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阿po
雖然目前社交平臺有耽改六大門派圍攻光明頂的趨勢,但“《狂飆》是2023年耽改第一劇”的玩笑話似乎更被廣泛流傳。
【資料圖】
《狂飆》收官半個月,仍活躍在各大社交平臺熱搜榜,#李健解讀狂飆里的兄弟情#登上微博預熱榜;《流浪地球2》上映一個月,導演郭帆個人微博成電影二創吃糧bot,海選粉絲二創擇優轉發, 影迷帶大量自創周邊在北京電影院包場舉辦“同好特別交流展”。
從數據來看,兩部作品的熱度周期都超越了同期播映的其它作品:
《狂飆》收官后幾度“沸”上微博熱搜,一天最多可收獲6個話題熱搜,1.5輪衛視跟播,直接平時難上0.5%的北京衛視CVB收視帶飛“破1”,東方衛視也于2月16日黃金檔二輪播出該劇;
《流浪地球2》在春節檔影片中率先宣布秘鑰延期至3月下旬,并且從上映第14天開始連續十天逆襲為票日冠,不僅排片降幅未隨上映期時間拉長而減小,更與《滿江紅》的票房差距縮小超過1億。
從1月21日《狂飆》劇情尚未過半,安欣和李響的CP#欣響事成#就登上熱搜,到1月29日《流浪地球2》導演郭帆轉發劉培強和Moss的CP#莫強求#同人畫作,都與兩部作品輿情發酵的時間節點非常相近。
和大部分熱播、熱映期一過,就被后續接檔作品蓋過話題的影視劇相比,這兩部作品能有如此長尾熱度,不難感受到粉絲嗑CP、產二創在其中做出的輿情維系和影響力擴張。
一部反腐掃黑劇,一部主旋律科幻片,卻產生了大量以嗑角色CP為中心發散的粉絲二創內容。正應了網友所說:耽美不是題材,是一種觀看方式。
在互聯網觀看和消費的環境語境下,能夠讓觀眾和影視作品產生更大連接、從而獲得更多參與感的“耽美式觀劇”,看起來也是一種雙贏的優選。
所以當這樣一種新的觀看方式產生后,是否可能反推出一些新的創作形式和市場需求?娛樂資本論(id:yulezibenlun)聽取了一些影視創作者的想法。
網友為何愛在《狂飆》《流浪地球2》的“拉郎”
耽改劇已經不存在了的2023年,網友一點兒CP也沒少“嗑”,熱播和熱映期不斷被延長的《狂飆》和《流浪地球2》充滿了粉絲二創的“拉郎配”作品。拉郎在愛嗑CP的網友口中意為,將劇情中沒有愛情線的兩個人物通過腦補等二次創作“加工”成“有愛的一對”。
現在這兩部作品的話題在二創平臺Lofter的熱門影視榜上占據前三名的兩個席位,在B站也不乏200萬播放量的剪刀手拉郎二創視頻。
《狂飆》的人物很多,主要人物也多,兩則“名場面”比較出圈:一則是李響將高啟強銬在樓梯上、安欣與李響因此爭執的“三人修羅場”;二則是高啟盛警告高啟強、如果傷害李響一定會遭安欣復仇。
圖片來自微博網友
兩個簡單場景中都包含了三人以上關系,也組成了《狂飆》最受歡迎的CP:安欣×李響是過命的戰友情,安欣×高啟強是正邪對立的宿敵,高啟強×高啟盛是寵溺兄長與瘋批兄控的兄弟骨科。正派的、反派的、相伴成長的、極限拉扯的、相愛相殺的、瘋批禁欲的……不難看出,可以選擇的CP口味和故事風格都很多,如果一款不能滿足,就像名場面這樣,CP亂燉在一起,不清不楚地牽扯起來……也有很多網友是好這一口的。
作為典型的群像劇,《狂飆》的配角出彩者也頗多,所以如果算上配角,安欣×張彪的冤家CP、安欣×楊健的情敵CP、高啟強×唐小龍的大哥小弟CP、安欣×陸寒的師徒CP,甚至連陳舒婷×高啟蘭的姑嫂CP也沒放過……
《流浪地球2》作為電影,本身篇幅長度不如電視劇,人物數量不占優勢,但卻“仰仗”科幻的題材而誕生了同樣“科幻”的CP:比如最先出圈的“莫強求”,就是劉培強×人工智能機器人MOSS的CP名,由電影第一部劇情延續而來。人機CP的表面是獵奇,關系內核仍然是空間站中彼此相伴的戰友,最終卻為了人類必須相殺。
老馬識圖CP圖片,來自Lofter網友ID:阿歷山大胖子(左)、Ninana(右)
電影第二部中劉德華飾演的圖恒宇登場,又帶來了圖恒宇×馬兆的“老馬識圖”師徒CP,智性戀愛好者從這對高智商CP的冷靜與崩潰互動中獲得樂趣;除此之外,圖恒宇×人工智能機械軍犬笨笨的這對主仆CP,也頗有致敬前輩“莫強求CP”的意思,只不過笨笨在電影中展現出膽小恐高與其軍犬身份頗有反差萌,圖恒宇瀕死之際有情有義地營救,也為笨笨增加了一層MOSS所沒有的溫暖。
也就是這樣的笨笨,成品版成為眾籌產品里面的最高單價488元,強勢助力《流浪地球2》的衍生周邊眾籌突破1.2億,很難說其中沒有CP情感投射下的感性消費。
為什么是《狂飆》和《流浪地球2》被觀眾“耽改式追劇”?
最佳基礎就是兩者如今分別以豆瓣60萬人、97萬人打分,獲得8.5分和8.2分,輻射人群廣,并在質量上已經得到了高評價,劇作細節方面的素材硬件完善。
軟件則是群像人物的故事展現方式,決定了大量人物的平均表現都很亮眼,同時又交織成了大面積社交網,每個角色之間都有彼此的聯系,且特征相對獨立,不同CP喜好的網友可以在其中選擇適合自己口味的CP;網友也可以在不同CP的基礎上再次聯系,形成“宇宙式CP網”,此時就相當于網友已經在原故事基礎上重新構建了符合自己喜好的新故事,一個屬于自己的“IP宇宙模式”。
最重要的是,在前文拆解兩部作品中深受歡迎的不同CP后,編劇煙彈向小娛感嘆,“觀眾終于可以在CP拉郎中獲得‘性癖自由’,如今的影視劇已經不僅是在滿足觀眾的娛樂需求,圈層歸屬感、社交快感、性需求以及匹配完善自己的愛情故事都是投射在這些CP里的觀眾訴求。其實不是觀劇形式變了,是觀劇訴求更復雜更多元化了,《狂飆》和《流浪地球2》就正好滿足了他們的多元訴求。”
強類型劇越是“無情”越“有情”
“耽改式觀劇并不是現在才有,只是經過三部耽改爆劇之后,加深了觀眾的意識。”
制片人貝霖向河豚君回憶道,第一部令到80后、90后觀眾都有嗑CP意識的劇是2004年版的《逆水寒》,張智霖飾演的戚少商和鐘漢良飾演的顧惜朝組成“戚顧CP”,是彼此相知又不共戴天的宿敵,和安欣×高啟強的模式很相似,這部劇也直接促成了鐘漢良在內地影視圈的翻紅。
圖為《逆水寒》顧惜朝×戚少商劇照
很明顯《逆水寒》不是耽改劇,是溫瑞安小說改編的標準武俠劇。
其實大型古偶劇向來是誕生CP的福地:2009年《仙劍奇俠傳三》的兩對演員胡歌×霍建華的“胡霍”與楊冪×劉詩詩的“詩冪”從劇中火到劇外,2014年《古劍奇譚》中百里屠蘇×陵越的“越蘇CP”也促成了陳偉霆在內地市場的流量躥升,2015年《瑯琊榜》中梅長蘇×蕭景琰也曾被熱嗑一段時間。
“網劇時期的古偶劇,一來因為IP本身越來越女性向,二來因為平臺需要精準定位類型,所以大多都以大女主劇和言情劇為主,就失去了雙男主、男性群像這些基礎。”
貝霖認為,直到《陳情令》《山河令》的出現,從IP源頭被打上“耽改”的烙印,但事實上用“修仙”和“武俠”的標簽去概括也并無不妥,“我們假定先無視這兩個IP的原著粉絲對CP的關注度,其實弱化CP線之后,它們依然是本身有豐富情節的修仙劇、武俠劇。”畢竟,《瑯琊榜》的原著小說至今也深陷“是否算耽美”的爭議。
“其實‘男性向+強情節+多人群像’的模式就是很容易成為耽改劇代餐,有了很強烈的類型標簽之后,觀眾知道這部劇不是為了談戀愛,但是又有那么多帥哥美女在里面,想象空間就更大了。”編劇煙彈直言。
《逆水寒》《山河令》是武俠題材,《仙劍奇俠傳三》《陳情令》是玄幻修仙題材,還有一種更為常見的耽改代餐固定模式就是“雙男主探案題材”:2016年版的《法醫秦明》與2020年的《民國奇探》都用了兩男一女的“鐵三角”主角群模式,兩位男性主角的CP素來熱度高于男女主角CP;前年的《雙面神探》和去年的《獵罪圖鑒》都直接用了“無女主版”雙男主搭檔模式,后者更成為年度黑馬劇引起一段“耽改式追劇熱”
另外,2020年的劇版《棋魂》以及《風聲》也是引發過熱烈“耽改式追劇”和“百合式追劇”的高分口碑之作。《棋魂》的男主時光與亦師亦友的褚嬴長期相伴,又與天才少年俞亮是自幼長大的對手宿敵;《風聲》則將兩種CP的感覺合二為一,因為懸疑感為五人主角團中兩位女主角的關系帶來了亦敵亦友的可能性。
這兩部劇如果論類型,是自帶了“奇幻高概念+圍棋競技”和“諜戰劇”的強烈標簽,事實上《風聲》中李寧玉×顧曉夢的“玉夢CP”至今也是國產劇百合CP中粉絲二創最多的一對。
“無情才有情。”編劇煙彈表示,無情指得是“不主打愛情”,有情指的是創作出兄弟、戰友、師生、敵對等不局限于親情、友情、愛情這三種基礎感情的更多人與人之間的情緒。
如何“尊重”耽改式追劇?
“其實觀眾需要的不一定是耽改劇,觀眾自己就能完成耽改的過程。”中國傳媒大學副教授武瑤向小娛表示,觀眾需要的是像《狂飆》《流量地球2》這樣,有扎實的人物和情節基礎的作品,可以更好地通過嗑CP和粉絲二創,增加追劇的體驗感和參與感。
從創作者的角度來說,怎樣的創作思路更容易調動觀眾自主嗑CP以及大膽創作的積極性?
強類型劇一定是更優選。言情劇的邏輯通常是一切劇情都為了促進男女主角的感情進展為目標,期間如果可以給到男女主角各自人生成長空間,就是一種加成。但強類型劇通常與之常相反,會以完成一些強邏輯性的事件為主,人物的個性體現和關系構建是融入其中來完成。
這樣的好處有兩點,一個是強類型劇的劇情更扎實,二來是避免將人物局限在“愛情”中,把人與人之間的“感情”做窄了。
以范疇較小的雙女主CP為例,可以有更明確的感知和理解。近年國產劇中熱度較高的四對百合CP分別是《延禧攻略》中的令后CP、《風聲》中的玉夢CP、《了不起的女孩》中的金桐CP以及《雙鏡》中的微微怡笑CP,從Lofter話題參與熱度可知僅玉夢CP參與數破萬。
令后CP是大女主爽劇中女主人物關系衍生的副線CP,大女主爽劇的構成以邏輯并不嚴謹的事件與言情元素疊加,女主有明確男主角官配,衍生副線CP的二度創作空間必然受限。
《了不起的女孩》在播出之前打著雙女主旗號,令不少對百合CP有興趣的觀眾期待,但播出之后雙女主與身邊其他一些主要角色的人物關系并未厘清,同時職場背景的選擇過于日常,主打觀眾共鳴,一邊面臨做不踏實被嘲懸浮的風險,一邊生活化的場景無從增加人物的強設定以及戲劇性可能性,是一種非常吃力不討好做法。
《雙鏡》作為百合感更強烈的作品,也有著民國傳奇背景的加持,但項目體量偏小、制作效果偏粗糙、不達精品標準,也導致只能困于一部分核心百合CP粉絲的圈層,而未能破圈傳播給更為大眾的范疇。
《風聲》則是這些作品中類型化最標準的大型密室殺懸疑諜戰劇,劇情本身依托了嚴密的邏輯性,主角五人組的關系架構均衡、無官配。無論是喜歡講邏輯情節的觀眾,還是喜歡看人物感情的觀眾都可以從中滿足訴求,甚至可以細致到在五位主角不同的排列組合CP中,觀眾不同類型的CP訴求也可以從中獲得滿足。
以這一系列的對比結果放大到所有影視作品中,都是一個很明確的可行性方向:強類型、垂類賽道、非言情、主角人物可形成群像。
“其實很多耽美IP本身從類型化角度來說也是一些賽道明確的精品,完全可以淡化露骨的感情表達拍成類型精品劇。只可惜既然是IP改編,確實不得已需要在照顧原著CP粉和更大眾化的影視方向之間做衡量。”制片人貝霖感慨。
創作角度之外,耽改式追劇的輿情熱度加成也不容忽視。《狂飆》和《流浪地球2》的CP討論和二創傳播帶來的熱度持續,更像是“1+1+N”的放大效果,相比人物不多、情感類型單薄的言情劇,觀眾即使愛嗑CP也還停留在“嗑完一部嗑下部”的階段,比如“X月男友”的說法就是源于劇集熱播期通常一個月,男主角的演員通常也只火一個月。
觀眾因為耽改式觀劇在CP或者影視作品中都會投射更多的情感,粘性也會大大提升,為演員長紅增加了可能性,畢竟耽改捧人的說法也不僅是把演員捧紅,而是粉絲的長情提高了粘性。
“現在確實也會在項目策劃過程中就安排營銷環節的人參與,但營銷前置并不會妨礙創作班底的人物和劇情塑造,會給到一些額外的意見參考,比如編劇策劃沒有想到的人物關系,營銷如果有好的意見也可以提出來,但絕對不是一開始就奔著做CP去。”
比起“六大門派圍攻光明頂”式玩笑熱搜的出現,有網友打出某平臺“三大(偽)耽美劇”力壓“六大門派”,這三部作品不僅CP好嗑、人氣旺,豆瓣分數每一部都上8分。
當耽改劇不能靠這個標簽進行營銷的時候,這個類型本身也就沒有了熱度,但只要尊重現當代觀眾的觀劇習慣和心理,能借著“CP”爆火的影視作品還可以有很多。
但前提一定是,質量過關,CP才有錦上添花的余地。
關鍵詞: 六大門派圍攻狂飆耽美不是題材 而是一種觀看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