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令狐伯光
(相關資料圖)
洛陽給《長安三萬里》發律師函的事情還越鬧越大了,前兩天央廣網都下場進行了評價。原內容這里就不討論了,大概還是認為洛陽這事兒有點太上綱上線了,藝術創作可以容納改編。
我也認為這件事情如果只是網友吵還好,現在所謂官方下場就變得有點“搞笑”了。現在很多網友提到這件事情,都拿西安和韓國人比較了。
我們先不提這次洛陽告《長安三萬里》里面列舉的例子本身就挺荒唐。
比如第一條的李白和杜甫初遇是在洛陽,而不是像動畫里面在長安,我們也先不講歷史上李白和杜甫第一次相會,這種事情在正史中并沒有直接證據。
動畫里這段劇情是,高適在家鄉收到李白的信去長安見面,高適去了長安家門口卻沒找到李白。結果在門口遇到青年杜甫(杜甫小時候兩人在岐王府認識),杜甫就帶著高適去找到了李白,這段戲主要劇情是“飲中八仙”的戲份。然后就是高適重遇李白,劇情里高適在家鄉苦練,李白已經在長安混得風生水起。他就給高適介紹其它不認識大人物,也就是飲中八仙吟詩作畫的劇情。
這段劇情里李白和杜甫早就認識了,動畫壓根沒講兩人初遇在哪里,這一段主要就是通過高適來引出“飲中八仙”這個李白名場面的故事。
所以,洛陽口口聲聲的抗議,哪怕就從電影出發也挺搞笑的啊!
動畫作為文藝形式一種題材,文藝上還是存在創作的空間。回來看洛陽這次的狀告,很強行自證非常搞笑,同時也沒有仔細看動畫,強行找問題。這些都算了,其它長遠來看也不利于洛陽文化旅的發展。
有人歡喜,有人愁?《長安三萬里》為何“惹怒了洛陽”
我相信很多網友還看到另一個現象,那就是某些地方網友一直說某地宣傳不行,當有文娛作品和某城市宣傳綁定的時候,一旦作品的題材不行,或者表達不對。
你立刻會看到大量網友在罵:這部作品哪里是黑了某某地方,哪里是在胡編亂造。
我印象中比較深刻的一次,刁亦男導演的《南方車站的聚會》上映的時候,有一群網友罵這電影是在抹黑武漢。明明武漢發展那么好,結果專門拍落后的地方。什么妓女、殺手和偷車賊抹黑武漢人形象等等。
因為電影還入圍戛納電影節主競賽,所以丟人丟到法國和國際了之類的。
伯光君是重慶人,這座城市自從《瘋狂的石頭》以來,在中國影視劇里出現有多頻繁了。關鍵的是重慶因為地形和發展的關系,整座城市形象上面是比較魔幻的。
這就導致在重慶拍攝的影視劇,除了《從你的全世界路過》《風犬少年的天空》等少數愛情片,青春片。迄今為止都是警匪片、懸疑片和犯罪片為主。少量內地科幻片、現代奇幻、現代妖怪等也在重慶。
反正文娛作品里的重慶不是在死人,就是在死人的路上。
甚至,重慶這個形象都出國,成為極少數奇異現代都市的內地城市代表。它出現在日本動畫《重神機潘多拉》里,連歐美游戲《殺手47》都出了重慶城市背景(但文化細節不對的地方比比皆是)。
最新以重慶作為城市背景,并且可能引起轟動文藝作品是國慶檔上映,張藝謀導演的《堅如磐石》,這部電影講的又是官商勾結、黑幫橫行,反正霓虹都市下各種暴力殺人,黑暗橫行的片子。
如果電影爆了的話,我猜測2023年國慶檔假期重慶線下旅游又會火爆一波。
重慶是現代,西安是古代?中國城市旅游到底有何“玄機”
張藝謀的《堅如磐石》是典型的霓虹都市美學犯罪片(很多網友錯認成賽博朋克),這個故事背景和角色設定,都有一點映射重慶現實里某件事的味道。
但無論是之前大量作品,還是這部《堅如磐石》,重慶網友從來沒有罵哪部作品黑重慶,摸黑重慶人等問題。
相反,重慶網友很歡迎文娛作品到重慶拍攝,再歡迎游客到重慶來玩。
這些年,重慶在中國城市文化宣傳上一直有“中國最賽博朋克之城”的印象,我還記得2020年《沉默的真相》播出的時候,網友不知如何還搞出個重慶是“中國哥譚”的梗,連主流媒體也一起玩梗。
但你只要稍稍了解西方影視文化,無論是賽博朋克風格也好,亦或者中國哥譚也罷。它們原本代表的文化符號意象并不太好,但重慶上上下下都不在意,反而跟全國人民一起在玩梗。
面列舉重慶的意思是,我發現經濟發展,文娛發展與觀眾的心態是有些掛鉤的。
這座個經濟發展越好,流行文化發展得越快,題材越豐富,交流越多。這座城市和人民對于流行文化的表達似乎也就越包容。華語地區影視娛樂目前的巔峰仍是香港,這座城市在流行文化里被摧毀無數次了。
文娛作品,文化宣傳和城市旅游是三個層面的事情。文娛作品有文化宣傳的效果,互聯網時代,短視頻時代短視頻也有快速文化宣傳的效果,最典型例子就是這兩年的淄博燒烤,貴州村超。
年初的電視劇《去有風的地方》,這就明顯是文娛作品帶來的文化宣傳。
重慶和西安則是在新時代既有文娛作品,短視頻和互聯網宣傳,再到城市旅游資源跟上,最終成為中國網紅旅游城市的典型。
西安自己投資的典型大概是《大秦帝國》系列(可惜一部比一部爛),然后是西安班底的《長安十二時辰》,《長安三萬里》的追光動畫公司是上海的,核心創作班底也和西安沒有關系。
這幾年中國文娛作品爆款,除了現實題材其它都是在工業技術、文化審美,內容價值觀上有巨大的突破。對于新時代中國流行文化建立自己體系,并且深刻影響業內外的那種情況。
好比現在萬眾矚目的中國游戲《黑神話悟空》,它預告就經歷被指出,被批評,再到修改被認可,被分析,被追捧,再到現在終于要試玩的過程。
首個預告雖然爆紅,但歷史黨,考據黨指出美術服化道,哪里不符合歷史,哪里以倭代華等等,這個嚴厲批評的并不少。
也是因為這個原因,第二個和第三個預告全面考據,修改的美術畫風和文化細節。
像考據的“大足石刻”,再到“山西晉城玉皇廟的元代二十八宿泥塑”等,于是這兩個地方都又小火了一把。大家想想,如果這游戲上線非常成功的話,這些地方的旅游又會怎么樣呢?
越在乎對錯,越在文化宣傳上輸了?《長安三萬里》為什么能爆紅
《長安十二時辰》為什么會爆紅?因為它從美術、服化道、鎧甲、禮儀等方方面面奠定新時代唐朝古裝劇,甚至是古裝劇,都影響到現實旅游的層面。
《長安三萬里》為什么會爆紅?因為它把這一套用到動畫上,在當前文化自信,民族自信,漢服運動的風潮下,它成為中國動畫影史票房第二。
這還能用到烏爾善《封神》上面,因為它是真正中國神話史詩。最新將這一套用到古裝戰爭片還有曹盾導演團隊的《敦煌英雄》,如果這部電影也爆了,說實話到時候的洛陽是有些尷尬的,人家電影又爆了,文化宣傳帶動文化旅游了,你總不能又去告吧。
如果西安還和敦煌聯動宣傳呢?洛陽難道連西安和敦煌要一起告?
洛陽為何要“碰瓷”《長安三萬里》?笨蛋,是經濟
洛陽歷史底蘊不用談,從“漢服出圈”來看,互聯網和短視頻時代的營銷也到位。目前來看問題就出在文娛作品不行,西安有《大秦帝國》系列,洛陽沒有,西安有《長安十二時辰》,洛陽跟風拍的《風起洛陽》卻不行。
洛陽有“狄仁杰”這個大神IP,但無論《神探狄仁杰》還是狄仁杰電影,近年有些落寞。
這次洛陽著急大概還是文娛作品不行,導致文化宣傳不行,影響了現實的旅游收入,而河南的省會畢竟又是鄭州。
陜西集全省之力能發展西安,洛陽和鄭州在河南的爭奪(我看網友也有提到)。
這種文娛作品導致的爭議,大多數時候都是網友在搞罵戰,官方等還是很少下場,這次洛陽地方層面都下場,并且動用司法是不是有點小氣了,搞得跟“花木蘭協會”一樣。
史學文化的事就該用史學文化解決,文藝作品的事就用文藝作品解決,改編歷史的文娛作品一大堆,沒見多少人“糾正歷史”,真要硬扯這套,多少歷史正劇也不無辜。
中國歷史劇巔峰《大明王朝》改稻為桑就是虛構的,這難道不是黑浙江?難道不是抹黑嘉靖?摸黑一堆明朝歷史人物了?教壞孩子,影響不好?搞歷史虛無主義(這個戴帽子誰不會)。
代表歷史主持正義開始批評,批評都沒有問題,上綱上線就未免有點難堪了。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