身上有沈煉的影子,臉上帶疤,聽令辦事,行事狠絕,一劍封喉,是最具殺伐之氣的人,也是最晚覺醒的人。張大和孫均,一個提供熱情,一個提供技能,共同完成隱忍多年的致命一擊。
張譯飾演的何立和岳云鵬飾演的武義淳則跟在秦檜身邊明爭暗斗,負責壓迫與搞笑,張譯的分寸感恰到好處,而岳云鵬的喜感和靈氣則讓影片的喜劇效果升級。
最讓人感到驚艷的當屬雷佳音,他飾演的宰相秦檜狡詐陰鷙,膽怯多疑,層層鎮壓人心,卻沒想到自己的身邊人身在曹營心在漢。值得一提的是,影片高潮的戲點,也在雷佳音身上。
從密信開始,到一首詞結尾,這便是一個時辰內一群小人物行動的意義,舉重若輕的《滿江紅》以一個浪漫理想的結尾收束全局。
萬物總要循環,人心總有流向,《滿江紅》終將被傳頌。
【文/飛魚】
點擊 “閱讀原文” 查看更多歷史消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