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令狐伯光
最近,宋慧喬主演的韓劇《黑暗榮耀》第二季爆紅,在某些國內網友眼中國產劇又輸了。甚至在網友眼中韓國電影更是吊打世界。
【資料圖】
中國觀眾對于中韓兩國文化產業的認知有很多誤解,對于中國電影過于低估,高估韓國電影,倒是衰落的日本電影沒有多少人提及。比如伯光君相信這個中日韓三國的電影,國內不少網友的認知是這樣的。
韓國電影就是揭露政府黑暗,社會沒有下限,大家要認清現實。
日本電影認為現實社會已經沒救了,我們一起去創造另一個世界吧。
中國影視劇就一直教育大家雖然生活有各種苦難,但是當下大家是幸福,人間百態的結局都是美好的,大家一起“包餃子”。
國內網友對于中日韓電影是不是是這樣的認知?然而,這是明顯的刻板印象,影視文化是現實社會的一些反映,日本都不沾邊,中國和韓國影視劇的認知更是一葉障目。
中國主旋律,韓國電影太娛樂?日本電影才是最慘的
日本本土電影票房排行前十全是動漫。什么“我們社會沒救了,去創造另一個世界”是真的搞笑。你說《千與千尋》《你的名字》還有點符合,其它宮崎駿動畫我不認為不沾邊。
至于《鬼滅之刃》《航海王》《咒術回戰》不就是熱血少年漫。這跟中國男頻網絡爽文有區別?笑話。
前十唯一真人電影《跳躍大搜查線2》講的是灣岸警署成員與兇惡犯罪團伙的斗爭的故事,是“貓鼠游戲”那類警匪片還有喜劇元素,這跟逃避現實,創造世界有毛的關系?
反映現實,揭露人性?我看了下韓國電影票房排行榜,笑了
這是韓國電影本土票房排行榜,如果你稍稍了解韓國電影就知道,什么“揭露政府黑暗,社會沒有下限”的觀點有多可笑。
榜首的《鳴梁海戰》恰恰是韓國主旋律電影,韓國古代唯一的神李舜臣思密達。
第二名《極限職業》和第六名《奪寶聯盟》類似,主角團和反派斗智斗勇的那類商業類型爽片。只是前者是喜劇片,后者是動作片。
第三名和第十名的《與神同行系列》是韓國奇幻大片,要說唯一揭露現實就是其中一個角色是韓國軍營霸凌的設定。
第四《國際市場》和第七名的《七號房間的禮物》倒是了。前者是劇情片,后者是親情片。
第五《老手》是警匪動作片,第8名《暗殺》是抗日動作片,第九名《雙面君王》是部古裝權斗片。
韓國本土電影票房排行榜前十,只有兩部這類反映現實的電影,其它八部電影都不是。
《暗殺》難道不是韓國主旋律?《與神同行》《老手》《雙面君王》《奪寶聯盟》就是韓國商業類型爽片?
這時肯定會有人跳出來,票房前十代表不了韓國電影(韓國電影算觀影人次),那我們看看韓國差不多排名前三十五名的電影,我總結了一下大概如下。
《出租車司機》《辯護人》《寄生蟲》《1987》是這種電影。如果你加上所謂反映人性,那么能上榜的也只有喪尸片《釜山行》,美國合拍的科幻片《雪國列車》。
后25名才只有6部這類電影,前35的總榜只有9部。
如果用票房前十的方法去劃分,韓國電影的組成情況大概是這樣的:韓國電影數量最多,票房最高,最受歡迎的一直是用類型片包裹的商業娛樂大片;第二三名才是所謂反映現實電影與韓國主旋律電影,最后就是喜劇片。
我覺得韓國那種“南北題材”的電影,也就是他們那邊的主旋律,什么“黑深殘”電影也差不多,藝術成就不高,只是國內觀眾認為是“深度”罷了。
平心而論,韓國電影真要說優點就是商業類型爽片,各種題材相當豐富,能夠全方位滿足觀眾的娛樂需求。你去看韓國電影票房排行榜,什么大尺度、敢拍和揭露人性并不占據主流,更別提藝術,韓劇也一樣。
韓國電影有深度,中國電影全是主旋律?有多少人錯了
中國電影全是主旋律,你都不愿意去看一下情況如何。票房前十當中《長津湖》系列,《戰狼2》算是,《流浪地球》系列是主旋律電影嗎?
第三名《李煥英》是喜劇片+親情片,電影講的難道不是“子欲養而親不待”的中國式親情遺憾,讓你包餃子了?
第四名《哪吒之魔童降世》是動畫片,講的是家庭親子教育和“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反抗表達,還主旋律?
第六名《滿江紅》是喜劇片+懸疑片,最后民族情緒有點接近,它是主旋律電影,觀眾都笑了。第七名《唐探3》是喜劇片,然后沒了。
我梳理了一下中國電影票房前50名,中國觀眾最愛看的,其實是用各種類型包裹的喜劇片。
《唐探2》《美人魚》《獨行月球》《這個殺手不太冷靜》《西虹市首富》《羞羞的鐵拳》《瘋狂的外星人》《功夫瑜伽》《飛馳人生》《港囧》,前十名里有4部喜劇強相關。
然后才是主旋律像《紅海行動》《我和我的祖國》《中國機長》《我和我的家鄉》《烈火英雄》《萬里歸途》《我和我的父輩》,前十算起來有5部。為什么要用“算”字,因為這有一個算法問題。
《唐探》系列只是喜劇嗎?推理算不算?《獨行月球》《瘋狂的外星人》又算不算科幻片?《飛馳人生》難道不是賽車片?你敢說《功夫瑜伽》不是動作片?
所以,主旋律電影是不是一個道理,《我和我的系列》系列才是正兒八經的主旋律,剩下的都是商業類型大片+主旋律表達。
《戰狼2》《萬里歸途》《紅海行動》都是現代軍事動作片;《長津湖》系列是戰爭片;《中國機長》《烈火英雄》是災難片,《流浪地球》系列是硬科幻大片。
最后剩下的就是各種商業類型片,像戰爭片《八佰》,劇情片《我不是藥神》《人生大事》《少年的你》,古裝奇幻片《西游伏妖篇》《捉妖記》系列,盜墓探險《尋龍訣》,沒了。
我猜大家應該沒有發現一個現象:中國電影票房排行榜里,主旋律電影似乎“主旋律”只是加分項,如果你能點爆它就可能破票房紀錄,這個點爆的基礎卻是影視工業與中國類型大片的突破,這是強相關。
《戰狼2》《紅海行動》的現代軍事動作大片,《長津湖》是戰爭大片,《流浪地球》系列的中國硬科幻大片。
相反喜劇片“喜劇”才是強相關,另一個類型差些,《李煥英》的親情片,《滿江紅》的懸疑片,《唐探》系列的推理片好一些。但它們對于中國影視工業,中國類型大片的突破貢獻,是不是比較低?
前十唯一例外是《魔童降世》,當初你們嫌棄它不行,現在知道它是王者了吧。
這個情況一直到30億票房左右,也就是15名左右開始交融。純粹喜劇《美人魚》,純粹主旋律《我和我的祖國》,然后商業類型大片,喜劇類型大片,主旋律類型大片與好萊塢大片各自排列。
日本電影衰落,韓國電影不行了?中國電影卻讓人意外
首先,文化產業的發展還是現實里的經濟水平,人口規模,再到前兩者組合在一起的市場規模綁定。事實就是日本衰落40年,已經不行了。韓國雖然還成但遭遇打擊嚴重,相反中國穩中有升,不斷在做突破。
日本票房排行榜以90年代到2010年之間的電影為主,更早之前也有不少。這些年,除了個別日本動漫闖進了榜單,新的日本電影和好萊塢大片統統不行。
這結合現實日本經濟問題和人口問題,日本流行文化很糟糕,似乎只剩游戲和動漫。
韓國觀影人次500萬的本土電影到現在62名,上映時間以2010年到2019年為主,2010年之前也有不少,2020年后一部都沒有,此時肯定會有人說有三年“疫情”的影響。
中國電影同樣有三年疫情影響,但2021年春節檔《李煥英》《唐探3》闖入前十,2021國慶《長津湖1》榜首,2022年春節檔《長津湖2》前十。剛放開的2023年春節檔《滿江紅》《球2》進入前十。
這個放開到前50也一樣,這三年中國影視市場表現不錯,最難只有2022年下半年。
其次,一個國家文化產業,因為文化傳播的特性。你不了解對于文化整體確實會有一個“刻板印象”,但你稍稍了解就會發現像上面的電影票房排行榜一樣,主要方向蘊含有很多不同的細節。
你覺得韓國影視劇都是什么大尺度,反映人性,揭露黑暗之類。倒也不是沒有,只是“黑深殘”都只是一部分,剩下的一大堆都是迎合市場的娛樂商品,這就跟鋪天蓋地的短視頻剪輯“爛片”“爛劇”一樣。
它們確實算是市場主流,但并非觀眾最喜歡的主要頭部文化作品。
比如短視頻成天剪了一堆所謂“包餃子”的國產劇,你真正看過有幾部?短視頻作者為了迎合觀眾又剪這些東西,“短視頻”的算法又全推給你。然而,每個檔期市場頭部作品并非如此,我相信肯定有人不信?
最后,這個剛放開的2023年中國影視劇,雖然有審查,流量經濟在延續。但在類型題材、影視工業和內容層面都連續的突破,豐富了不少。
電視劇《去有風的地方》田園言情,《平原上的摩西》年代文藝;《三體》科幻劇,《狂飆》掃黑劇,《顯微鏡下的大明》歷史劇,《東北舊事》年代劇,《星落凝成糖》言情仙俠,《今日宜加油》情景喜劇,正在熱播的《他是誰》刑偵劇等。
電影《球2》科幻,《滿江紅》喜劇懸疑,《無名》諜戰,《深海》《熊出沒》動畫,《交換人生》愛情喜劇。
這些影視劇有幾部是主旋律?又有幾部電視劇是包餃子?
關鍵是春節檔過后,3月和4月是冷門檔期,電影《中國乒乓》是體育主旋律,《回廊亭》懸疑。《保你平安》《不止不休》《了不起的夜晚》《宇宙探索編輯部》,最后就到五一檔了。
后面四部題材類型都不同,現實題材喜劇片,現實題材劇情片,喜劇恐怖片和文藝科幻片,而且全是內地青年導演(后三部據我了解雖不是神作,但質量都不錯)。再加上春節檔影視劇,國產影視劇正在迎來2010年后韓國影視多類型爆發的情況。
2023年的韓國電影非常的慘淡,而且導演青黃不接很嚴重。
這是我下一篇要寫的內容,歡迎大家關注吧。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