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5日刊| 總第3287期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高適,唐朝詩人中唯一因軍功而封侯的“戎帥詩人”;李白,唐詩浪漫主義的登峰造極者。講述二人數十載的深厚情誼掠攬大唐盛衰變遷的《長安三萬里》,已于7月2日開啟點映。
預告片中,“追光十年之作”“憶往昔”“一首詩一群人”“彈指數十載”“故人”等貼片大字激起觀眾無限暢想,“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更是直擊畢業季畢業生的敏感情緒。
此外,影片以唐詩串起人物對白,寓教于樂,不少家長直接帶娃上了影院。作為追光動畫繼“新傳說”“新神榜”后的“新文化”系列開篇作品,這部長達168分鐘的動畫電影“含詩量”達40余首,幾乎皆是名篇。
影片有兩條故事線,一條講當下,安史之亂后吐蕃犯唐、圍困長安,節度使高適接戰不利,身犯險境;一條是回憶,高適回顧自己與李白從弱冠到花甲的真摯友誼。后者是敘事重點。李白是大鵬,是狂風,浪漫至極;高適是堅石,是厚土,穩扎穩打。透過兩人的情誼,影片展現了一個由盛轉衰的大唐,展現了一副生動的唐代詩人群像圖。
唐代是奔放的朝代
大眾一般將唐朝分為四個時期,初唐、盛唐、中唐和晚唐。從唐玄宗李隆基繼位,到安祿山造反,是為盛唐。李白和高適的大部分人生,在這一階段度過。盛唐,物華天寶,經濟、政治、文化繁榮。以盛唐為敘事背景的影片在中國電影史上屢見不鮮。
物質上的奢華繁茂是這類作品表達的主基調。如《長安十二時辰》中的巨型中元節花燈;《妖貓傳》中的花萼相輝樓等。以至于在不少觀眾印象中,關于唐朝的記憶早就模糊成了盛唐的模樣。
《長安三萬里》透過李白的個人魅力,試圖建立起唐代浪漫開放的社會氣質。歷史上,李白終生沒有參加科舉,原因眾說紛紜,片中采取了流傳度較廣的一種。李白出身商賈家庭,商人不得科舉。為了一展抱負,李白多次行卷(自薦),自詡大鵬,甚至不惜入贅,相信終有一飛沖天的一天。
值得一提的是,相撲貫穿全篇,這一發源于我國春秋年代的競技項目在唐代廣為流行,蜀中地區也不例外。而李白教高適相撲以虛御實的理念,可以察覺到創作者有意賦能文人群體的心思,旨在打破觀眾心中文人羸弱嬌嫩的刻板印象,表征出唐朝文武雙全的鼎盛面貌。
從場景設置來理解《長安三萬里》,我們同樣能見出影片對慣性思維的突破。以往表現唐代,創作者總會固定空間,將故事鎖定在京城中,《長安十二時辰》甚至固定了時間。
《長安三萬里》不僅有繁花似錦的長安城,還有柔美靈逸的揚州、燈燭輝煌的黃鶴樓、水天一色的三峽奇景以及潼關、松州、薊北的壯美塞外風光。
原野草原蘆葦蕩,一地一色一氣候,從長安城的繁華盛景到江南月夜的詩情畫意,再到邊城戰場的金戈鐵馬。大唐不再單調,五湖四海之人自由往來,隨時駐足停歇寫詩,詩在的地方就是長安也是大唐。山河盡在我心的歸屬感油然而生。
唐代是進取的朝代
《長安三萬里》選取高適的視角讀李白、品大唐是精妙的。其中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高適從一介白身到拜爵徹侯,有神秘的人物弧光;另一方面是他與李白有著截然不同的人生選擇,兩位人物置于一條敘事脈絡中,利于傳遞影片價值主張。
生逢盛唐,高適以建功立業為己任,家道沒落后他“直趨長安,叩天子門”,任達不拘的李白則豪言“總有一日,我要寫出一篇壓倒古今詩人的詩來”。二人相遇于曠野,不打不相識,胸懷報國之心的兩位青年似鯤鵬展翅“扶搖直上”,畫面以白鷺螺旋上升將詩意外化,天地沙鷗盡顯男兒本色。
可“天下的捷徑,豈是為寒門所開?”謫仙人李白“自然不信這天下有什么門會不為他所開”,不顧高適“否”入贅的反對意見,一心執念官爵。挫跌飄零半生,他心有不甘,在不明時局變化的情況輕易接受了懷有“另起爐灶之心”的永王的橄欖枝,差點性命不保。
反觀高適,同有躊躇滿志的斗志昂揚,也有挫敗后的情緒低落、報國無門的凄涼,還有目睹李白瀟灑過度的惋惜,更有身居高位的縝密,唯獨沒有一蹶不振的放棄。無路可走時,他能回鄉下蟄伏,一旦有希望,他就緊握機遇,正因為如此才能完成半年時間的官級三連跳。此時,高適的成功為影片定了調子——積極報效國家才是生命意義所在。
無疑,李白是有亮點的,影片也將李白飄逸灑脫的個人氣質編碼于言語與畫面中,觀眾基于詩句、境遇也能解碼李白,但對于專程來影院欣賞李白的影迷來說,似乎還缺了點什么。
對“新文化”系列的理解
不得不說,《長安三萬里》精良的制作與濃濃的傳統文化氛圍為“新文化”系列開了好頭,這是“講述中國故事”的正確路徑。但從影片有意塑造群像以及系列化運營設計來看,《長安三萬里》只是起點。那么借助該片,我們需要對后續作品提出一些期待。
一是提高類型化程度。影片帶給觀眾很多感動,但缺乏類似《哪吒之魔童降世》一句“我命由我不由天”的集體情緒宣泄點。從李白來看,亮點片段數不勝數,教科書上的史實也有還原,但缺少一條線或動機將李白斷斷續續的人物命運連通起來,使得影片有一種科普動畫片的意味,這就會使觀影的學生群體無法坐足三小時。
二是挑選點睛詩詞激發觀眾集體共鳴。看得出影片想要傳達出“詩構大唐之盛”的氣脈,但片中的詩詞過于稠密,尤其后半部分人物似乎只說詞不對白,這便降低了影片的可看性。但李白《靜夜思》出現時,筆者所在影廳甚至出現了齊聲復誦的場面。
三是準確理解詩詞意義。《長安三萬里》的《將進酒》段落確實是全篇動畫美學的高光時刻,丹頂鶴、瀑布、鯨也能見出影片對中國傳統文化特色表意符號的獨到見解。但最后主人公隨著仙鶴直入仙境,這就與詩詞本身倡導的憤激情緒和出世意義有所偏差。如果畫面以升入空中,俯視人間,看破紅塵的方式處理,會更加切合人物內心與原作本身。
【文/安然】
家人們,請給影視獨舌標星號↑↑↑
點擊 “閱讀原文” 查看更多歷史消息
↓ ↓ ↓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