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三體》電視劇,一大樂趣就是看“彈幕”。
(資料圖片)
看劇版《三體》前,還從沒看到過這種現(xiàn)象——觀眾在彈幕大聲喊出原著臺詞:脫水脫水!浸泡浸泡!這是計劃的一部分![捂臉]
雖然早知此劇很火,但彈幕中,“科幻觀眾”的對《三體》的熱愛,還是遠超我的預期。
而且,我也第一次發(fā)現(xiàn),彈幕竟然能滿足這么多“看劇周邊需求”:
1、解釋劇情、解釋物理概念;
2、幫助主角凹人設;
3、觀眾和觀眾之間互問互答,給沒看過原著的人,做劇情科普;
4、打卡、玩梗,出神評,還能跨次元互動。
比如《三體》第6集,汪淼在大史的開導下,逐漸克服恐懼,適應了與智子“倒計時”平靜共存的生活。當他利用倒計時幫妻子計算燉魚的時間時……
網(wǎng)友笑瘋了,彈幕瘋狂刷屏:
“智子:完了,家人們,淪落成秒表了。”“智子翻了個大白眼”“三體人:倒計時給你這么用?”
第12集,史強找沙瑞山一起玩“三體游戲”,問他要幾套裝備,沙瑞山回答“40套,至少讓我打個副本”,網(wǎng)友又HIGH起來:
“四十套?這是魔獸玩家啊!”“魔獸標準開團40人,哈哈。”
早上剛看到“《魔獸世界》國服停服”的新聞,彈幕這是“跨次元實時互動”啊。[笑哭]
還有那個大史和汪淼的著名梗:
“壞消息,《三體》有感情線。好消息,是大史和汪淼。”
一句“神評”讓人感受到大家的期待:不希望《三體》里出現(xiàn)感情線,但是大史和汪淼的CP可以嗑!哈哈。
綜上,我不得不正視一個“新現(xiàn)象”:原來,網(wǎng)友們是在利用彈幕,舉行一場屬于科幻迷的狂歡和盛宴啊!
替主角凹人設的“科幻群眾”,占據(jù)了彈幕的半壁江山
先說說那些替主角“凹人設”的彈幕吧!
第5集,在汪淼快要被“倒計時”和“宇宙閃爍”逼瘋時,大史請他吃了一頓鹵煮。
汪淼糾結(jié)于“倒計時結(jié)束后到底是什么,他們除了摧毀我,還要摧毀什么?”
而大史說:“去他的什么倒計時吧,汪淼我告訴你,你首先要站直了別趴下,然后才能談別的!”
根據(jù)這段劇情,網(wǎng)友在彈幕中,準確寫出了汪淼的內(nèi)心世界:
“三水是對人類有責任感的科學家。”“汪淼關心人類,不只是自己的生死。”
對于史強,網(wǎng)友的反響則更強烈,不僅充分肯定了大史的大無畏精神,還用幾句話“精準命中”大史這個人設的重要性:
“大史是拯救過救世主的男人,地表最強輔助”——這是說大史曾多次救汪淼和羅輯的勇猛;
“140斤的體重,130斤都是反骨。”——這是說大史“大無畏”的精神;
“智子:我整天殺這個殺那個,就把大史給忘了。”“地球沒了大史能轉(zhuǎn)?硬撐罷了。”——這是說大史在“地球人與三體人”戰(zhàn)爭中的作用,并不次于那四個“面壁人”。
彈幕對大史的贊譽,讓我們知道:雖然于和偉飾演的大史外觀上,并不符合三體原著中那個“一臉橫肉、渾身煙味、五大三粗、說話粗聲大嗓”的肌肉男形象,但“體型不夠,演技來湊”,于和偉憑演技獲得了觀眾的認可。
另一個被彈幕集中關注的角色,是葉文潔。
12集,研究天體物理的沙瑞山玩了一把“三體游戲”,總結(jié)出了不少規(guī)律。
大史因此分析出“研究天體物理的科學家,可能會更快琢磨出三體的秘密”,于是讓汪淼去找葉文潔做外援。
彈幕里炸鍋了,讓汪淼找ETO統(tǒng)帥,幫助玩三體游戲,這個編劇還真有點意思。
網(wǎng)友點贊最多的彈幕是這兩句:
1、“我討厭沒邊界感的火雞。”2、“好家伙,直接找開發(fā)者。”
對于沒看過原著,不了解葉文潔人設的觀眾來說,這兩句信息量很大:第一句是暗示,作為ETO領袖,葉文潔不是普通的“火雞”,正因為她曾站在“農(nóng)場主”一邊,所以才和“火雞”有邊界。
另外也暗示著,現(xiàn)實中的葉文潔一直與人類科學界和ETO都保持著邊界感。
而讓汪淼去找她,就是破除這邊界感,就是讓葉文潔從“降臨派”回歸“拯救派”(汪淼是拯救派)。
第二句彈幕,則是明示了葉文潔根本就是隱藏在幕后的ETO統(tǒng)帥。
網(wǎng)友在嬉笑怒罵中揭示了真理啊!
說起葉文潔,可以說是彈幕大軍的“人氣王”。不少網(wǎng)友對葉文潔的遭遇表示過同情,而對于她“回答”了三體人的信號表示理解。
青年葉文潔被楊衛(wèi)寧秘密安排到紅岸基地后,楊衛(wèi)寧給了她一個選擇:要么走進紅岸,一輩子不要出來;要么就服完十年刑后恢復自由。
這時候又出現(xiàn)了一個“神評”,完美詮釋了青年葉文潔其實沒有選擇:
“這個即將被凍死的小女孩手里連一根火柴都沒有。”
而當她走進紅岸的大門,彈幕網(wǎng)友又給出了“葉文潔的內(nèi)心獨白”,和葉文潔走進紅岸的“后果”——
“我愿意做一輩子科研機器,也不愿意回到人心險惡的世界。”
“紅岸對小葉來說何嘗不是理想國?”
“這一進去,整個宇宙最后都沒了。”
精彩,太精彩了!
解釋劇情、科普原著概念、玩梗打卡的“科幻觀眾”更不簡單
除了凹人設,還有一批熱衷于“解釋劇情、科普原著概念”的科幻觀眾,他們的身份職業(yè)不明,但肯定是物理知識掌握得不錯的網(wǎng)友。
《三體》里物理名詞太多,可能看原著時也是看得模棱兩可,但彈幕一解釋就清楚了。
比如,關于智子是什么?這,普通文科生表示:真的不好懂。
但看彈幕就懂了——
“智子是三體人把超級計算機多維折疊降維讓人類發(fā)現(xiàn)不了。”
“智子是三體人造的超微智能計算機。”
簡潔,直白!
比如,關于申玉菲和潘寒開始吵架的情節(jié),很多人看得一臉懵,他們不都是ETO嗎,不都是叫三體人“主”嗎?
看彈幕才明白,申玉菲是拯救派,而潘寒是降臨派,而這個二人因見解不同吵架的重要時刻,正是“拯救派和降臨派的分野”。
《三體》信息量大,有看不懂的地方,“科幻群眾”們還常常自問自答——前面“不知者”在彈幕里提問、后面“是知者”在彈幕中解答。
比如,汪淼和沙瑞山給大史解釋“三體游戲到底是什么”時,有人問:“為什么要讓大史明白?”
有人在后面解答:“因為大史代表的是沒看過原著的觀眾。”
原來如此!
青年葉文潔到達紅岸基地后,第一次看到“大鍋”發(fā)射電磁波信號。
劇中出現(xiàn)了一個“千山鳥飛絕”的高能場面:數(shù)百數(shù)千只麻雀飛過“大鍋”,直接變成了“烤麻雀”掉落在地。
網(wǎng)友的問題來了:“這難道對人沒影響嗎?”后面的網(wǎng)友答:“這是電磁輻射,不是電離輻射,主要是產(chǎn)熱。”
也是,如果是有輻射的,葉文潔不可能活到2007年……
除了這群把原著看得透透的彈幕網(wǎng)友,還有一部分網(wǎng)友是純粹來狂歡的:他們打卡+口號型+玩梗,不亦樂乎。
打卡的:54歲女性有看的嗎?90后集合?有00后看的嗎?來者何人,請留下+1?
還有喊口號和玩梗的:一集放完,集體喊“脫水、脫水”,九點四十分更新,集體喊“九點四十分,浸泡!”
最服的是一個“跨次元”神評——
當沙瑞山解釋三體游戲的“亂紀元”時說:
“三體游戲里只有一個目的,就是找出恒紀元的規(guī)律。就好像春夏秋冬一樣,我們的古人為了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必須總結(jié)出四季變化的規(guī)律,比如說古代的歷法、節(jié)氣等,好讓人們能夠在春天播種、秋天收獲……”
彈幕里突然出現(xiàn)了這句:“所以小西八農(nóng)業(yè)都沒有,也敢偷二十四節(jié)氣,春節(jié)和端午。”
哈哈,總結(jié)得好有道理啊,偷咱們傳統(tǒng)文化的某國根本沒有農(nóng)業(yè)產(chǎn)業(yè),怎么可能研究出二十四節(jié)氣?
網(wǎng)友這總結(jié)歸納能力好絕!
《三體》獨有的“彈幕神評”的出現(xiàn),是一件好事。
當年《星際迷航》IP出現(xiàn)后,劍橋大學的一位教授曾專門寫過一篇論文,來論述這部科幻著作如何“從社會、星球的利益出發(fā),利用科學技術(shù)實現(xiàn)進步、造福人類”的。這就是科幻著作的魅力。
《三體》的出現(xiàn)也是一樣,作為“雨果獎”的作品之一,它對人類帶來的影響力可能比“星際迷航”更大。
它的視野和格局,是和平與戰(zhàn)爭、人類與外星文明共存、人類智慧與科技發(fā)展。
龐大的故事線,就像是無數(shù)縮影,映射了我們文明本身的價值理念及自我審視。
《三體》的“科幻觀眾”越多,就說明與作者共鳴的思考者越多,中國影迷們在知識和格局上是如此進取,他們對“人類文明突破囚籠”有足夠的勇氣和決心。
所以,真要對這些“神評網(wǎng)友”致敬呢!
中國影視需要《三體》這樣的作品,也需要這樣一群高水平的“科幻觀眾”,他們也是創(chuàng)造者!也是“計劃的一部分”!
關鍵詞: 三體觀眾大聲喊脫水、浸泡 中國科幻迷的狂熱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