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不愧是“劇王”,一集開分9.8
上半年韓劇來勢洶洶。
前有《窺探》《怪物》燒腦反轉,后有《如蝶翩翩》《我是遺物整理師》賺人眼淚。
盡管珠玉在前,觀眾口味已被養刁。
然有一部劇一開播,便創下了10.07%的超高收視率。
打破韓國tvN電視臺歷代電視劇的首播紀錄。
首播一集,豆瓣開分9.8!名副其實的“劇王”回歸——
《機智的醫生生活》第二季
???? ???? ??2
這部劇,相信經常追劇的朋友都早有耳聞。
去年播出的第一季被16萬觀眾打出9.5的豆瓣評分。
背后的導演、編劇更是大有來頭,共同打造出豆瓣經典韓劇榜TOP1——《請回答1988》。
同樣是四男一女的群像故事,但不同于《1988》的青春舊夢,醫生們已人到中年。
五人自大學時代就結下了神仙友誼,如今均已成為各自領域里的佼佼者。
“鬼醫”
蔡頌華
,神經外科副教授。
“學霸”
李翼俊
,肝膽胰外科助理教授。
“修仙富二代”
安政源
,小兒外科助理教授。
“毒舌”
金俊莞
,胸外科副教授。
“媽寶男”
楊碩亨
,婦產科助理教授。
第一季里,安政源的兄弟姐妹全都皈依了天主。
安政源成為母親心中繼承醫院大業的唯一人選。
然而,咱們這位富二代,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
年紀輕輕就看破紅塵,每當手術無力回天,就嚷嚷著要跟哥哥當神父。
臨行前,安政源也安排好“后事”。
把好友們全都召集到自家醫院上班,救人于危難。
把自己“長腿叔叔”的秘密基金會交給好友蔡頌華,繼續為患者排憂解難。
正當他準備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云彩之時,一個女孩——
住院醫生
張冬天
,驀然闖進視線,扭轉了安政源的心愿。
本季一開頭,兩人就上演了“你愛我,我愛你,蜜雪冰城甜蜜蜜”的猝不及防的甜。
相較之下,其他幾位好友就沒有這么幸運了。
雙向暗戀了二十年的李翼俊和蔡頌華
,上一季末尾終于得空在深夜單獨坐下來一起吃飯。
燈光幽微,情愫漸生,氣氛在親切與親密中把握得恰到好處。
事后,李翼俊也終于拐著彎表白了心意。
原以為兩人會破冰踏浪前行,沒想到第二季一回歸,導演就戳破了CP粉的夢幻泡影。
蔡頌華選擇一口回絕。
與此同時,
丘比特之箭暗暗襲來
——
病患家屬看上蔡醫生,要介紹兩人見面認識。
最終是舊人好事多磨,還是新人后來居上,咱們就只管先搬好小板凳。
金俊莞在第一季里拐走了李翼俊的妹妹,兩人背著哥哥出雙入對,濃情蜜意。
然,第二季妹妹就飛到了倫敦。
昔日甜蜜佳偶淪為異國情侶,飽受時差和
相思之苦
。
另一邊,楊碩亨則桃花爆棚。
第一季手下住院醫生不求回應地表白心跡,第二季前妻回歸發起溫柔攻勢。
但我們的社恐楊醫生似乎都不太在意。
畢竟此前有過一段失敗婚姻,不知要越過幾重心墻,才能再次收獲陽光。
說完了幾位主角的感情走向,咱們還是來聊聊劇集本身。
在新冠疫情全球蔓延的當下,醫療劇顯得更添一層意境。
人來人往的醫院,魚貫而入的患者,醫生們每天忙忙碌碌,好不容易得空下個早班或等到休息。
然而有人還沒走出醫院門口,就被同事叫回去加班;
有人開車到郊外,剛搭好野營帳篷,就要拆掉打道回府;
有人被兒子惡作劇,腦袋卡在頭盔里到醫院看診,結果正好被逮住上陣給患者做了場手術。
這些寫實的“無奈”日常,也讓我們對醫生更增了敬意與憐憫。
說來醫療劇材的影視,觀眾早已閱卷無數,其中不乏如《豪斯醫生》《實習醫生格蕾》《妙手仁心》等經典。
但這些作品大多都存在著如下共性:
主角往往天賦異稟,是專擅解決疑難雜癥的醫學奇才。
故事情節走向也頗帶有點懸疑探案的反轉、刺激。
《機醫》卻反其道而行之,殘酷而實在地告訴你:
病
痛無常,人心不古,醫生很多時候也無能為力。
胖子楊碩亨遇到一位習慣性流產的38歲孕婦。
孕婦在懷孕19周時,羊水破裂,醫生判定保胎無望,建議引產。
但孕婦三次試管,歷經艱難,如何肯就此放棄?
得知楊碩亨曾為懷孕18周產婦成功手術,便苦苦為腹中胎兒求得最后一線生機。
盡管深知問題棘手,楊碩亨還是愿意冒險一試。
百般盡力之后,奇跡終究沒有發生,孕婦仍然抱憾而歸。
楊碩亨為患者“哀其不幸”的同時,李俊翼則“怒其不爭”。
大爺長期酗酒引發肝臟問題,兩次手術,大女兒、二女兒分別獻出寶貴肝源。
復診時李俊翼赫然發現大爺死性不改,不拿自己和女兒們的健康、生命當回事。
面對如此固執的患者,李俊翼無奈選擇拒絕出診。
夕陽西下,兩位醫生不約而同坐到院外發愁。
一人不知如何安慰患者,一人不想再去病房見到病痛折磨。
“生與死,勝與負,希望與絕望,這些狀態只有一線之隔。”
接受病痛無常,不僅是患者,也是每位醫生必須要學習的一課。
雖然抵不住現實殘酷,但《機醫》最讓人感動的就是,在這些無奈和痛苦之下,包含著
人性最溫暖的關懷和善意。
劇中有這樣一段情節,一位母親,在三歲的女兒因病不治去世后,仍不時前往醫院。
護士們懷疑,這位母親反常舉動背后的用意是搜集證據,找出醫院疏漏,獲得賠償。
但安政源卻擁有不一樣的看法。
孩子打出生到離世幾乎一直待在病房,親戚朋友接觸本來就很少。
隨著時間的流逝,大家也漸漸淡忘了此事。
所以女人只能到醫院來尋找女兒的影子。
作為孩子主刀手術的張冬天聽后,特別抽出時間,請女人一起喝咖啡聊天。
女人感動不已,也坦誠自己頻頻前往醫院,是因為每次一見面,醫生護士們仍會稱她為“妍雨媽媽”。
類似的人文關懷在劇中比比皆是。
李俊翼擔心孩子每年兒童節都會想起父親的死,于是把心臟摘除手術推遲到凌晨十二點以后。
蔡頌華為了照顧后輩的感受,拒絕在手術成功后單獨接受媒體的采訪。
更別提五位主演之間的各種溫馨日常。
導演在在采訪時說,他想塑造的主角團體就是,讓人看到就有“啊,我也好想要在那群人之中”的想法。
他希望看過他劇的觀眾都可以“成為更好一點的人”。
這種想法滲透在導演的每一部劇中,或許太過夢幻和理想,但這就是導演的選擇,也是《機醫》的成功所在。
電影《奇跡男孩》有一句話與此不謀而合:
When you have to choose between what is right and what is kind, choose kind.
與君共勉。
關鍵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