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有風的地方》豆瓣開分8.1,目前已升至8.5,國產田園劇能過有如此高的評分,屬實罕見。
【資料圖】
不得不說,劉亦菲的顏值和云南的景色簡直絕配,與此同時,國產劇終于從都市職場大混戰中解脫了出來,開始真正關注角色的社會屬性與生活質感。
“治愈”是《去有風的地方》的核心,但也因此造成了兩極分化的口碑,其所營造的人物是否概念化、角色行動力是否缺失、甚至是否有必要加入鄉村振興的元素等等,都成為了這部劇的爭論所在。
治愈類型的劇集確實難寫,它要在現實主義的悲沉中尋找理想主義的亮色,最終達成一種共情式的和解,從這一角度來看,《去有風的地方》確實成功。
它至少營造了一個讓人眼前一亮的烏托邦,成為都市困惑青年的精神棲息地,畢竟在永不停歇的社會齒輪中,理想主義是可貴的。
但需要承認的是,《去有風的地方》確實雜糅了太多東西,導致在一定程度上故事情節的發展有些駁雜。以至于在有些時候被評為所謂的音樂MV,顯得懸浮。
這實則是一個切入角度的問題,當我們以現實主義的眼光去審視一部理想主義的劇集時,不可避免地會漏洞百出,畢竟理想化的生活總是縹緲不可及的。
但這并不能否定理想主義本身所擁有的力量,以及它能夠帶來的共情,正所謂被現實磨平棱角,但不能因此否定棱角的存在。
以此來看《去有風的地方》,其所營造的烏托邦更像是一個情緒宣泄的地方,它精準地捕捉到了當下社會種種痛苦,最終以一個現實可感的地方進行療愈。
這個烏托邦極為精彩的地方不在于其民風淳樸、景色優美,而在于它以鄉村振興為切入點,這在大多時刻撐起了這部劇的骨干,讓田園幻夢得以落地。
誠然,乍一聽鄉村振興的主旋律似乎和田園治愈并不協調,但不容忽視地是,以當地人的視角來看,除卻旅游經濟外,經濟發展和生活質量仍舊是不容繞開的現實問題。
當我們以一個所謂外來者的角度來看待《去有風的地方》這個烏托邦,卻不愿意承認當地居民所面臨的鄉村發展難題時,那么以此為基準的批判更多是一種個人臆想,最終是批判者自我的失真。
以鄉村發展為基底,使得劇中角色大致劃分成了兩個陣營:一方來此治愈,一方向外逃離。從而褪去所謂風景的外衣,回歸到人本身,即自我和解的治愈。
像是一座圍城,逃離的角色和來此治愈的角色相交匯,人類的悲苦并不相同,但究其本質,仍舊是現實發展的問題,依舊是物質與精神失衡的問題。
所以鄉村振興在《去有風的地方》中,并不是敗筆,它是一條連接現實的通道,讓這部劇并不顯得過于懸浮。
體而言,《去有風的地方》與日劇的治愈頗為相似,更接近一種純愛般美好,挖掘角色本身的善良和人際關系的溫暖,所以在《去有風的地方》中,愛情并不是唯一,它更多是一種水到渠成后的產物。
但由于家庭倫理劇的審美影響,在大多數時候,曲折的情感經歷、偽善的倫理紛爭更能抓住觀眾眼球,最終得出烏托邦與現實并無兩樣,以別人的痛苦來消除自我的傷痕。
這實則是兩種世界觀的問題,以人性本惡的角度來解構劇中的鄰里親情、陌生人的善意,這是一場無法中止的結論,已無關劇的好壞,而是映照出自我對現實的態度。
所以我們并不能否定謝之邀返鄉創業的壯志,也不能否認大學生村官的信仰,《去有風的地方》的角色幾乎都有著自我的特點,有著生活的質感,這更多是建立在善的基礎上。
《去有風的地方》中許紅豆的角色驅動力在第一集就已經搭建完成,好友去世與社畜生活兩方面的壓力導致了許紅豆的逃離,這也導致后續沒有進一步渲染角色的悲苦,而被詬病塑造不夠。
實則不然,在劇中許紅豆大多行為都有著今昔的兩種對比,這種對比是以去世的好友進行串聯的,同樣房間里的照片墻也足以說明角色內在驅動力的來源,更不用說后續許紅豆與好友父母相處的戲份。
這也是《去有風的地方》所營造出的治愈氛圍獨特的地方,它更多建立在了現實生活的基礎上,時間的流程沒有放慢,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心結。
如此以來,所謂的逃離更多是一種獨處,一種自我內心的審視,最終達成了自我和解,苦難并沒有時刻渲染,但卻又一直存在,它存在于不經意之間,隨著生活的進程隱藏在人物內心之中。
所以在《去有風的地方》中,外在的風景更多是一種輔助性的道具,角色的交談一直在進行當中,建構其家長里短的社會屬性,最終開啟一段新的人生之旅。
這更像劇中許紅豆以“鐘表齒輪”的自比,找到了一個大眾可以共情的切入點,各地并無不同,只是精神與物質的失衡,《去有風的地方》更像是田園牧歌的精神世界與永不停歇的物質世界的對比。
在一定程度上而言,《去有風的地方》和劉亦菲是相輔相成的,劇情的內在氛圍剛好與劉亦菲的形象形成了完美的映襯,不過這也造成許多先入為主的贊美和批判。
劉亦菲的符號作用,很大程度上左右了《去有風的地方》的觀眾態度,視覺的標簽化很大程度上削弱了文本的力量,最終衍變成一種兩極化的爭論,成為偏見的產物。
但不容忽視的是,《去有風的地方》確實帶來了一種治愈力量,除卻演員本身,這當然也有現實中大環境的因素,如一場夢,能夠帶來片刻的安寧,但卻無法解決現實的難題。
總而言之,國產治愈片的路還很遙遠,但《去有風的地方》起了個好頭,在嘈雜狗血的都市劇中,打造了一個田園烏托邦,即便不會永存,但如劇中所言,至少讓人喘了口氣。
關鍵詞: 這或許將是劉亦菲最高分的作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