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的開年,全球的電視電影圈都有一種濃郁的回暖氣息。網飛在跨年夜就放出了《黑暗榮耀》,hbo的開年劇則是《最后生還者》。看得出,全球的電視劇市場還是打得火熱。
(資料圖片)
可喜可賀的中國影視開年也是相當紅火,有梁朝偉的《無名》,有中國首部科幻電影《流浪地球》第二部,有老謀子主導的《滿江紅》;
電視劇有全國甚至全球觀眾都在等待的《三體》重量回歸,以及無人不知、火到爆炸的——《狂飆》。
在古偶、仙俠、青春小甜劇、或者都是愛情劇的天下,這部《狂飆》一出,真的是從各個方面來一場“狂飆”——服道化和打光上的狂飆,人設與造型上的狂飆、劇情與尺度上的狂飆,最重要的——各位演技派的演技狂飆。
整個新年檔,《狂飆》在熱搜劇集第一名的熱度就沒有下去過,如今,《狂飆》結尾,我們都還深陷在那一頓橫跨了二十年的年夜飯的牽掛與復雜又深刻的情感中,久久地走不出來。小編覺得很有必要,再與大家一同回味《狂飆》中那些無與倫比的精彩的點。
京海事一線刑警安欣,在與黑惡勢力的斗爭中,不斷遭到保護傘的打擊,始終無法將犯罪分子繩之以法。全國政法隊伍教育整頓工作開展后,臨江省排除指導組入住靜海,聯合公檢法司各部門,清除了政法隊伍內部的腐敗分子,粉粹了黑惡勢力的保護傘,一舉鏟除了盤踞京海多年的強盛集團。
從2010年開年,基本上近十年我們看的警匪劇里,很少有去塑造反派的成長和發展。《沉默的真相》《冰雨火》《人民的名義》《紅海行動》里都沒有去塑造反派,而《狂飆》里則是雙男主的戲份!反派還是由文藝男神張頌文演的,婁燁導演看中的人絕不會出錯。
小編覺得《狂飆》第一集是整部劇最好的一集,那個貧窮受欺負、卷發、穿著破破爛爛、在大年夜被人打得鼻子流血臉腫的賣魚佬,雖然在后期成了只手遮天的黑社會大佬。但第一集里張頌文精彩的演繹,甚至讓人恨不起來這個罪惡的反派,每每想起,一種宿命感、無法抵擋的命運、“人生只若初見”,高啟強身上那種濃濃的戲劇性、人性和悲劇色彩涌上心頭。
在國產劇里,我們一直缺少一種“教父”式的角色,他亦黑亦白,做到這個高位置,自然身上背著犯罪、人命、不光彩,心狠手辣與暴力;然而,他又不是個完全的惡人,在很多地方,他還保持著一種人性的光明、幽默、善意、念舊。
我們會想到經典的柯里昂家族,?《絕命毒師》里既爽又讓人心疼委屈的老白;終于,我們也有了我們的中國式教父——阿強。
燙一個70 80年代流行的卷頭,身材肉肉的、走路一拖一塌的,破舊的皮外套,還套了一雙袖套,總是佝僂著背,陪著笑臉,在臟兮兮的有魚腥味的魚攤上賣魚。一邊被囂張沒文化的流氓要生活費,還要把賣魚賺的錢擠出來養弟弟妹妹。
這個卑微、接地氣、委屈的底層賣魚小販,在外形上就是百分百還原。阿強的演技也是處處從細節里透露出一種讓人心疼的真實感:在魚缸里洗手,包括那場宿命般的大年三十的審問戲:
鼻梁上貼著創口貼、鼻子里塞著染了血的衛生紙,雙手被拷著的阿強,臉上有委屈、憤怒、悔恨與不甘。雙眼向下垂的狗狗眼,不再年輕的臉龐里,眼神卻滿是清澈;別著頭像是不服氣的哭著說“那電視是我的!”
在安欣給看了飯盒告訴他弟弟妹妹也在隔壁吃飯時,他邊哭邊大口吃餃子,心酸又感動;
把皺巴巴的領子立起來、然后舉起捏皺的紙杯舉杯說“安警官,新年快樂!”千言萬語匯成一句話,那一瞬間,我們與第一階段的阿強瘋狂共情,怎么可以演的這么可憐?大概我們是安欣和李響,都會想要拼了命的保護這個可憐委屈的賣魚佬。也是張頌文演繹出第一階段阿強的委屈辛酸,讓他第二階段的蛻變與狂放,第三階段的陰毒城府,成為一種鮮明的對比;甚至每每我們想到大年夜那個在看守所可憐的賣魚佬,對阿強的情感都是感慨與惋惜大過恨。
不得不說,這就是演員的高級素養,讓觀眾對他所賦予的角色,產生一種像生活中遇到的一個豐滿立體的人一般復雜又豐滿的情感:對不單單是對反派的恨,有前期對底層阿強的同情和可憐;有看著他一步步成為黑幫大佬的爽快擔憂與職責;直到二十年后他變身涉黑商界大佬時,我們好像真的感受到二十年間的的時間流逝:對他的感情從同情、到爽文男主、最終一種害怕又嘆息的距離感……
兩場審判戲與戴著手銬的紙杯舉杯,導演把宿命感和社會上的各方制衡、人生的無奈(一步錯步步錯)(相識于微時終分道揚鑣)拍出了極致感,也感謝張頌文,我們在2023年的初春收獲了以為國產劇里的黑幫教父。
雖說劇情無可避免的爛尾,也不能說爛尾,結局自然是很難盡如人意。但《狂飆》劇組,在很多細節上都是可圈可點。比如大嫂出場時的鏡頭感設計有電影那味了,鏡頭從下往上拍,背光仰角鏡頭下打掃,短卷發紅唇,透露出一種美艷精明又深藏不露的味道。大嫂出場的好幾個鏡頭都是從高跟鞋到小腿到襯衫再到風衣和臉頰的仰拍,鏡頭拿捏十分到位。一個烈焰紅唇的黑幫大嫂躍然于鏡頭上。
我們常說韓國演員吃飯時的演繹非常到位,宋康昊的《辯護人》里吸溜的拉面,《漢江怪物》里的白米飯和泡面,都是一種精湛生活化的演繹。
而《狂飆》里多場的飯局、吃飯戲也是非常有意思,人在低位時,吃飯囫圇吞棗為了果腹,在第一集里餃子拿手直接喂到嘴里吃下去;而和弟弟阿盛最后那場吃豬腳面的戲也是非常到位:即使兄弟倆已經擁有了大集團,他們吃飯時扒筷子、吸湯面和吃飯像搶一樣的急匆匆,仍然透出他們底層出身的底色。
第三階段高啟強已經完全黑化成偽善大佬的恐怖存在,沒有了大嫂和小盛,他已經不需要西裝風衣、華服絲巾來凸顯自己的囂張威武。夾克衫、大背頭、老干部眼鏡、電動車,儼然一種體制內的退休氣息。然而越是漫不經心、表面上和藹可親;他越是草菅人命,冷漠冷血。
茶樓里的熱茶、湯水在碗里的碰撞、吞咽食物時的滿面油光、口水漣漣。阿強吃的肥腸滿腦,也是將欲望外化成食欲的一種表現。他貪欲的性格、一步錯步步錯再也無法回頭的經歷,使得他嫉妒怨恨命運奪走了他的愛人,他生命里為數不多的微光;
雖然對權力和財富的掠奪,滿足了他的傲慢與貪欲,但只有熱湯熱面熱茶水才能填補他內心的空虛和瘋狂。
中式的酒局文化、食欲作為欲望的外化呈現,包括廣東的飲食文化都在一場場飯桌流轉上達到了體現。
這一次,我們看到了警匪關系也不再是非黑即白的刻板,阿強和安欣的之間的感情充滿一種真實的人類情感的復雜:惺惺相惜、濃郁的舊情義、一同吃飯的煙火氣和真實感。一種相同命運里的親近感,讓他們之間有一種宿命般的牽連。
二十年后阿強和安欣在飯桌上那場回首初見的那場戲,看的人眼淚都在眼眶里打轉:
“你就這么想和我一起吃飯啊?”
“你想聽真話嗎?”
“你說!”
“想!”,
從張譯、張頌文,到各位配角:老默、小盛、大嫂、各位出彩的配角,感謝《狂飆》在2023年初給了我們一種對國產劇演技派的信心;在這個初春,我們終于在內娛看到了一位教父。
關鍵詞: 誕生了國產教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