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會是觀眾覺得“好看”的現實題材電影?《八角籠中》給出了一份自己的答案,不夠完美,但呈現了創作者的真誠態度。
“沒有誰比我更懂小人物”,王寶強認為相比起更為大家所熟知和認可的喜劇領域,現實主義題材才是自己更拿手的強項。事實上他的這種許三多式的“軸”真的為他贏得了來自觀眾天然的信任,由他來講述“草根出生、只有一條路可走”和“沖破牢籠,每一個人都能做到”也獨具說服力。
作者:宜超???????????????????????????????????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編輯:藍二????????????????????????????
版式:王威
《唐探3》后再沒有接過戲的王寶強,再次回到了公眾視野。
這一次,他第二次擔綱導演和主演,用一部現實主義電影《八角籠中》,作為對2018年拿到“金掃帚獎”時,“欠觀眾一部好看的電影”承諾的回應。
這部電影以多年前備受矚目的“格斗孤兒”事件為原型,講述了曾經的格斗手向騰輝希望將一群無人照料的孩子培養成格斗人才,卻受到輿論的壓力、進退兩難的故事。電影上映之前,就有一些觀眾感慨:“還真就他敢拍、能拍這個故事。”
王寶強草根出生、一路打拼,以及兒時習武的經歷,與故事中將格斗作為人生出路的孩子們的經歷如出一轍。這種“恰如其分”的感覺給到了觀眾們一個預設的基調:由王寶強來講這個故事是最合適的。這也正呼應了王寶強自己的預想:希望這部電影能“站在老百姓視角讓他們說話,讓他們有共情”,他稱自己“是從群眾中走出來的”,想要借這部電影回到百姓中去。
“真誠度”確實成為了解鎖《八角籠中》第一波口碑的關鍵詞,而“真誠”恰恰被認為是每一部現實主義影片最好的底色??梢园l現,目前無論是對影片贊譽有加,還是不夠滿意的觀眾,都不否認“真誠”是自己的第一觀影感受;雖然影片在一些方面的完成度不夠,但至少可以肯定的是,王寶強可能真的找對了自己的“殺手锏”——從“許三多”時代就被認可的“真誠”特質。
“中年許三多”,決定去拍現實主義?????????????????
“格斗孤兒”的真人真事要怎樣在銀幕上呈現?《八角籠中》首先需要解決的,其實也是所有現實主義題材面臨的課題:斟酌筆墨以“還原”現實,并給出一定的立場和態度。
王寶強給到的解法是:近乎樸實的影像和表演,和一個并不復雜的立意——“打破人生的牢籠”。
與《士兵突擊》中淳樸真摯的許三多一樣,大山里的孩子們“靠格斗尋找人生出路”也是王寶強直覺性認定的一種“真摯,沒有虛偽”的東西。對影片的這種直白自然的風格,一部分觀眾會覺得有些四平八穩,而另一部分觀眾卻會認為它反而有更靠近現實和日常的感染力。王寶強透露,在創作劇本時也曾嘗試過喜劇、寫實等方式,最終在選擇一位新人編劇一同合作后,催生了這個他認為恰當的、不多不少的劇本。
“向騰輝就是中年的許三多?!蓖鯇殢娫诓稍L中這樣總結。一根筋的許三多來到了向騰輝的中年,一樣有破釜沉舟的勇氣,王寶強創作《八角籠中》的思路也首先是“許三多”式的腳踏實地。
比如影片中小孤兒的角色們全部來自四川當地的素人演員,是“東一個山、西一個山拼起來的”;這些眼神稚嫩的孩子在銀幕上貢獻了自然的表演,“小孤兒”們在人生中第一次洗淋浴、第一次睡軟床鋪時表現出的欣喜是自發和真實的,確實有著不可替代的感染力。
影片中的格斗訓練和實戰場面也較為還原真實場景,每天的跑圈、拉小車、立臥撐跳等體能訓練,空拳、打靶等技術訓練悉數呈現。王寶強在武戲方面的經驗讓他能懂得并把握這部作品“動作戲不同于武打片的套招,打的是一場真實的賽事實戰”,也邀請到了甄子丹甄家班的成員莊元章作為影片的動作指導;這些努力,讓很多觀眾會認為影片已基本達到了體育類型片的完成度。
《八角籠中》對原型故事有著諸多主線與細節的還原,是讓觀眾感知到影片真誠度的樸素而直接的方式:影片的主角之一蘇木在現實中確有其人,真實的蘇木達爾基已是UFC簽約選手、武林籠中對蠅量級金腰帶冠軍;原型中的格斗俱樂部為孩子們請了文化課的老師,每天學習語文、數學等課程,劇中也對此有多處呈現;現實中俱樂部的孩子們也曾一度面臨被家長接走、無法繼續練習格斗;向騰輝的原型、恩波格斗的創始人恩波曾在某紀錄片中說過的一句話“家里牛牛沒有,地地沒有,工作沒有,錢沒有,你往哪走”,甚至也被影片原樣采用,并被細心的觀眾認為是對原型的致敬。在進一步追問現象背后的原因之前,《八角籠中》至少做到了對事實盡量客觀地還原。
“尊嚴怎么丟掉的,要怎么贏回來。”在王寶強的過去六年里,拍攝《八角籠中》成為了“中年許三多”的一個執念;他曾坦言,很多投資人不看好他選擇除了喜劇之外的題材,不信任他作為導演的能力,影片也一度陷入投拍困境,最終是靠借錢加貸款完成了籌資。
“沒有誰比我更懂小人物”,王寶強認為相比起更為大家所熟知和認可的喜劇領域,現實主義題材才是自己更拿手的強項。事實上他的這種許三多式的“軸”真的為他贏得了來自觀眾天然的信任,由他來講述“草根出生、只有一條路可走”和“沖破牢籠,每一個人都能做到”也獨具說服力。
“相互救贖”與雙視角敘事??????????????
“真誠”是前提,但不足以成為現實主義作品的絕對保證。《八角籠中》是否如一篇豆瓣影評中所述,是一部“真誠的平庸之作”?不同的觀眾會有不同的答案。不過,從目前豆瓣開分后7.6分的評分,以及點映及預售破中國影史紀錄的成績來看,影片已得到了初步的市場認可和商業成績。
其實,《八角籠中》無論是從現實呈現的尺度、向騰輝與格斗少年雙視角敘事等角度來說都是有難度的。許多人會將影片中的向騰輝與《我不是藥神》中的程勇類比,認為拼盡全力挽救他人的他們,身上都具有“神性”的光芒。而敘事上的不同點在于,《八角籠中》所需要交代的其實是兩部分群體不同的困境與出路:向騰輝、王鳳(王迅飾)這樣面臨中年危機的中年人,與馬虎(陳永勝飾)、蘇木(史彭元飾)這樣被迫從小自己尋找出路的邊緣少年,組成了命運交匯的對照組。
發誓不再碰格斗,卻因為要培養孩子們而重新走上格斗道路的向騰輝,一方面面臨自己生存的窘境,另一方面也面臨著俱樂部被質疑、是否還要繼續堅持的壓力。“趁早做自己最擅長的事”是片中的王鳳給到向騰輝的鼓勵,也是影片給到中年人群善意的鼓勵和提醒;向騰輝也在一度放棄后,最終選擇了為孩子們的未來奔走,也給自己的人生一個交代。
而影片中馬虎、蘇木這些孤兒們的經歷,也是俱樂部的一句口號“生如野草,不屈不撓”的寫照,他們要求不多、性格單純、重情重義,只要一有機會就會野蠻生長,格斗激發出了他們骨子里的原始生命力,幫助八角籠中的他們最終沖破命運的束縛。
可以發現,影片也有意為這兩部分群體設計了一些命運的重合和對照點。例如,向騰輝和蘇木都曾被他人逼迫吃非法藥劑,向騰輝因此告別格斗生涯、陷入人生谷底,而蘇木最終在向騰輝和社會的幫助下重回賽場、用實力證明了自己;二人有著相似的命運,卻有著不同的轉向。再如,向騰輝目睹了蘇木像曾經的自己一樣獲得了冠軍,而自己也終于完成了使命,影片的結局其實預示了雙方完成的是一場相互的救贖。
《八角籠中》的這種雙視角敘事,理論上可以為影片帶來更多的戲劇沖突、更豐富的故事和更深層次的啟示;不過,這種需要兼顧兩個群體的敘事本身是有難度的,該片在敘事節奏和人物塑造方面仍有較大的待提升空間。
比如影片開篇用了近30分鐘左右的時間來描述向騰輝與孤兒們的第一次“不打不相識”、在第一次收留孩子們后又遣送他們回家,意圖先交代孤兒們的身世、當下處境等背景,但主線敘事因此進入得較慢,可能會讓觀眾的注意力渙散。在人物刻畫方面,該片也較多地著墨于向騰輝,缺少了一些對蘇木等主要人物內心世界的挖掘,過多地使用了“格斗就是我們這輩子的出路”等較為直白的臺詞來承擔表現人物情感與動機的任務,而非對孤兒中的代表人物進行更細膩的人物塑造,讓觀眾更加感同身受。
本片在臨近結尾處,給到了一場近20分鐘的實拍格斗實戰,為拍攝這場武戲而努力進行訓練的演員史彭元,也貢獻了足夠讓人沉浸的精彩實戰表演。對于這個結尾的處理,王寶強表示自己堅持認為“必須勝利”,是為了“給代表這些孩子的群體一個希望”,讓觀眾感知到底層百姓改變命運的精神氣;另一方面,其實影片的結局也與現實中令人欣慰的原型故事較為接近——恩波格斗俱樂部目前與阿壩州體校聯合辦學,孩子們可以邊讀書邊練習格斗;大山中也走出了更多如蘇木、班瑪奪基這樣在國際格斗賽事上炙手可熱的新星。
什么會是觀眾覺得“好看”的現實題材電影?《八角籠中》給出了一份自己的答案,不夠完美,但呈現了創作者的真誠態度。
本片所觸及的現實痛點,既有對“格斗孤兒”邊緣群體的關注,也有對當時的新聞事件中媒體與網絡輿論對當事人所帶來影響的還原;人們有機會在這樣一個還原現實世界的故事中,去認識自己的倒影,反思慣性思維的合理性。這在當下的現實主義題材創作中是可貴的。
影片對所謂的“熱血”橋段是較為克制的,全片沒有一個天生的英雄,沒有注定的王者;前一分鐘還可以叱咤風云,下一秒就可能被命運推下神壇,要靠從零開始的奮斗才能重新找回人生的掌控權。但影片也給出了自己的主張:無懼風雨的草根天生有向上的沖勁,這份生命力值得尊重和贊揚。
“真誠”給了《八角籠中》作為一部現實主義題材作品的根基,也在很大程度上成為讓很多觀眾認可作品的關鍵?!巴鯇殢娍赡苁亲羁拷傩盏难輪T和導演之一,誰都不想讓他輸?!币晃痪W友這樣評論道。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