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狂飆》火了,問題也隨之而來。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先是爆出劇集片頭抄襲網(wǎng)飛冷門紀錄片《無辜檔案》。到底有沒有抄襲,或許每個人的界定有所不同,但這兩款片頭的設計真的是一模一樣,這必須得承認。
電視劇《狂飆》片頭
紀錄片《無辜檔案》片頭
然后又爆出飾演毒販鐘阿四的演員2009年涉毒,目前劇方已緊急刪除他的相關片段。
鐘阿四的戲很少,都在第23集,但鐘阿四被老默殺死,絕對是整部《狂飆》中最優(yōu)雅的暴力鏡頭。一道光,一抹脖子,打完就收工,完美地詮釋了什么叫“狠人遇到更狠的人”,這也是老默殺手生涯的高光時刻。
如果你現(xiàn)在才去看這部劇,已經(jīng)欣賞不到這個鏡頭。
電視劇《狂飆》中的鐘阿四
至于《狂飆》的第三個問題,則多少有點復雜,因為涉及到意識形態(tài)層面,即有不少人共情高啟強。
而在另一些人眼中,共情一個罪犯,這問題相當嚴重。
抖音上有一位慈眉善目的老母親,她說看著高啟強被死刑前的眼淚,自己也不禁流下淚來,評論里有人就說:說實話,我理解不了共情高啟強的人。
仿佛這位老母親為高啟強流了淚,接下來就該去犯罪似的。
行刑前的高啟強
另一個例子更離譜。一位畫手展示畫高啟強的過程,有人立即痛心疾首:他可是一名罪犯!
也就是說,如果你的筆畫了罪犯,那你的精神也就變得危險。
以此推之,小說家不能寫罪犯,導演不能拍罪犯,而像《絕命毒師》《沉默的羔羊》這些作品都該從公眾視野中徹底消失。
這樣的人,我的建議是,在生活中盡量要遠離。看上去,他們的三觀很干凈;實際上,他們做起事來雖不一定歹毒,但絕對會令你窒息。
因為,他們太熱衷于在自己并不成熟的素質中硬拗三觀,比如你可能見過這樣的母親——
在地鐵上大聲教育自己的孩子如何學好,但當這孩子的雙腳穿鞋踩在地鐵座位上時,她不但不會覺得不妥,反而覺得孩子這時候很可愛。
回到正題:共情高啟強,到底有沒有問題?
在國產(chǎn)劇中,高啟強是一個非常特殊的角色,因為他是一個成長弧線相當清晰的反派。而大多數(shù)的國產(chǎn)劇中,反派一般出場就定型,成長則是正派人物的專利。
現(xiàn)在好不容易出現(xiàn)這樣一個戲劇人物,還有人想將他按下去。
前幾天網(wǎng)上就有傳言,規(guī)定以后這樣的人物不能再有過細的成長過程。或許又有人要說了,反派怎么能叫“成長”呢,那應該叫“墮落”才對。
雖然我不知道是真是假,但這種傳聞本身就已經(jīng)證明:一個反派的一生,令很多人恐懼。他們恐懼的是,會不會有小孩子或者社會底層依葫蘆畫瓢學起來。
你看《孫子兵法》的當季熱銷,不就是一個證據(jù)嗎?
但說句實話,《孫子兵法》只是高啟強做大做強中最不起眼的因素。一般人要學他有多難,問幾個問題就明白了。
你遇得到陳書婷這樣的女人嗎?陳舒婷會愛上你嗎?
你遇得到泰叔嗎?泰叔愿意收你做干兒子、送你白金翰嗎?
你有高啟盛這樣的高智商弟弟嗎?
……
乍看起來,高啟強自身的氣質和謀略很重要,但真正奠定高啟強人生的,是他的起點和入場券。
這其實也是目前國內的現(xiàn)實狀況之一,勤奮、努力、智慧當然重要,但很多時候,這幾樣都加起來,還不如別人的一個命運起點,或者一張偶然的入場券有用。
所以,我們都大可不必擔心有人學高啟強發(fā)家,注定學不來也絕對發(fā)不了。說到底,這些人和高啟強唯一的共同點,可能就是都讀了那本《孫子兵法》。
其次,大家共情高啟強,到底是在共情什么?是在共情一個罪犯嗎?還是共情他殺人、埋尸、行賄、開賭場?顯然都不是!
很多人之所以會共情高啟強,都只是在共情他成為罪犯的那層根源,以及他身上的諸多“如果”。
比如上面那位提到的老母親,她流淚,可能只是在死刑前的高啟強身上,看到了那個魚攤中的高啟強;或者只是在想,他的這一生怎么就這樣了?如果他能重來、重新選擇該多好。
作為一個成功的戲劇人物,高啟強的成分非常復雜。我相信觀眾們有能力去區(qū)分他身上“情”的部分和“惡”的部分,然后選擇去為“情”的部分共情、流淚,同時也審視他身上“惡”的部分。
觀眾的思路不一定如此清晰,但潛意識當中,這種分流必然會存在,因為這是人性的共通之處。
高啟強走上犯罪之路,其實源自于一個偶然。這個偶然,在高家三兄妹天臺吃飯的那場戲里。
高啟強準備自首入獄,也準備向妹妹高啟蘭坦白。但面對著高啟蘭那張似乎沒有辦法承受家庭變故的臉,高啟強才被迫決定走另一條路。
都說是在高啟盛的攛掇下,高啟強才走上不歸路,其實真正從情感上令高啟強堅定下來的,是高啟蘭。他不忍心讓自己的妹妹傷心、絕望。
當然,我們從高啟強后來的種種行事中,可以窺見他本性里便有耍手腕、甚至犯罪的基因;但真正將他推進犯罪深淵的情感肇因,我們同樣不容忽視。
比如一個人很窮,后來他犯罪了,這可能不是因為他無法忍受貧窮的生活本身,而是因為他無法忍受因貧窮而遭致的親戚們的歧視與白眼。
高啟強也并不是無法忍受魚檔的魚腥氣,而是他終究無法跨過傷害妹妹的那道檻。
所以,高啟強身上可以被共情的地方簡直不要太多。而那些批判共情高啟強的人,恰恰都只是一葉障目地只抓住了他身上犯罪的那個部分。
順便再來說說安欣。央六已經(jīng)將他認證為“京海市唯一純白的茉莉花”。他確實純,甚至有點軸,為了正義,為了城市健康。
但他身上沒有“人性的污點”嗎?有!
他可以為李響撲手榴彈,卻不愿依局長指示下河撈尸,這其實是心思重、想法太多的表現(xiàn)。盡管他的初衷是好的,但是心思重本身,就容易給他人造成傷害。
其次,他一直都拖著孟鈺,愛她,但又不與她結婚,甚至戀愛關系都始終模模糊糊的。你可以說他心思不在這里,或者他宇宙大直男不開竅。但事實就是,這對于愛情與婚姻而言,注定是一種漫長的“剝削”。
還有他對待高啟蘭,想從她那里套出高啟強的犯罪證據(jù),其實這不但屬于“誘供”,而且對一個已經(jīng)喜歡他整整二十年的女性而言,這近乎殘酷。
但有了這些,安欣就不再值得被贊美了嗎?當然不是。
這份人性的真實、多維,反而令他對正義的堅持顯得更為可信又可敬。因為人就是這樣,都很復雜,但是每個個體也都有自己側重的一面。
安欣如此,高啟強如此,共情高啟強的觀眾亦如此。
而那些審判“高啟強共情者”的人,也請尊重一下別人共情的權利。你看,大家會共情高啟強,卻不見有人共情孫小果,這說明大家還是拎得清,謝謝!
作者|縣豪;首發(fā)| 縣豪電影
編輯| 騎屋頂少年;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