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看《八角籠中》的過程中,我數度落淚。
為孩子們的坎坷命運,為大山人民的貧窮閉塞,為向騰輝的無奈處境,為追尋理想的艱難跋涉,為幸福生活的遙不可及。
(相關資料圖)
更為了王寶強的真誠、拙樸,以及堅守。
很多年來,我們一直沒在大銀幕上,看到如此簡單真誠的表達和講述。
不套路,不煽情,不刻意,不浮夸,只有踏實穩定的講述節奏,像推土機那樣扎扎實實地完成每一段講述,推倒每一處障礙,在現實困境中騰挪周旋,一點點接近自己的目標。
這樣質樸的導演方式,可能只有王寶強會選擇。
也只有王寶強能拍出如此扎實沉厚的《八角籠中》,平視苦難的真誠坦然,追尋理想的熱血勵志,還有細致鋪排的良苦用心。
六年時間悉心打磨,王寶強終于一雪《大鬧天竺》的前恥,而我們終于也有了一部深刻厚重的體育電影。
01. 夠實誠!質樸講述拳拳到肉
除了王寶強,很難再找出一個導演會用這樣的“笨辦法”講故事。
影片直接從視頻熱傳而身陷爭議中開始。
43歲的向騰輝經營著砂石場,一個魚龍混雜的江湖地帶。
他有過格斗冠軍的輝煌過去,也經歷了從高峰跌落谷底的人生挫敗。
細節都沒講出來,王寶強坐在那里,觀眾便已經看到了背后的這些故事。
他在“樹先生”的角色中,已經展現過自己的貼切演技,特別是有關這樣的底層人物。
看起來似乎格格不入,可是幾秒之后,又顯得自然契合。
接下來,則是大瀧山的貧瘠山野,和孩子們的放任散漫。
我們都知道,大瀧山就是大涼山,孩子們用石頭攔路,搶劫過往的汽車,沒有父母管束,沒有固定居所,甚至不偷搶就沒有一頓飽飯。
家在哪里?在陡峭山脊的土坯房中,要花半天時間才能爬上去。那里還有虛弱的姐姐,她過早婚嫁,難產傷了身體,還有導演隱藏起來的悲劇,在這個重男輕女的山區,女性的命運從來都無法由自己掌控。
影片中的這些,與曾經真實的涼山州,簡直如出一轍。
攔路搶劫,重男輕女,放任自流,都是真實發生著的生活場景,至今仍然讓很多人心有余悸。
王寶強沒有掩飾,也沒有夸張,而是如同紀錄片一般敘述出來。
向騰輝也不是圣人,他只是個普通的商人,市儈、勢利,曾經的格斗理想和對人的憐憫善意,像火星那樣被深藏于心。
然后,王寶強開始用三分之一的時間,加上無數細節,推動著向騰輝的良心發現。
一開始是利益驅動,找來流浪的孩童,完成最初的格斗訓練。結果因為金主入獄戛然而止。
可是,他的格斗理想被再次點燃,他的憐憫和善意也被面前的貧苦所激發。
向騰輝決定做點事情,為孩子,也為自己。
片中的王迅問他:我們這樣子混下去,還像個人啊?
是啊,生而為人,總該做些與利益無關的事情吧?
于是格斗的事情還得繼續,對于這些孩子,“格斗就是唯一的出路”。他也在努力斡旋,希望為孩子們找到合理合法的身份,希望得到更大層面的支持,盡管這一切困難重重。
片名“八角籠中”自然是指拳擊格斗的八角籠,同時也是社會現實的“牢籠困局”,處處都有限制,不得不隱忍周旋,力求安穩出場。
向騰輝如此,王寶強也是如此,身為導演的他,也在面對著自己的困局。
導演首秀《大鬧天竺》口碑崩塌,被各種嘲諷譏笑。說這個“傻根”自我膨脹,以為導演等同于演戲,結果徹底搞砸;
口碑崩塌,票房滑落,意味著難得再有資方相信你的導演身份,拿著劇本就再難找到投資。
還有被前妻出軌背叛,更被卷走大部分資產,還要靠好友陳思誠接濟才有錢交稅費。
可是王寶強什么也沒說,不訴苦,不解釋,默默開啟《八角籠中》的籌備,用了六年時間,證明自己是一個值得信賴的人。
為什么會有人這么實誠,而且還是在喜新厭舊的演藝圈?
因為他是傻根,是唯一親自領取“金掃帚獎”的導演。
他沒有變,經歷了一大堆背叛、糾紛、低谷、嘲諷,王寶強還是站在那里,默默完成自己的事情。
這份勤勉務實,這份真摯敬業,值得我們心懷感念。
實誠的王寶強讓《八角籠中》也顯得無比貼切。
比如正宗四川話,仙人板板、假打、光勾子、錘子、巴適,幾乎不會有出戲的時刻。
比如細致伏筆,臥床的姐姐成為重要的情感支撐,最后坐在觀眾席上;還有打水漂的隱喻,最后由片中的蘇木親口說出來。
比如認真對待每個鏡頭,《八角籠中》非常典型地輕演員重幕后,很多行業大咖都在默默付出,做音樂的王宗賢,擔綱攝影的羅攀及團隊,都是經驗豐富的專業能手,讓《八角籠中》有了超越均值的厚重質感。
于是很多畫面都堪稱經典,比如向騰輝和孩子們站在卵石堆上,月光在物體上映出了銀白色冷光,王寶強和孩子們相對站立,仿佛都在等待著命運的回答。在那個重要的選擇時刻,生出了某種神圣感。
而正是這份樸實沉穩的講述,讓我們感受到故事本身的質感,也感受著影片不斷傳來的現實力量。因為任何套路也代替不了真誠,而任何花招在實誠面前也顯得虛弱空洞。
02. 夠熱血!掙脫困局全力追夢
和片中的孩子們一樣,王寶強自己也親身經歷過全力追夢的拼搏階段。6歲開始習武,8歲成為少林寺弟子,13歲只身北漂,開始自己的群演生涯。
身無分文,沒有退路,只有在北京咬牙硬撐。直到被導演李楊相中,參演《盲井》,從此有了正式作品。
他非常理解追夢路上的坎坷艱辛,懂得光芒和成就背后的痛苦辛酸。
這也是他選擇“恩波格斗故事”的重要原因。因為他明白這些投身格斗的孩子,以及背后的組織者,一定有他們自己的苦衷,有值得書寫的故事。
事實和王寶強預想的一致,這是一個類似于《我不是藥神》的困局。
如果沒有人關注,孩子們就會在底層貧苦中自由生長,偷竊攔路都還是起步,違法犯罪、身陷囹圄是大概率的下場。
投身格斗,打出成績,是他們寥寥可數的出路之一。
可是這又觸及到更多的規則約束和社會道德,向騰輝不得不直面這些沖突。
也正是這些沖突困境,讓追尋理想的過程更為熱血澎湃。
因為一帆風順不成為故事,真正的理想主義,是在認清了現實真相后,依然保持熱愛。
向騰輝決定放手一搏,為了孩子們的唯一出路,為了他自己的格斗夢想。
向騰輝在片中真正出手過兩次,一次對欺騙他服下禁藥的教練;一次對冷漠無情的商人。
他也哭了兩次,一次面對母親,癡呆失憶的母親認不出兒子,卻心心念念要變賣家產支持他的夢想。
還有一次面對孩子,懊悔于將他們轉手給唯利是圖的俱樂部,結果害得蘇木斷骨,馬虎再次走上攔路搶劫的歧途。
輾轉回旋,他終要對孩子們負起責任來,因為是他帶領他們走上格斗之路,孩子們都把他當作干爹,再生父親。
還有兩句讓人破防的臺詞促使了向騰輝的轉折。
肖央飾演的無良商人對向騰輝輕笑道:大瀧山的娃兒,你管得他們咋個辦?
利欲熏心,冷漠無情,唯利是圖,根本不管他人死活。
王迅則提醒他:你不想有一天,你再隔著這層玻璃(監獄)看那些娃娃嘛?
向騰輝不能,他還有一個人最起碼的良知。
于是他帶著孩子們喊出口號:生如野草,不屈不撓;中華格斗,威震四方。
那段場景像極了《摔跤吧爸爸》里面的訓練段落,也讓我們真切體會到什么叫作體育精神,那就是心神合一,專注精進,只問前路,不管成敗。
這份熱血慷慨,又何嘗不是王寶強的親身寫照?
他不甘心《大鬧天竺》的失敗口碑,拿著金掃帚時,感覺自己辜負了信任他的觀眾。
于是堅持要將“恩波格斗”的故事改編出來,而這個事件涉及到各個方面,他都需要去溝通。除此之外,還要親自投身到涼山州,去切身體會那里的生活,大山中人們的貧困苦難,以及孩子們真實的內心訴求。
王寶強獨自做完了這一切,然后發現自己沒有錢完成這部電影。
當他花掉了自己全部的錢,結果拍攝工作還沒有完成。
陳思誠二話不說,直接轉賬保障他的后續拍攝。
自助者,天助之。王寶強的實誠換來了真心的情誼。不僅有好兄弟陳思誠鼎力相助,當年與他合作的劉若英、劉德華也現身演唱主題曲,更有肖央、李晨、王迅、劉樺、王大治、趙亮等大批圈內好友的友情參演。
影片的最后一幕,蘇木終于站上了格斗冠軍的拳臺,挑戰衛冕金腰帶的巴西拳王。
這一場戲,很容易拍成灑狗血的套路結尾,在《霍元甲》《葉問》等等前作中,類似的結局屢見不鮮。
但是王寶強沒有選擇取巧的方式。
他將畫面處理成《憤怒的公牛》那樣的黑白色與顆粒感。慢速黑白畫面與彩色記憶場景交錯切換,追夢路上的點點滴滴,成為支撐蘇木反敗為勝的關鍵。
蘇木不僅是為自己而戰,為看臺上的姐姐,為鐵窗里的馬虎,為暗影中的向騰輝,也為每一個夢想著走出大山,走向世界舞臺的孩子。
他和向騰輝一樣,和王寶強一樣沒有退路,他們都見識過陰影,都體驗過挫敗,都經歷過曲折起伏的人生走向,當理想就在觸手可及的前方,他必須不顧一切,全力搏擊,才能不辜負自己夸下的海口,才能真正對得起信任和關愛自己的人。
蘇木成功的時候,向騰輝點燃雪茄,轉身從賽場的一角走入陰影。那一刻的他深藏功與名,竟然有了《教父》一般的深沉與肅穆。
03. 夠用心!意蘊內涵飽滿深刻
扎實講述,熱血展現,最終堆積起《八角籠中》的沉厚與深刻。
人性的復雜已在前文書寫,逐利的商人也會心生憐憫,偽善的校長更懂得隨時變臉。
還有更核心的命題,那就是公眾輿論究竟是客觀記錄,還是隨意的道德批判?
突然爆發的網絡輿情,將向騰輝推到漩渦中心。國家政策、社會民意和現實真相,究竟該如何權衡?
而當事者孩子們的真實訴求,又是否有人真的關切和理解?
向騰輝在電視節目上的暴走和傾訴,與馬虎表演的雙簧,正是在對這些問題進行反思。
向騰輝在鏡頭前的訴說話糙理不糙,所有人都站在道德層面指手畫腳,都搬出規則條款來絮絮叨叨,可是有誰考慮過孩子們的出路?有誰真心想保證他們的生存,滿足他們最基本的訴求?
在這之前,出現了全片唯一一個寫意鏡頭。那就是大街上出現的變臉和噴火表演。
臉譜映照在向騰輝臉上,也喻示著這個男人內心的復雜變化。
紙上談兵何其容易,真正要在社會上做成一件事情,我們是不是真的要在八角籠中游走?是不是真的要準備好各式各樣的臉譜,隨時準備變臉?
這是電影對每位觀眾發出的拷問。
還是到影片結尾,所有的人凝望著蘇木,等待著一個預期中的勝利。
這時,卻出乎意料地響起了莫西子詩的吟唱。莫西子詩同樣來自大涼山,以音樂而非格斗走出了大山,音樂與畫面搭配,引發了更深遠的思索。
回歸人性,回歸山野,也許是解決如此困境的道路之一。
荒野群山、天地日月,都在給予我們前行的力量。有時,何必糾結和顧慮那么多的東西?
就像向騰輝,就像王鳳,就像蘇木,我們只需要忠于內心,抱持最純摯的信念、道德和熱忱,踏實做好自己的事情,我們便能像王寶強那樣,最終獲得更多人的認可與欽佩。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