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八角籠中》公映,王寶強的進步也被觀眾肯定。
相比六年前的《大鬧天竺》,他的導演功力強了太多。
然電影沒上映之前,不被看好是必然。
(資料圖片)
這部強勢登臺暑期檔的熱門電影,在籌備期間遭遇了無人敢投資的局面。
在電影頻道的采訪中,王寶強心酸地表示,自己找了一圈國內的投資人,大家都笑臉相迎,說得很好,等到了白紙黑字落實到合同時,又紛紛啞火。
他被質疑,一個拍出了《大鬧天竺》這種榮獲金掃帚獎的垃圾作品的導演,還能拍出什么好作品?
草根出身,沒有文化,演技屬于天賦型,走到今天運氣加成不小,再次嘗試導演,能有多大進步?
觀眾習慣為王寶強的喜劇買賬,這次他卻要涉獵現實題材,甭說能不能拍好,能不能演好,都要打一個問號。
再加上籌備周期剛好遇上三年寒冬,影視行業首當其沖,全行業投資都更為謹慎。
王寶強,便更難了。
最終,《八角籠中》的幾個出品方,除貓眼,四家公司都與王寶強相關,還有一家與陳思誠關聯。
也就是說,他自己為這部電影投資了大部分。
他理解投資方的謹慎,但并不打算服輸。
《八角籠中》拍到后期,王寶強擔心的事果然出現了:沒錢了。
好兄弟陳思誠二話不說,掏了后期全部費用,成為該電影的出品方之一。
王寶強人靠譜,懂感恩,別人不知道,但陳思誠最清楚:“兄弟你在最需要我的時候,你就放心,不用管!”
截至撰稿,《八角籠中》上映不過2天,票房已破5.5億,真兄弟共擔風雨,也共享富貴。
除了金錢上的投入,王寶強在籌備《八角籠中》的前前后后,更是自己給自己增添了不小的壓力:《唐人街探案3》后,他再沒有接戲,連綜藝都很少上。
他抽出最多的時間為《八角籠中》做準備,又是自己負責大部分投資,這意味著他在燒錢的同時收入銳減,壓力山大。
為了選出最貼合的演員,王寶強真的跑去山里挑孩子。
他找最新鮮的面孔,要能吃苦的,符合角色形象的,還得有演技天賦的,好不容易從1000個孩子里一個一個聊完,才挑出自己想要的幾個。
小演員足夠貼合角色,自己也得貼合,于是腹肌不要了,花大把時間去增肥。
難啊,真的難。
但王寶強說:我憋著一口氣,我砸鍋賣鐵,只要我活著,必須得拍好,這股氣,就是我的生命。
“生如野草,不屈不撓”。
是電影中反復強調的臺詞,也是王寶強的人生底色。
這一場豪賭,他拼盡全力。
雖現在只是剛剛開始公映,但無疑,王寶強,已經贏了!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