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國電影新聞網站《好萊塢報道者》發布了一份備受期待的名單——21世紀以來排名前50的最佳電影。
在這份名單中,有兩部華語影片入選,分別是楊德昌導演的《一一》位列第一,王家衛導演的《花樣年華》排名第八,此外李安導演的《斷背山》、是枝裕和的《小偷家族》、奉俊昊的《寄生蟲》、李滄東的《燃燒》等多部亞洲導演的影片入選!
這份名單由六位電影評論家投票產生,在評選過程中充分考慮了多樣性、包容性、電影的重要性和持久影響力。名單一出迅速引起廣泛關注和熱烈討論!
(資料圖)
這份電影名單涵蓋了各種題材、風格和文化背景的電影,從引人深思的文藝作品到驚險刺激的動作片,從感人至深的劇情片到富有創意的科幻片,這些電影在影片制作和表現上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為電影史上的偉大傳統增色添彩。
下面是詳細名單:
01
《一一》 (2000)
導演:楊德昌
雖然楊德昌的《一一》于1999年完成,但直到2000年春季才首次亮相。這部電影一經問世,便取得了成功,在戛納電影節上獲得最佳導演獎,奠定了楊德昌成為了臺灣新浪潮的一位重要人物。
不過,楊德昌在西雅圖從事軟件工作之后在36歲時才拍攝了他的第一部電影。他在2007年因癌癥離世,《一一》也成為了他的遺作。這部長達三小時的史詩般的電影以一家多代的臺北家庭在危機中的畫像為主線,融入了幽默、浪漫、平靜的憤怒和絕望,將現代生活轉化為一部偉大的小說,并以楊德昌獨到的導演技巧作為對其時代的鮮明刻畫。
《一一》以悲觀和希望作為21世紀的引子。楊德昌通過視覺和敘事的力量將觀眾引入一個世界,并充滿共情,因此這部電影在本榜單上贏得了居首的位置。
02
《醉鄉民謠》 (2013)
導演:伊桑·科恩 / 喬爾·科恩
演藝圈并不是好萊塢電影常常想讓我們相信的那種英才制度。雖然兩位科恩兄弟導演并不是第一個解構這個神話的人,但他們以一種前所未有的方式做到了這一點,從而創作出他們迄今為止最豐富、最令人感動的作品。更 令人驚嘆的是,這部完美無瑕的電影中蘊含著深沉的同情之情。
這部影片也讓奧斯卡·伊薩克得以成名,他在這部電影中扮演了一位1961年紐約運氣不佳的音樂家,在他的民謠二人組搭檔去世后,他流浪到了百老匯娛樂產業地獄中。他對俗套職業主義者的諷刺恰如其分;他眼中的疲憊令人心碎;他抱著一只漂亮的貓穿越曼哈頓的方式深有寓意。
03
《拾穗者》 (2000)
導演: 阿涅斯·瓦爾達
在影片開頭,阿涅斯·瓦爾達展示了她在千禧年開始時的技術突破,這是她豐富而有影響力的職業生涯最后階段。瓦爾達創作了一部以第一人稱敘事的實驗性數碼紀錄片,用DV拍攝的,然后擴轉成35毫米電影膠片發行,并在30個月的時間里獲得過30個獎。
這位七旬老人熱衷地贊揚著“這些新的小型數碼相機真是太棒了”,并開始了一段橫跨法國的旅程,追溯一種古老的傳統——回收他人拋棄的物品——并將其帶入現代。心形土豆、跳蚤市場的發現、食物浪費和經濟差距是她探索的一部分內容。
這部電影以抒情的方式沉思了時間、老齡化、以及那些讓世界運轉的非常規人物,深深觸動了觀眾,以至于瓦爾達在兩年后重新回顧了這一主題。這是第一人稱紀實電影制作在其最富有詩意和令人振奮的時刻。
04
《十二宮》 (2007)
導演: 大衛·芬奇
在執導電影《七宗罪》、《搏擊俱樂部》和《戰栗空間》等充滿黑暗元素的作品后,大衛·芬奇執導了關于灣區連環殺手“十二宮”的真實犯罪故事。他通過與攝影師哈里斯·薩維德斯合作,將潛在的威脅轉化為一種滲透到每一幀畫面的氛圍壓力,征服了新的領域。
《十二宮》是一部事件真實、引人入勝的懸疑之作,電影中的虛假線索、死胡同和可怕嫌疑犯構成的故事線讓人提心吊膽。通過這部慢節奏的驚悚片,大衛·芬奇以巧妙的技巧打破了電影類型的界限。
05
《穆赫蘭道》 (2001)
導演: 大衛·林奇
很難想象大衛·林奇對好萊塢的性感、超現實和尖銳表現手法最初是為ABC電視臺的黃金時段系列劇而創作的。多虧劇集在試播階段被取消,使導演能夠將《穆赫蘭道》拍成一部經典的電影作品。
在這部電影中,娜奧米·沃茨扮演一名渴望成為演員的女子,她與一名神秘的女人麗塔發生了一段愛情和肉體的交換。單純用離奇的故事來總結這部電影是沒用的,觀眾們需要通過大衛·林奇的解讀親自體驗并沉浸在這樣一個美麗、腐化、謀殺和黑幫的世界中。
06
《千與千尋》 (2001)
導演:宮崎駿
在吉卜力工作室的聯合創始人宮崎駿的眾多杰作中,《千與千尋》可能是最能夠觸動人心和激發思考的一部。這部電影幾乎二十年來一直保持著日本票房最高的記錄。
影片設定在一個充滿幽靈、惡魔和其他幻影的鮮活幽界。宮崎駿藝術地創造并呈現出了一個獨特的宇宙,這個宇宙中的主角是一位年輕的女孩千尋,她在試圖回家的過程中,領悟了死亡并不是終結,而是一個新的開始。
07
《斷背山》 (2005)
導演:李安
李安改編自安妮·普魯的短篇小說的《斷背山》往往被貼上“同性戀牛仔電影”的標簽,同樣不幸的事情還有這部電影與最佳影片失之交臂;精湛演技的主演希斯·萊杰在幾年后不幸去世;以及被嘲笑引用的對白片段“我希望我知道怎么放棄你!”
但這部電影是熒幕上最偉大、最純粹、最悲傷的愛情故事之一,同時也在深刻考察典型美國男子氣概壓力所造成的破壞。李安在表現恩尼斯和杰克之間隱藏的關系時優雅且克制,這與敘事的情感和實質性的沖擊以及雄偉的西部背景形成了完美的對位。最后15分鐘靜默的拳擊讓人心痛,后勁十足,給看過電影的人留下一種持久難以恢復的失落感。
08
《花樣年華》 (2000)
導演:王家衛
王家衛在這部電影中表達了主角對浪漫的渴望和命運般的錯過。通過引人入勝的意象、詩意的敘事和激蕩的情感,以一波夢幻般的浪潮迎接了千禧年。多年來,這部電影的風格影響力從未減弱。
電影發生在1962年香港上海社區的一個轉折時刻,影片主要在一棟公寓樓的狹小走廊和緊湊空間中展開。由梁朝偉和張曼玉扮演的鄰居在瞬間中交錯而過。當他們在配偶身上發現一些共同點時,他們的相遇從保守的形式化轉變為慢燃的親密。
李屏賓的攝影、張叔平的剪輯、以及邁克爾·加拉索的音樂巧妙地塑造了電影的流動節奏,使其美學和感性氛圍在催眠般的協奏中相互融合。
09
《四月三周兩天》 (2007)
導演:克里斯蒂安·蒙吉
克里斯蒂安·蒙吉獲得戛納金棕櫚獎的電影《四月三周兩天》是一部令人激動的作品,生動地刻畫了一名大學生在共產主義黨員政權垮臺的日子里,為尋找非法墮胎而拼命的故事。
在短短的24小時內,蒙吉通過緊張的敘事,創造了一部令人心跳加速的劇情片,同時也是一部深刻的社會劇,揭示了那些被剝奪對自己身體自主權的女性所面臨的殘酷現實。
電影通過嚴謹的自然主義風格、道德復雜性和緊湊的敘事,產生了深刻的情感沖擊,對其他類似的“墮胎題材電影”產生了影響,例如伊麗莎·希特曼的《從不、很少、有時、總是》(在本榜單上排名第42位)和奧黛麗·迪萬的《正發生》,這些電影在呈現女性生育權利時同樣具有清晰的表現力和共情能力。
蒙吉的部電影成為2000年代早期羅馬尼亞電影復興中一部具有重要意義的作品,與克利斯提·普優的《無醫可靠》(在本榜單上排名第29位)一同,堪稱里程碑之作。
10
《逃出絕命鎮》 (2017)
導演:喬丹·皮爾
當喬丹·皮爾導演處女作在2017年的圣丹斯電影節首映時,美國關于變革和進步的討論被“讓國家再次偉大”的呼聲所淹沒,人們艱苦爭取而來的民權突然受到威脅。
《逃出絕命鎮》通過引用性的臺詞,比如“如果可以的話,我會投奧巴馬連任第三屆!”等,刻畫了自由派的自恃,同時也巧妙地批判了將2016年選舉視為異常而非必然性的人們。皮爾顛覆了《猜猜誰來吃晚餐》風格的情節,戳破了奧巴馬時期充滿希望的后種族泡沫。
雖然《逃出絕命鎮》以其社會恐怖的題材開創了一種現在已經過度使用的電影類型 ,但劇情敘事、視覺表達,以及導演技巧都非常值得學習。皮爾證明了作為導演的責任心和電影的娛樂性并不是互相排斥的。
11
《少年時代》 (2014)
導演: 理查德·林克萊特
《少年時代》是理查德·林克萊特迄今為止豐富多樣職業生涯的高峰。
影片以年僅6歲到18歲為主角的青少年在德克薩斯州度過的童年和青春期為主,圍繞埃拉·科爾特蘭實際的經歷,通過歷時11年的拍攝計劃和在此期間逐漸發展的劇本來表現對婚姻、育兒和家庭的思考,充滿觸動人心的真實觀察,不可避免地會讓觀眾們陷入個人回憶中。演員帕特麗夏·阿奎特因這部影片獲得了奧斯卡最佳女配角。
12
《月光男孩》 (2016)
導演: 巴里·詹金斯
巴里·詹金斯的第二部作品《月光男孩》改編自塔瑞爾·麥卡尼曾經封存的話劇,深入探討了黑人男孩的成長、男性氣質和性取向的復雜性,表現出深刻的情感和內涵。
《月光男孩》中演員們的表演無不令人驚嘆。不同年齡階段的主人公奇倫有著不同的微妙表現:他在多年間找到初心,又迷失自我感到迷茫,最終再次找回初心。影片中每個角色都以極其真實和感人的方式呈現。這些角色之間的情感糾葛與令人陶醉的配樂和華麗的視覺語言相得益彰,使這部作品在各個層面都超越了觀眾們的期望。同時也使導演巴里·詹金斯成為本世紀最杰出的導演之一。
13
《燃燒》 (2018)
導演:李滄東
李滄東是一位出色的導演,他的電影總是能觸動觀眾的內心。自從他于1997年推出處女作《綠魚》以來,他僅制作了六部電影,但每一部電影都幫助他逐漸精進了導演技巧。
《燃燒》改編自村上春樹的短篇小說。故事講述了一位失意的年輕小說家與一位童年朋友偶然相遇,并最終陷入愛河。但好景不長,一位富家子弟闖入他們的生活。可怕的是,這位富家子弟的真實身份是一名連環殺手。
表面上看,這是一部慢節奏懸疑電影,核心是一個懸疑案件,但讓《燃燒》如此令人難忘的是李滄東對當代韓國中階級嫉妒和受挫欲望的深刻刻畫。這是一部引人入勝的懸疑電影,將觀眾們帶入一個掩蓋著更加黑暗和致命的世界。
14
《機器人總動員》 (2008)
導演: 安德魯·斯坦頓
皮克斯動畫工作室多年來一直以卓越的作品聞名,因此很難就某部電影是最好的達成共識。好萊塢報道評論家們一致認為,《機器人總動員》以其恰到好處的感染力、技術、時事性、娛樂性和原創性略勝一籌。
這部電影在某種程度上是電影迷的最愛,一部分原因可能是對電影中出現的影片《你好,多莉》的熱情,也有一部分原因是這部電影一半的時間為無對白默片,開頭的40分鐘僅僅通過視覺表現故事,角色可以通過電子眼的運動表達多種情感。用情緒傳達信息遠遠勝過用臺詞傳達信息的特點令《機器人總動員》備受喜愛。
15
《犬之力》 (2021)
導演: 簡·坎皮恩
簡·坎皮恩是一位因對女性心靈的深入剖析而聲名鵲起的導演。在12年的‘隱退’后,簡·坎皮恩帶著這部作品回歸,探討由性壓抑導致腐化的大男子氣質。電影改編自托馬斯·薩維奇于1967年的小說,位列坎皮恩電影作品中最出色的一部。
富有魅力的牧場主菲爾·伯班克(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飾演)讓他周圍的人又敬又怕。當他的兄弟將脆弱的妻子和笨拙的高個子兒子帶到他昏暗的家族豪宅中居住時,菲爾百般折磨他們,直到有一天,他發現自己對愛也存有一絲渴望。
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將自己的角色中表現得淋漓盡致,將其塑造成一個充滿惡意的侵略者。但同時,他也是自己大男子主義悲劇的受害者。總而言之,《犬之力》是一部令人印象深刻的心理戲劇。
16
《暖暖內含光》 (2004)
導演: 米歇爾·貢德里
這部充滿了創意的電影將戀愛的七個階段——迷戀、癡迷、享受、無聊、厭惡、拒絕和傷心欲絕的心痛——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呈現在銀幕上。影片中,金·凱瑞和凱特·溫絲萊特在電影中飾演分手的情人。他們通過一種記憶抹除手術來忘記彼此。然而,這種手術被其發明者承認是一種對大腦有損害的行為。
《暖暖內含光》是編劇查理·考夫曼和導演米歇爾·貢德里在電影《人性》之后的第二次合作。電影表現了一段明確而深厚的愛戀,是一部采用低成本方式制作的科幻幻想電影,由艾倫·庫拉斯擔任攝影指導。電影情感真摯且充滿活力,與其扭曲的玄學情節相得益彰。
17
《對她說》 (2002)
導演: 佩德羅·阿莫多瓦
這是一部精美絕倫的情感故事,融合了情感戲劇、黑色喜劇和幽默元素。故事講述了兩個男人各自深愛的女人因不同的事故都陷入了昏迷。兩個男人,此刻都有相同的孤獨,相同的處境,友誼在醞釀積聚。然而沒想到,他們陷入了命運的漩渦。
這部電影深入探討了愛情、欲望和家庭情感。是阿莫多瓦作品中情感成熟的一次呈現。這個秘密的揭露讓這部電影更加引人注目,同時因劇情變得更具爭議性。
18
《小偷家族》 (2018)
導演: 是枝裕和
這部電影是導演是枝裕和導演生涯中的一部杰作,也是第五部獲得戛納電影節金棕櫚獎的日本電影。他以家庭為切入點,通過一個由生活邊緣人組成的家族,探索人性中的殘酷和漠然。
故事講述了一家子人救了一名受虐待的5歲孩子。在整部電影中,這些住在擁擠且破舊房子里的多代人之間的關系一直是個謎。雖然一家人游走在貧困和違法的邊緣,但篤深的羈絆將他們緊緊聯系在一起,使他們的心不會隨著冰冷的都市而寒冷下去。故事中也將長期婚姻中重新發現善良和快樂的過程表現得令人動容。最后結尾的10分鐘充滿了自白和離別,讓觀眾們心碎不已。
19
《駕駛我的車》 (2021)
導演: 濱口龍介
這部電影以村上春樹的一篇短篇小說為基礎,融入了契訶夫探討虛度人生的作品《萬尼亞舅舅》。導演濱口龍介通過這部作品深刻地反思了藝術作為工具的意義。
電影時長三個小時,主要圍繞觀察兩個主角之間日益增長的聯系。一位是剛剛喪偶的舞臺導演,另一位是這個導演在廣島戲劇節期間被分配到的一個沉默寡言的司機。電影先是呈現了情感的震撼釋放,隨后是一絲希望和療愈。
演員的共生表演深入人心,他們的出色演技本應成為電影節獎項的競爭者,但由于很多電影節忽視了非英語作品,《駕駛我的車》未能獲得應有的關注。
20
《遠離天堂》 (2002)
導演:托德·海因斯
這部電影是導演托德·海恩斯對1950年代"女性電影"的華麗致敬,尤其是道格拉斯·塞克的情感戲劇。這部電影通過精心打磨的設計元素、飽和的色彩和沉浸式的音樂,深刻地探討了性別、種族、性取向、階級和女性犧牲等主題。
朱麗安·摩爾出色地扮演了一位康涅狄格州的家庭主婦,她原本過著看似完美無缺的生活,但在發現丈夫是同性戀后,她開始尋找安慰,與她的黑人園丁相互陪伴,從而引發了一系列的變故。
強大演員陣容還包括丹尼斯·奎德、丹尼斯·海斯伯特、派翠西婭·克拉克森、維奧拉·戴維斯等人。作為對20世紀中期好萊塢娛樂中的同性戀潛臺詞的發掘,這部電影幾乎沒有什么可以媲美的。
片單中21-50名排序:
21.《寄生蟲》(2019)導演: 奉俊昊
22.《愛在日落黃昏時》(2004)導演: 理查德·林克萊特
23.《35杯朗姆酒》(2008)導演: 克萊爾·德尼
24.《廷巴克圖》(2014)導演: 阿伯德拉馬納·希薩柯
25.《請以你的名字呼喚我》(2017)導演: 盧卡·瓜達尼諾
▲《愛在日落黃昏時》
26.《你媽媽也一樣》(2001)導演: 阿方索·卡隆
27.《在伯克利》(2013)導演: 弗雷德里克·懷斯曼
28.《嚴肅的男人》(2009)導演: 伊桑·科恩 / 喬爾·科恩
29.《無醫可靠》(2005)導演: 克利斯提·普優
30.《絕代艷后》(2006)導演: 索菲亞·科波拉
▲ 《嚴肅的男人》
31.《海邊的曼徹斯特》 (2016)導演: 肯尼思·洛納根
32.《回歸》(2003)導演: 安德烈·茲維亞金采夫
33.《燃燒女子的肖像》(2019)導演: 瑟琳·席安瑪
34.《社交網絡》(2010)導演: 大衛·芬奇
35.《寵兒》(2018)導演: 歐格斯·蘭斯莫斯
▲《社交網絡》
36.《情人的搖滾》(2020)導演: 史蒂夫·麥奎因
37.《溫蒂和露西》(2008)導演: 凱莉·萊卡特
38.《人類之子》(2006)導演: 阿方索·卡隆
39.《我不是你的黑鬼》(2016)導演: 哈烏·佩克
40.《靈魂樂之夏》(2021)導演: 阿米爾-卡利布·湯普森
▲《人類之子》
41.《潘神的迷宮》(2006)導演: 吉爾莫·德爾·托羅
42.《從不,很少,有時,總是》(2020)導演: 伊麗莎·希特曼
43.《灰熊人》(2005)導演: 沃納·赫爾佐格
44.《將來的事》(2016)導演: 米婭·漢森-洛夫
45.《伴娘》(2011)導演: 保羅·費格
▲《潘神的迷宮》
46.《賤民》(2011)導演: 迪·里斯
47.《明亮的星》(2009)導演: 簡·坎皮恩
48.《時代》(2020)導演:加勒特·布拉德利
49.《黑豹》(2018)導演: 瑞恩·庫格勒
50.《周末時光》(2011)導演: 安德魯·海格
淘夢公眾號編譯,轉載請注明出處!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