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案|羅生
(資料圖片)
編輯|喵三三
暑期檔誰才是最大贏家?
一開始我以為會是《消失的她》,“海底星空”一?;鸨槿W,斬獲35億的票房成績也難有敵手。
但在這之后,還有一部作品勢頭迅猛,那就是《封神第一部:朝歌風云》(以下簡稱《封神》)。
打磨10年的工業魔幻大片,說實話,質感比預期好太多。
隨著影片的大火,連帶著劇中的幾位新人演員全都出圈,這也讓網友們忍不住去細扒幕后的一些信息。
但這一扒不要緊,整個劇組上到導演下到演員,沒一個是干凈的!
如今電影票房卡在23億,漲勢明顯減弱,看來30億是沒希望了。被隔壁后來居上的《孤注一擲》不知道甩出多少條街。
烏爾善,你想過會有這一天的到來嗎?
在我看來,《封神》劇組的好日子恐怕要到頭了!
先來看看憑借《封神》從小透明變成當紅小花的,娜然。
能夠出演妲己應該是讓娜然既覺得幸運,又覺得不幸的一件事。
幸運的是,她的人氣水漲船高,角色濾鏡加身,一步就走到了人生巔峰。
不幸的是,爆火也讓她早年那些不當言論細數被扒出來。
其中一條讓人根本忍不了,甚至覺得荒謬至極。因為娜然居然在外網轉發了一條聲稱“花木蘭是蒙古人”的推文。
而且文章中還表示是花木蘭將侵略者趕出了蒙古領土,而所謂的“侵略者”就是中國人。
不是,幾個菜啊,喝成這樣?你要不要看看自己再說什么?
這不單單是民族立場問題,更是赤裸裸地偷文化,這種行為跟棒子國也沒有什么區別了。
還有十幾歲當嫩模,交往成龍兒子,經?;燠E夜店等行為也都把觀眾剛提起來的好感直接敗光。
但對此,粉絲卻說:“娜然,你要學會適應骯臟的內娛?!?/strong>
好家伙,這真是“要飯的還嫌飯餿”。
而且近兩年來娜然在社交平臺發布的關于國慶節、疫情捐口罩相關消息,仔細一查都是在2019年進入《封神》劇組后才有的行為。
什么性質不用多說,上桿子來舔內娛,最后還嫌內娛太臟,又當又立,究竟是誰臟?我看網友心里都有數了吧。
或許有人會疑問,為什么女主娜然既是外國人,又不尊重中國文化,還能出演妲己呢?
因為導演本身立場就有問題。這么看來,好像一切都解釋得通了。
導演烏爾善早年就因為“人腦罐頭”的行為引起強烈的爭議。而網友又爆料,他曾經還制作過一款523元素香水。
與其說是香水,不如說是惡心人的東西。
制作材料就是他本人的體液,包括但不限于汗水、精液等。
而且包裝更是不堪入目,具體照片就不再文章里展示了,好奇的觀眾可以自行查找,但友情提示:小心被辣到眼睛。
像這種獵奇、BT、惡趣味的愛好實在不是正常人能夠理解的事情。很難想象這種人能創作出什么符合主流價值觀的作品?
果不其然,烏爾善回答“為什么不用漢族的演員”時直言:“漢族是什么時候形成的,元代以后才有漢族這個名族稱謂?!?/strong>
這完全就是扭曲歷史啊,而且不難看出,烏爾善對于“外蒙”有著莫名其妙的認可感,很難不懷疑其立場是否明確。
仔細想想,他在選角上也表現出了傾向性。
比如于適是蒙古族、娜然是俄蒙混血、鄧玉嬋扮演者蒙古族等等,一部作品有少數民族很正常,但用得太多還是讓人覺得不太對勁兒。
另外,在電影的祭天大典中,能聽到了呼麥的聲音。質子團的存在也不符合商朝的背景,好像更像是成吉思汗創立的質子軍。這些細節無一不體現了烏爾善夾帶私活的意圖。
而且烏爾善早期還專門與妻子合作了一部專輯,名為《黃禍》,這兩個字屬于“極端民族主義理論”,矛頭直指中國等國家。
同時,這張專輯的第四首歌名字翻譯過來是“改朝換代”,什么意思一目了然。只能說,仇漢敵汗的烏爾善其心可誅。
不僅如此,一部連導演都立場不明的電影,顯然是從外到內,爛到了骨子里。
在網友們的火眼金睛下,連選角經紀那點破事都沒有放過。
《封神》選角導演經紀人巴音巴特在短視頻平臺怒懟網友的發言,他直接質問對方“還記得曾經自己是四等人嗎?”
那一副高高在上姿態真是令人作嘔,事件發酵后這位經紀人也趕緊刪除作品裝作無事發生。但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為,什么成分,懂得都懂。
還有電影的美術設計徐天華,曾經婚內出軌,出軌的對象還是未成年人,可謂是三觀盡毀。而他設計的海報就是讓網友們感到不適的“九奶狐”。
至于男主角于適,憑借這部電影也成為了新一代男神,結果沒火幾天呢,口碑也翻車了。
網傳他在韓國SM當練習生期間,私聯粉絲,交往同性,言語露骨,被直接退貨回國,從“于植”改名為于適。這消息一出,讓人大跌眼鏡。
有網友精準評價:“這部簡直是黑料上長了個電影吧?”、“做人都不行能拍好電影?”
而眼下連央媒旗下的“人民智庫”官方賬號都坐不住了,親自發文怒批:“宣揚花木蘭是蒙古人等事件頻頻引發輿論熱議,發映出了歷史虛無主義的沉渣泛起?!?/strong>
“一段時間以來,歷史虛無主義思潮依托于文藝作品,憑借網絡平臺進行表達,更具有隱蔽性和滲透性,需要引起高度警惕?!?/strong>
文藝作品需要對社會產生正確的價值導向,而《封神》的一系列騷操作讓人大失所望。
連演員到導演都黑料頻出、言語不當的劇組,拍出的作品真的值得大眾去觀看嗎?我想,呈現在網上的爭議與差評,還有逐漸乏力的票房漲勢已近說明一切了。
文藝作品的創作需要堅守底線。
一部電影對于社會的影響力毋庸置疑,光是《孤注一擲》播出后就對緬北的詐騙現象產生了不小的震懾作用,也讓觀眾的防范心有所提高。
而當下的電影市場缺少的就是這樣有內核、有意義的好作品。
對比之下,《封神》實在沒眼看了。
誠然這部作品的票房也不算差,甚至可以說讓不少同期電影感到羨慕。但接連翻車的黑料,足以拖垮整部電影的觀感。
歷史虛無主義在電影里的滲透絕對不能被姑息,導演與演員們私下的行為、想法也都會體現在口碑之上。
可能有人覺得作品與演員要分開談論,對此我只能說,可笑!
既然演員能夠憑借作品吃到紅利,獲得關注度,那么他們也應該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知道什么該做,什么該說,一旦觸及到大眾底線,遭到反噬也是活該。
內娛對明星的包容度夠高了,但明星不能是脫韁的野馬,無論是于適,還是娜然,想要吃內娛這碗飯就請謹言慎行。
眼下《封神》劇組對于網絡上的爭議沒有任何回復,如果要繼續推出第二部、第三部,那么還是應該表現出自己的態度,否則,烏爾善即便繼續賣慘,應該也沒有人愿意買賬了。
那么對此你怎么看?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