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籃高手》上映了,很多人因此也走進了電影院。
上映僅3天,票房已經破3億,而且后續還會有更多的觀眾二刷,甚至三刷。
對于這樣的成績,我一點也不感到意外。
(相關資料圖)
畢竟,一群熱血的少年打著籃球,早已映入了無數人的青春里。
一句“全國大賽見”,一等就是27年,《灌籃高手》終于完成了與觀眾的3個約定。
但是,看完電影后,你可能還想知道的幾件事。
1、遲到27年的全國大賽
《灌籃高手》的漫畫共31卷,從1990年開始連載,3年后被制作成了動畫。
小時候,很多人看過了前1-22卷動畫,也就是我們常說的TV版。
可是,后續的23-31卷,也就是全國大賽篇,卻突然戛然而止。
至于原因,一直不得而知。
直到后來,在一次采訪中,原來井上雄彥和出版社,以及電視臺有了矛盾,才終止了TV動畫的制作。
原因很簡單,電視臺和出版社都希望他能夠滿足觀眾的期望,讓湘北拿到全國冠軍。
然而,井上雄彥卻對此說“不”。
他認為這樣的結局,完全不符合他創作的初衷!
所以,動畫以湘北隊登上列車,前往全國大賽結束,至此再也沒有了下文。
而作為漫畫的結局,全國大賽無疑是《灌籃高手》全篇的重頭戲。
正因為如此,電影版《灌籃高手》才將湘北的最后一戰,拍成了電影。
一方面,保證了結局完整,另一方面,彌補了觀眾的遺憾。
2、電影《灌籃高手》最后的結局
全國大賽,高手如云。
湘北隊被分到“死亡組”,對手是衛冕冠軍山王。
在電影中,井上雄彥放棄了線性的敘事方式,營造了一場全程讓人窒息的巔峰對決。
上半場一度領先的湘北,到了下半場,山王利用“零分戰術”一次次把湘北逼入了絕境。
最終,流川楓將球傳給了櫻木花道,完成了絕殺。
湘北隊以微弱的比分,贏得了這場比賽。
然而,后續的故事,作者井上雄彥一筆帶過,交代了湘北在接下來的比賽里慘敗給了愛和學院,從而被淘汰出局。
后來,面對粉絲的請愿,井上雄彥卻拒絕繼續畫下去。
他的回答依舊沒有改變:“這就是我能想到最好的結局了。”
不過,說實話,《灌籃高手》完全可以不這么畫。
比如說,讓湘北拿下全國冠軍,然后每個人都實現了自己的夢想,最后在讓有情人終成眷屬。
總之,滿足粉絲所有的期盼。
試問,那還算是青春嗎?
其實,與山王一戰后,湘北的眾人已經在籃球場上證明了自己。
雖說有些遺憾,但這也正是對青春最好的詮釋。
3、井上雄彥最后還是食言了
2004年,慶祝《灌籃高手》的銷量突破1億冊。
井上雄彥來到神奈川縣三崎高中舉辦展覽,并在黑板上繪出了最后的故事《十日后》。
其實,就是全國大賽結束的十日后。
宮城當上了湘北的隊長,但也開始苦惱無法勝任這個角色;
三井壽更加苦練投籃,準備明年的全國大賽;
赤木不打籃球,認真地學習,準備考大學;
流川楓學習英語,準備去參加NBA;
櫻木花道躺在病床上,看著NBA的比賽,發誓要去美國打球,并大喊了一句“因為我是天才啊!”
很多讀者在看到后,有的人落淚,有的人激動,有的人快樂......
每個人都仿佛回到了那個熱血的夏天,很快又再次回到了現實。
4、《灌籃高手》的電影依然留下了遺憾
當很多觀眾看完電影《灌籃高手》后,可能會與櫻木花道與流川楓,那一記跨越時空而來的世紀擊掌,產生深深共振。
雖然還被其中的故事情節所感動,但是不免也留下了遺憾。
原因很簡單,好像跟記憶中的《灌籃高手》不太一樣。
電影版的故事,依然講述的是全國大賽,湘北和山王的巔峰對決。
但是,井上雄彥卻選擇以宮城良田的角度展開敘事,講述了宮城良田的過去,單親家庭長大,遭遇了重大變故,最后在籃球場上收獲成功和友情的故事。
雖說這么做并沒有太大的問題,但是總感覺少了點什么。
在我看來,正在上映的電影版《灌籃高手》,更像是以宮城良田為主角的番外篇。
可能多穿插一些流川楓和櫻木花道,以及三井壽的視角,可能故事會更加好看一點。
所以,對于一部分觀眾來說,電影版《灌籃高手》還是留下了一大遺憾。
5、電影幕后不得不說的故事
每當《好想大聲說我愛你》的音樂響起,就好像能感受到熱血涌上心頭。
其實,作為《灌籃高手》的主題曲,它的名氣一點也不遜色于作品本身。
這一點是多數人都同意的,沒有一點爭議聲。
而《灌籃高手》的片尾曲——直到世界盡頭。
其實它真正的名字,并非是大家現在所熟知的這個,而是叫做《直到世界終結》。
當初,這首歌被用作片尾曲時,意外被誤寫成了《直到世界盡頭》。
沒想到,這個名字更加符合動畫的情景。
而且這也不是《灌籃高手》的第一部電影,早在1994年到1995年之間,就有過相關的電影上映。
這次的電影版《灌籃高手》,是對應漫畫25卷到31卷的內容。
故事主線來自1998年以宮城良田為主角的番外漫畫《耳環》,更多描繪了他的家庭關系和童年經歷。
總的來說,這波“雙向奔赴”的回憶殺,早已經超越了電影本身所承載的維度。
沒有所謂的新鮮感,而是我們都忘不了那個盛夏,有一群人帶給我們的感動。
畢竟這么多年過去了,我們的內心依舊如少年!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