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6日晚間,電視劇《塵封十三載》在愛奇藝迷霧劇場4集上線。因為這部電視劇也是老案件和新案件并線,且是關于女性的犯罪內容,所以,《塵封十三載》被觀眾們親切得調侃為“他又是誰”。
(資料圖片)
早前,電視劇《他是誰》播出大結局,因為“托不住底”,所以被堅持觀看到最后的劇迷們調侃為爛尾都算不上,前幾集過后,直接進入差劇行列。這部《塵封十三載》若是一直被觀眾們調侃為“他又是誰”的話,可能口碑難保。
觀眾們之所以有這種調侃,主要是基于,最近一個月來,這種老案件和新案件并線的刑偵類電視劇,實在是太多了,觀眾們看得有點膩歪了。如果《塵封十三載》后續能夠實現較高質量敘事的話,可能還有口碑回溫的可能性。
只基于目前的4集內容來講,該劇敘事水平相對一般,敘事節奏也差。最為直觀的便是,《塵封十三載》上線了4集劇情,可4集內容,只講了一個大情節,那就是,老案件和新案件可以并線了。剩下的內容,都只能算是小情節。
懸疑刑偵劇,最怕的便是大情節太少。電視劇創作當中,有大情節和小情節之分。正規的電視劇作品,一集電視劇,會有三五個的大情節。而這些大情節,又是由小情節組成的。對于這個內容感興趣的專業劇迷,可以閱讀羅伯特·麥基的《故事》。這本書里邊,把大情節和小情節的關系講得很透徹。
《塵封十三年》目前來看最大的問題就是大情節太少,只能靠小情節湊數。大情節,意味著要有大轉折和大推進。這部電視劇上線的4集內容當中,缺乏這種轉折和推進。大情節太少之后,會造成兩個后果。第一個后果便是,觀眾覺得這個電視劇沒故事。第二個后果是,電視劇不得不用小情節堆砌,造成觀眾覺得這部電視劇太雷同。
比如說,該劇的前4集當中,大情節太少之后,只能拿小情節湊。陳建斌飾演的老警察沒時間照顧孩子和家庭,夫妻關系出現問題。陳曉飾演的青年刑偵人員,也照樣出現類似的問題。大量的刑偵劇當中,都是這個路數,仿佛刑偵人員不配有正常家庭關系一般。這就是典型的小情節拼湊之后的劇情雷同。
如果大情節足夠多的話,刑偵劇才會好看。如果劇情圍繞一個大情節,絮叨不斷,就是不往前推動故事的話,電視劇就會非常不好看。《塵封十三載》顯然屬于不好看的序列。這部電視劇的劇本,若是遇到懂行的編劇,至少要把前4集大面積砍一下,尤其是讓第5集預告片當中的再次作案提前化。
懸疑劇敘事,要的就是給觀眾下鉤子和使絆子,就是用這些懸疑內容去牽扯住觀眾。《塵封十三載》開局的劇情,牽扯不住觀眾。觀眾們要看硬內容,而不是軟內容。什么叫硬內容,什么叫軟內容呢?比如說,劇作當中,老刑偵為什么不查案了,這個懸疑線,就是軟的。觀眾對于這個懸疑,感興趣的程度就不夠高。
而老案件和新案件并案之后,又發生了相同作案手法的案件,這就是硬內容。如果這樣的硬內容能夠連續出現,并且足夠多的話,一部電視劇給觀眾下的懸疑鉤子就足夠多了。相反,一部電視劇缺乏鉤子,就必然吸引不住觀眾。被觀眾調侃為“他又是誰”,也是免不了的。
此外,這部電視劇在前期的宣傳階段,曾有新聞通稿說,走寫實路線,在重慶山城如何如何了。基于前4集來講,這些宣傳稿真的是不可信的。《塵封十三載》在地域背景的寫實方面,水平很低。直觀來講,諸位誰能看出這部電視劇當中展示的,是山城生活呢?陳建斌泡澡堂子,不知道,還以為這是在東北那疙瘩呢。
懸疑不夠,寫實不夠,陳建斌的演技,當然夠。可是,基于劇本水平的相對一般,即便是戲骨很努力,能夠有一些有趣的橋段瞬間,也是不足以讓整部電視劇高能的。(文/馬慶云)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