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議查查張頌文,不像是演的”。
《狂飆》熱播時,這個話題直接沖上了熱搜榜第一。
連帶著被網(wǎng)友討論的,除了張頌文在劇中的傳神演技,自然還有他成名之前的各種心酸經(jīng)歷。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因為,這個年近50,在演藝圈摸爬滾打了將近20年,才終于被觀眾所熟知的演員,早就活成了一個“符號”。
至于這個“符號”背后究竟有何含義,咱們還得從他籍籍無名時的那些“苦行僧”生活,細細說起。
一、草根出身,沒有表演工作就認真生活
近兩年,說起“草根明星”,大家最先想到的都是王寶強和岳云鵬,作為貧苦人家出身的名人,他們早年間經(jīng)受的苦難,賺取了大眾足夠多的眼淚。
而同樣是草根出身的張頌文,卻鮮少在媒體面前提及,他生于農(nóng)村,13歲喪母,16歲工作,23歲就輾轉(zhuǎn)多個職業(yè),還做過5年導游的豐富閱歷。
張頌文最常跟大家提及的是,發(fā)生在24歲那年的故事。
當時,他隨口跟同事說,自己想要做導演,但到了這個年紀,一切都只能瞎想。同事卻一本正經(jīng)地說,張藝謀28歲才開始學電影,你為什么不可以?
這句話,讓原本打算認命的張頌文辭去工作,義無反顧地從家鄉(xiāng)廣東,踏上了遠赴北京的追夢之旅。
自此,北京電影學院的導演系,就成了張頌文的心之所向,但普通人的追夢之旅,總是會伴隨著一系列打擊。
辭掉工作到了北京以后,他才知道,自己想報考的導演專業(yè)三年才招一次生,而他去的那一年,此專業(yè)恰好停招。
于是,張頌文就報了一個表演培訓班,改學每年都有招生名額的表演專業(yè),沒想到學了半年之后,還真對表演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
只可惜,濃厚的興趣并不能消弭自身的不足,他濃重的口音、偏矮的身高和平凡的長相,一度成為他表演路上的絆腳石。
即便是考上北京電影學院之后,老師還是會告誡張頌文:“四個月之內(nèi),普通話過不了一級乙等,就得自動退學?!?/p>
等到他含了無數(shù)顆石頭,解決了口音問題,以為自己的表演事業(yè)終于要正式開啟的時候,現(xiàn)實的打擊再次接踵而至。
先是讀書期間,沒有一次被劇組選中,再是以專業(yè)第一名成績畢業(yè)后的三年里,接連見了800多個劇組,卻都被否定了。
最后,連在北京生活都成了問題,逼得他只能到菜市場買爛菜葉子,去偏遠的郊區(qū)租住平房和當?shù)氐霓r(nóng)民做鄰居。
這些在普通人看來極為心酸的經(jīng)歷,張頌文提起的時候,臉上總是掛著笑意。
他說,他并不覺得自己過得有多苦,相反,正是有了更為接地氣的生活,他才能遇見那些最真實也最有故事的人群。
所以,在被娛樂圈“排斥”在外的很長一段時間里,張頌文并沒有自怨自艾,也沒有就此放棄表演。
不被劇組看見,他就退居二線教表演;不能做主演,他就隱瞞身份做群演;實在沒有跟表演相關(guān)的工作可做,他就認真生活。
從張頌文“苦行僧”般的生活經(jīng)歷中,我看到了人生最“治愈”的那一面——他堅信,生活經(jīng)驗的累積,會給一個演員的演藝生涯,提供大量的養(yǎng)分。
這也是為什么,當機會終于垂青張頌文時,哪怕只是一個配角,他也能讓無數(shù)觀眾領(lǐng)略到他的演技。
二、用演技征服觀眾,終“大器晚成”
2016年,40歲的張頌文已經(jīng)在娛樂圈里摸爬滾打了13年。
這一年,他出演了兩部電影,一部是婁燁導演的《風中有朵雨做的云》,另一部是一位新人導演的《西小河的夏天》。
那時,他并沒有意識到,自己的演藝生涯將會迎來巨變。
但這兩部電影接連斬獲的獎項,還是讓張頌文在2019年,成了一位在行業(yè)里“小有聲名”的中年男演員。
而他的工作,也是從這一年開始,肉眼可見地增多,這其中,就包括之后那部讓他徹底走紅的《隱秘的角落》。
因為這部劇的爆火,無數(shù)觀眾都在2020年的夏天知道了,娛樂圈里有一個名叫張頌文的男演員,直到44歲才“大器晚成”。
而他也憑借在劇中精彩的表演,直接趕超劇中的其他幾位主演,一舉拿下了該劇演技排行榜的第一。
至此,張頌文就成了“演技派”的代名詞。
尤其是他在劇中失去女兒后,蹲坐在餛飩攤上哭著吃東西的那場表演,時至今日,仍會被許多觀眾提及。
這之后,兼具實力和熱度的張頌文,又應(yīng)邀在熱播綜藝《我就是演員》中,擔任表演指導。
在名師云集的節(jié)目里,他的表現(xiàn)毫不遜色,不僅能夠一針見血地指出選手們的表演問題,還能駕輕就熟地站在舞臺中央,給觀眾們來一段即興表演。
就連一向毒舌的李誠儒,看了他的表演都贊不絕口,可見張頌文的演技,是多么地有魅力。
但是,再有魅力又能如何?這個為流量主導、被顏值左右的娛樂圈,似乎早就不是一個憑借演技論實力的地方了。
所以,在此后的兩年時間里,盡管張頌文一直都在展現(xiàn)自己的實力,卻一直都沒有改變被觀眾忽視的現(xiàn)狀。
就在很多人都以為,這個“大器晚成”的中年男演員,終究要被時代所淘汰的時候,2023年初,一部《狂飆》再次讓張頌文火出了新高度。
在這部沒有流量演員、沒有小鮮肉和小花出演,更沒有狗血劇情,只有無限趨近于現(xiàn)實的劇集中,觀眾真切地感知到了,藝術(shù)和現(xiàn)實之間的關(guān)系。
這其中,不只有編劇的功勞,更有包括張頌文在內(nèi)的等一眾實力演員的貢獻。
毫不夸張地說,如果沒有張頌文這么富有層次感的表演,觀眾根本不會對高啟強這個反派人物心生憐憫,更不會在長達39集的劇情中,跟一個反派頻生共鳴。
張頌文之所以能夠超越非黑即白的臉譜化程式,把一個人人得而誅之的大反派,演得如此出神入化,歸根結(jié)底,離不開一個“真”字。
而這部劇的爆火和張頌文的再度翻紅,也無不在表明著,娛樂圈需要這樣的“真”,娛樂圈也需要張頌文。
三、娛樂圈需要張頌文,他在“講究人”的路上,越走越遠
事實證明,娛樂圈需要張頌文——不同于大多數(shù)演員浮在半空中的表演,他在鏡頭前的一舉一動,總是能讓人清楚地感知到“真實”和“講究”。
在《狂飆》中,網(wǎng)友最常提及到的一場戲是:做魚販子的高啟強,在攤位上被人叫喊后的第一反應(yīng),竟然是從魚缸里撩起了一捧水,快速地洗了洗手。
這個動作,讓人瞬間相信,劇中的高啟強,就是一個常年出沒于菜市場的魚販子。
被人問及為什么要做這個動作,張頌文不假思索地說:我在菜市場上見到過,賣魚的人就是這么做的。
看似平平無奇的一句回答,卻一語道破了他對生活細節(jié)的關(guān)注和思考。
生活經(jīng)驗對于張頌文演藝生涯的幫助,始于他在北京電影學院的面試考場上。
他在訪談中講述過,如果不是有5年的導游經(jīng)驗做支撐,助力他在考場上真實地還原了一個導游形象,個子矮、長相丑,口音又重的他,根本不可能通過面試。
因此,進入北京電影學院以后,他一直把面試考官那句“藝術(shù)一定來源于生活”的話語,謹記在心里。
成為演員之后,不管是無戲可演,還是紅得發(fā)紫,張頌文從來都沒有忘記從生活中汲取養(yǎng)分,他堅信,做好一個演員的前提,是先做好一個真人。
這一切,在他的那部紀錄片《我和另一個我》里,都被如實地記錄著。
如果你看過這個10分鐘不到的短片,你一定會忍不住地感嘆,娛樂圈里竟然還有如此講究,如此接地氣的演員。
以至于,只要換一個造型混跡在人群里,他就可以扮演任何一個他想扮演的人。
而那些早就和張頌文處成朋友的農(nóng)民們,也會詫異地表示:相處了這么久,我怎么就沒有發(fā)現(xiàn)他是一個明星?
不過,張頌文對表演的講究,并沒有止步于展現(xiàn)生活,如果你仔細去看他的表演,就不難發(fā)現(xiàn)他對于現(xiàn)實生活的超越。
這一點,體現(xiàn)在他精湛的演技上。
拿《狂飆》中的高啟強舉例子,張頌文單是通過眼神,就能展現(xiàn)出這個角色在不同時期的性格特征。
身為魚販,努力生活卻慘遭欺凌時,他的眼神卑微又不失純良;無奈黑化,淪為黑幫但良心未泯時,他的眼神憂郁但多了硬氣。
直到后來徹底迷失,成為了道貌岸然的高管,他的眼神中則充滿了兇狠和陰戾。
如果說,普通人的蛻變只能通過時間來展現(xiàn),那么張頌文對人物的塑造,于無聲處盡是演技的展現(xiàn)。
這就是為什么,觀眾從他的表演中,既能感受到生活得真實,又能領(lǐng)悟到些許生命的真諦。
結(jié)語:張頌文,已經(jīng)活成了一個“符號”
趁著《狂飆》的熱度,當我們再次談?wù)搹堩炍牡臅r候,我們會討論他懷才不遇的前半生,也會討論他對演藝事業(yè)的一路追尋,更會討論他那讓人無可挑剔的演技。
他的名字,會自然而然地讓大家想到,一系列讓人或悲或喜或覺得勵志的成長故事。
從這個角度來看,張頌文已然活成了一個能夠代表“草根逆襲”、“大器晚成”、“演技傍身”的符號。
曾幾何時,這個符號在流量為王、顏值至上的娛樂圈里,被拒絕、被遺忘、被忽視。
但張頌文的堅持,也很好地證明了,他已經(jīng)在另一條“講究人”的路上,越走越遠,而《狂飆》的又一次爆火,也無不在表明著,娛樂圈非常需要像張頌文這樣的人。
(電影爛番茄編輯部:子涵)
關(guān)鍵詞: 被娛樂圈排斥多年的張頌文 已活成了一個符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