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者,還有美學上的門檻。他開玩笑說:“鋼鐵俠摘下面具是小羅伯特唐尼,如果是王寶強,或者哪怕是劉德華,你也會覺得很怪,因為長期印象里,我們不會把亞洲面孔和機械聯想在一起,這都需要一個過程。”
最近幾年,中國科幻片似有露頭跡象,關于“中國科幻元年”的討論也不時出現。王紅衛教授就提出了三部,一個是剛剛提到的郭帆導演的《流浪地球》,一個是寧浩的《瘋狂外星人》,還有滕華濤的《上海堡壘》,說完他幽默道:“《三體》就不說了。”在場觀眾也會心大笑。他提議:“要不都推到2019年,正好趕上《銀翼殺手》中的未來設定。”
玩笑歸玩笑,王紅衛不忘為中國科幻片打call,“電影分為值得進電影院和不值得進電影院的,《銀翼殺手2049》肯定是值得進電影院的,我非常希望這部電影能賣好,因為中國科幻電影剛起步,特別需要人氣,這樣才會有人看到,肯投錢支持我們自己的科幻片。”
“82年除了有《銀翼殺手》,還有一部科幻片,《E.T。外星人》,那是美國人把科幻片推到了電影產業的頂端,”王紅衛繼續,“科幻片有很多種,硬科幻,軟科幻,我希望我們即能做好萊塢式的,也能做歐洲的、獨立的,而不只是把科幻僅僅作為一個產業的增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