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蓬隨后趕緊補充,他認為前作《銀翼殺手》的開創性在于其特定的歷史階段,那個時候還沒有好的科幻作品,如前所說,它的空前性是它之所以被封為神作的重要原因。而作為一部續集,它本身是戴著鐐銬在跳舞,“是有限制的”,但是,他認為,能夠做到這樣已經是非常極致了,“我無法想象,另一個導演,另一個班底能做到這么好!”
極客公園創始人張鵬卻認為這部影片有著自己開創性的一面。他說自己不是專業搞電影的,是以一個普通觀眾的視角去看,“導演非常具有前瞻性,片中有很多細節都值得耐心品味。”
“科幻是一種表達方式,”有著科技背景的張鵬說起片中的黑科技設定也是贊不絕口,“AI和復制人是兩條線,也是未來有可能演化成人的形態的兩種形式,第一部討論了復制人,這一部繼續在討論這個問題,同時,它也提出了新的問題,AI,這是第一部兩個問題同時被探討的電影。”
科幻電影的一大魅力在于,里面的很多黑科技很可能成為未來的現實。片中AI女朋友讓人印象深刻,對此,張鵬堅信,“未來30年是可以實現的,不僅僅是因為科技可能,而且因為人類有這個需要,人的渴望是科技進步的一大動力。”不過,他也補充說:“可能并不一定是以電影中這種形式實現。”
中國科幻電影的元年?
“中國科幻電影剛剛起步,我們需要培養自己的觀眾”
場上四位嘉賓中,唯一有“實操”經驗的可能就是導演郭帆了。他之前曾拍過《李獻計歷險記》,目前正拍攝由劉慈欣小說改編的科幻電影《流浪地球》。
談到科幻作品,郭帆坦言《銀翼殺手》對他的影響挺大。他還透露,在拍攝《流浪地球》時,本來想按照諾蘭的《星際穿越》、星戰系列去做,但是真正去拍發現,“我們和好萊塢的差距可能有30年吧,我們根本做不到。”最后,他選擇了《銀翼殺手》,“也算是一種致敬吧!”
此外,郭帆分享說,中國科幻片還處在“嬰兒階段”,“要面臨的不只是技術、資本上的門檻,還有文化語境上的門檻,文化的寬容度和接受度還比不上美國。”他舉了一個例子,“中國人拍科幻片,那到底是美國人說的算,還是中國人說的算?比如《獨立日》里面,外星人來了,美國總統振臂高呼,我們去打外星人,在中國的語境里,你敢想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