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及拍攝國產(chǎn)科幻片的難度,郭帆表示,門檻不是技術(shù)和錢,首先是文化語境:“我們在編劇時會碰到一個問題,拍中國的科幻,如何讓中國觀眾信服。除了編劇、導演以外,中國是否能夠有駕馭科幻片主人公的演員?羅伯特·唐尼演《鋼鐵俠》沒問題,但中國演員誰能適合呢?他又能否有相匹配的號召力呢?這些都是現(xiàn)實不得不考慮的問題。”
老版《銀翼殺手》到底多牛?
“開創(chuàng)性的科幻片”還是“遲到的科幻片”?
既然要說《銀翼殺手2049》,那就不得不說1982年的老版《銀翼殺手》。那部現(xiàn)在被封為“神作”的電影當年上映時可是非常慘淡,上映初還面臨剪輯權(quán)之爭,最終世面上有幾個版本,不過,最為人所承認的還是沒有哈里森·福特旁白的導演剪輯版。
北京電影學院王紅衛(wèi)教授認為,《銀翼殺手》在內(nèi)地的出現(xiàn)明顯滯后,他稱之為是一部“遲到的科幻片”,因為對于中國觀眾來說,真正開始接觸并討論這部影片,遠在1982年之后,“我在電影學院給同學們放,他們也不喜歡,這部電影是在后面才被慢慢發(fā)現(xiàn)的。”
盡管如此,《銀翼殺手》的開創(chuàng)意義毋庸置疑,“它的意義在于是它定義了賽博朋克,定義了復制人,定義了未來城市,”王紅衛(wèi)說,“這種定義的功能是很厲害的,很少有電影可以定義一種東西。”
影評人嚴蓬,微博名“電子騎士”,他對于科幻電影很有研究。所謂“賽博朋克”,他認為是一種“高科技、低生活”的概念,這種概念認為科技的進步可能并沒有給人類帶來更多的快樂,人依舊活得很喪。“《銀翼殺手》是賽博朋克的集大成者,”嚴蓬認為它的成功在于其空前性,“在這部電影之前,沒有電影這么討論過”。
新版《銀翼殺手2049》到底如何?
不算神作,但是一個不可多得的續(xù)集
因為前期北美風評非常之好,關(guān)于《銀翼殺手2049》的討論,觀眾最為關(guān)心的一點在于,它真的如傳言這么好嗎?
影評人嚴蓬和王紅衛(wèi)教授都認為影片在承繼前作方面簡直無可挑剔,無論是攝影、配樂,還是節(jié)奏方面,都和前作非常相似。王紅衛(wèi)是場上唯一一個沒有看過全片的,他說想把體驗留給影院,在大銀幕上欣賞。在看完30分鐘片段后,他認為《銀翼殺手2049》的好是作為一部偉大作品的續(xù)集,在這個維度,它做得非常好,但是,他不認為它超越了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