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為過老年人的愛情故事流過淚嗎?于端午節上映的影片《我愛你!》,就用兩對老年人的愛情故事,讓觀眾看到了“老偶”的別樣魅力。?
【資料圖】
前幾年,由于精英文化的盛行,偶像劇的風潮從青年群體吹向了中年群體,而在今年,這股風潮再度延展,蔓延到了老年群體。
這部影片改編自韓國漫畫家姜草的同名漫畫,由韓延執導,倪大紅、惠英紅、梁家輝、葉童主演,講述了四位即將步入生命終章之時的老年人,仍然用力的純粹相愛,哪怕不再有明天,也要對愛人說出那句“我愛你!”
上映7天,電影《我愛你!》的票房成績為1.94億,即將突破兩億元大關。雖然票房漲幅稍顯溫吞,但影片的口碑卻稱得上穩扎穩打。從豆瓣評分來看,開分8.0的成績證明了觀眾對影片質量的普遍認可。目前,該片的豆瓣分數為7.9,變相證明了《我愛你!》優良的口碑長尾。
影片最受關注的,莫過于四位老戲骨的精彩表演。看著他們在銀幕上一舉一動、一顰一笑,觀眾們不一而足地起豎大拇指,直言“佩服”。正如影迷思奇所說:“看過這么多影片,我心里知道《我愛你!》里有瑕疵,但這都不重要,有什么比演員們足夠高光的演技還重要的呢?”
飆起戲來的影帝影后
《我愛你!》的四位主演,堪稱是華語電影市場演技天花板的存在。
飾演女主角李慧如的惠英紅光是金像獎就拿了五次,而飾演謝定山和趙歡欣的梁家輝和葉童,一個是手握四座金像獎最佳男主角獎杯的實力影帝,一個則是拿過兩屆金像獎最佳女主角大獎的靈氣影后。
飾演男主角常為戒的倪大紅雖未曾拿過影帝一類的獎項,但曾經榮膺白玉蘭最佳男主角和話劇界的最高獎項梅花獎的他,實力同樣不容小覷。此般王炸組合的聯袂出演,自然大幅度拉起了《我愛你!》的表演基準線。
先來談談倪大紅和惠英紅在片中的表現。他們飾演的常為戒和李慧如,是一對典型的歡喜冤家,從一開始的互懟到暗生情愫,再到后來的克服困境、相濡以沫,二人的情感弧線并沒有什么新意。但這兩位演員偏偏就能把觀眾熟悉到不能再熟悉的戲碼演出花樣,牽引住觀眾的心緒,與他們同喜同悲。
倪大紅在表演上的留白,確實成全了《我愛你!》中的常為戒。一方面,從情節來看,影片大開大合的故事走向決定了觀眾在觀影時情緒的大起大落,倘若演員不懂得把控表演的力度和節奏,只會一味的炫技和抒情,就很容易影響觀眾的觀影體驗,所謂過滿則溢,正是如此。
另一方面,片中李慧如的人物調性已經是歡快、明朗的了,常為戒倘若繼續走開朗的路子,勢必襯托不出兩個角色之間的互補關系,木訥、深沉,卻不失風趣,才是常為戒該有的樣子。
在電影里,倪大紅的確將常為戒的幾點特質演繹得淋漓盡致。常為戒和子女相處時的寡言、疏離,和李慧如斗智斗勇時的泰然自若,以及照顧走失的趙歡欣時的手足無措,都在告訴觀眾,常為戒并不是一個善于表達感情的人,所以在影片里,當他鼓起所有的勇氣向李慧如講出“我鐘意你”這四個字時,才猶顯動人。
惠英紅則發揮了她一貫的細膩表演,通過看似日常,實則處處是細節的行為動作,讓李慧如在銀幕上“活”了起來。在李慧如和常為戒第二次見面的戲份中,李慧如一邊用眼神斜睨著在前幾日與自己生出過節的常為戒,一邊翹著腿用辣椒醬伴著飯往嘴里送,時不時還將飯粒從碗中撥出幾團喂鳥……這一連串動作既體現出李慧如利落、要強的人物性格,又展現出她拮據窘迫的生活條件,一氣呵成,自然生動。
梁家輝飾演的謝定山和葉童飾演的趙歡欣,片中這對夫妻的戲份雖然不多,卻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記憶點。在謝家家宴上,謝定山面對一群冷漠甚至對自己嫌棄不已的子女時,一邊費力迎合一邊暗自神傷的微表情和試探性夾菜的小動作,以及在被輔導孩子學習的兒媳嫌棄他講話聲音太大時的一秒噤聲,這些細節好似一根根綿軟卻尖銳的刺,直戳觀眾的心。
而葉童飾演的阿爾茲海默癥、腸癌晚期患者趙歡欣,則賺足了觀眾的眼淚。在采訪中,葉童曾說自己為了演好阿爾茲海默癥患者的狀態,去醫院體驗了一陣子生活。她發現,與神志不清相比,更富沖擊力的是他們無法自理生活,他們會不自覺地淌口水、尿褲子,與被剝奪尊嚴相比,更可悲的是無意識的自我放逐。
趙歡欣癌癥發作時的極致痛苦,同樣揪緊了觀眾的心,葉童對顫抖、流汗、爆青筋等生理反應的有效調用,既幫助了鏡頭中的自己快速入戲,又喚起了鏡頭外觀眾的同情和憐憫。此番種種表演,將觀眾越拉越深,直至人物與戲劇的內核之中,又哭又笑,不能自已。
邏輯瑕疵?瑕不掩瑜
作為一部以老年人的愛情故事和日常生活為主題的電影,在近幾年的電影市場中,《我愛你!》的確稱得上另辟蹊徑。連導演韓延在采訪中都自我調侃道:“我拍這樣一部片子就沒想過要換來多高的票房,想賣錢我還拍這個,瘋了嗎?”
但將時間往回倒十年,上映于2012年的影片《飛越老人院》同樣是一部以一群老年人為主人公的電影,影片將輕快與深沉的情緒相融合,靈動歡快之余又能發人深省。與《我愛你!》類似,《飛越老人院》同樣請來了許還山、牛犇、斯琴高娃等一眾老戲骨坐鎮,就連在電影里打醬油的角色,都是由顏丙燕、陳坤、徐帆等在當時炙手可熱的一線演員出演。可見在制作此類型的影視作品時,選擇實力與口碑兼具的演員出演,的確更為穩妥。
而在故事情節上,《我愛你!》比《飛越老人院》更加大膽,將愛情作為全篇的唯一主線,并將大眾認知里搭伙過日子的黃昏戀拍出了夢幻爛漫的粉紅泡泡,甚至用“老偶”二字概括都不為過,不失為一次維度破土。
被影片感動的同時,《我愛你!》在親子故事線的處理上有邏輯不自洽的地方,不論是面和心不和的常家,還是不肖子孫一桌湊的謝家,都好似是無理由的背景交代,觀眾看不到前史交代也摸不清情感脈絡,只看得到表面現象卻理不清內在原因,出現了堆砌情節、凸顯矛盾之感。
當觀眾看著在謝定山的喪宴上揮起鞭子教育謝家子女的常為戒時,確實解了氣,卻總是忍不住在走出影院后琢磨著想:謝家的孩子們究竟為什么會如此對待自己的父母?真有這么不孝的話一頓鞭子就能抽得他們回心轉意嗎?
與此類似的,還有愛情線中主要矛盾點的設置。常為戒和李慧如的遲暮愛情雖然暖心動人,但當觀眾走出電影院,戳破了嗑CP的粉紅泡泡后,不難會發覺,橫亙在二人情感中的主要矛盾不該只是患得患失的搖擺心態,更多的應該是二人之間難以跨越的現實因素。
從現實視角看,常為戒和李慧如,一個是領著幾千塊退休金有一套大房子的老年王老五,一個在外人眼里是靠著賣廢品為生的窮保姆,常為戒的子女會不阻撓二人的感情嗎?就連《都挺好》中的不孝子蘇明成都知道用“圖你歲數大,圖你不洗澡”點醒為愛癡狂的蘇大強,更何況是片中對父親常為戒還算恭敬的兄妹倆?如此繞不開的現實因素,影片只字未提,難免讓故事有些失真。
而從本土化改編的角度來看,《我愛你!》改編自韓國漫畫家姜草的同名作品,韓版電影于2011年在韓國上映。對于影視改編要想讓其被本地觀眾接受,就少不了要借一層本土化的殼,頗具傳統文化色彩和人文關懷的廣州,就成了《我愛你!》選定的殼。
但影片中除了出現了幾處地標建筑的空鏡和間雜在普通話中的粵語,并沒有將廣州的文化元素和地域特色融入其中,就連廣州最引以為傲的美食元素,都幾乎沒怎么被捕捉到影片中。而片中人拾垃圾、跳廣場舞等活動,是全國各地的老年人的共同習慣。寫到這里,筆者不禁懷疑,如果不是為了促成倪大紅和惠英紅、梁家輝、葉童這三位香港演員搭戲,換成中國的其他城市也無可厚非?
但為什么影片依舊能在豆瓣上開出8.0的高分,原因在于片中真摯的情感流露與演員的表演實在過于高光,能喚起觀眾發自內心的感動,已經是贏家了。所謂瑕不掩瑜,正如是。正如影迷所言,“我知道故事邏輯有不通之處,但這些都不重要了,能在一部影片里看到4位影帝影后的表演,已經值回票價了。”
延伸的溫暖現實主義觸角
作為《我愛你!》的導演,韓延延續了自己在溫暖現實主義路徑上的一貫風格,拍突變、拍病痛、拍人情、拍家庭。
作為能獨樹一幟地將生死題材硬生生拍成一條賽道的導演,且其他導演很難復制,韓延的視角無疑是敏銳的、出眾的。
他總能在細節出放大平凡人的苦痛,就像《送你一朵小紅花》中失去了女兒的父親在花壇邊上一邊吃著盒飯,一邊控制不住地痛哭流涕。
也能用金句戳破觀眾看似高聳、實則薄弱的心防,就像《小紅花》中岳云鵬飾演的吳曉昧說的那句“你生病了難,身邊的人更難”。
還能用夢幻又大膽的人物行為,去拆解走投無路的死局,讓觀眾跟著劇中人重生般的長舒一口氣。比如《人生大事》莫三妹不顧阻撓地將父親的骨灰做成了煙花,只為實現父親的遺愿。
更能用喜感和笑聲反襯悲劇故事,比如《滾蛋吧!腫瘤君》里一邊化著療一邊向頹廢的病友喊出“要讓自己有限的生命燥起來!”的熊頓。當觀眾看到美好的事物被摧毀殆盡時,眼里的淚水怎么會不洶涌、不橫流?
而在《我愛你!》中,韓延將生死話題與老年愛情相嫁接,傳達出了“死亡縱然會阻隔生命,卻擋不住愛”的主題。誠然,韓延的確在自己打造出的賽道中又往前邁了一步:如果說過去的愛情故事旨在告訴觀眾要活在當下,珍惜眼前人。那么《我愛你!》想要表達的,則是人不論年歲幾何,都要為了自己而活,更要活出彩、活出花。
從韓延的下一步待映作品《我們一起搖太陽》的預告可見,這又是一部以癌癥病患為主人公的影片。從導演選擇彭昱暢、李庚希出演的舉動來看,想必這又是一部主打笑淚并存的生死愛情片,保不齊就成了《送你一朵小紅花》的2.0版本。
幾部作品看下來,在他的創作中,頻繁出現煽情的情節和大開大合的橋段,數不清的小高潮漫溢而出,觀眾從頭看到尾,看得涕泗橫流看得感慨萬千,但或許會有影片的情緒價值過度占據了藝術價值之感,持續對于同一類型題材進行藝術表達,對創作者同樣是考驗。
換一種思路來看,韓延導演或許還可以嘗試些其它類型的商業片。比如他曾經 執導的電影《動物世界》,就是一部上乘作品,不論是視效、情節,還是主題思想,在當時都讓不少觀眾耳目一新。
創作這條路,道阻且難。如何把握好求穩與求變的平衡點,是需要創作者多重考慮、深入思量的。但值得肯定的是,導演韓延是今天的華語市場,值得讓觀眾關注期待的電影創作者。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