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biāo)題:《父母愛情》多看幾遍才明白,電視劇里為何要美化原著里的張桂蘭
相信觀眾在第一次看電視劇《父母愛情》的時候,都會主動代入劇中主要人物的視野,來猜測、觀察、和評價劇中江德福的前妻張桂蘭這個人物。在張桂蘭未正式出場之前,江德福對他這個農(nóng)村的前妻,是諱莫如深的,無論是誰只要提起她,江德福的反應(yīng)就像是被踩到了尾巴一般的敏感過激。江德華對這個前嫂子的評價,則明顯是好感滿滿的,也許是因為她們都是一樣出身的農(nóng)婦,同樣的堅韌耐勞不嬌氣,所以有一種天然的親切感。安杰對張桂蘭的存在則如鯁在喉。
等到江昌義來到小島認(rèn)爹之后,德華識破了他的謊言和欺騙,一向大條冒失的德華,敏銳地感到了事情的蹊蹺之處,她抽絲剝繭的一層層扒開了事情的脈絡(luò),并跟三哥證實了自己的猜測,一剎那間,一向在感情上不太細(xì)膩敏感的德華,居然痛心的大哭起來,她哭是因為心疼三哥這些年的委屈,還因為羞憤張桂蘭給他們江家?guī)淼那琛S^眾們瞬間覺得,原來張桂蘭是一個不守婦道私德不修的女人,和大伯哥一起背叛了自己的丈夫。所以大家對她的好奇更深,厭惡和鄙夷更深。
在張桂蘭沒有正式出場之前,想必大家對她的印象都會停留在第一反應(yīng),想象著張桂蘭會是一個什么樣輕佻放蕩濃妝艷飾的女人。但是萬萬沒想到,張桂蘭會以那種形象出場,她干瘦的身軀,悲苦滄桑的面龐,發(fā)白的頭發(fā),顫顫巍巍的步伐,一身的風(fēng)霜之色,仿佛麻木又刻板。這種種的跡象都顯示出,她這些年過的很不好。她只有一句臺詞,但是最后一幕她目送江德福一家所在的即將遠(yuǎn)行的車時,那雕塑般的身影,還有那悲愴又滄桑悠遠(yuǎn)的眼神,都讓觀眾心中一凜。
之前對張桂蘭所有的鄙夷和厭惡,隨著這短短的幾個鏡頭,已經(jīng)消融大半了,甚至讓觀眾對她隱隱起了憐憫之心,也更加的好奇她這些年的真實遭遇以及當(dāng)年事情的真相是什么,可以說張桂蘭遙望目送江德福歸去的那個鏡頭,成了這部劇里面,一個讓人牽腸掛肚的留白,觀眾對張桂蘭的人生充滿了更多唏噓和探究的好奇。
追訪到原著里面,才發(fā)現(xiàn),原來電視劇里面真是過于美化張桂蘭了,電視劇里面張桂蘭是阻止江昌義來認(rèn)親的,而原著里面的張桂蘭卻有意挑唆了江昌義來冒認(rèn)遠(yuǎn)在邊塞小島的江德福,卻不讓江昌義認(rèn)近在眼前尚在人世的親生父親,也就是江德福的大哥。并且張桂蘭母子對江德福和安杰的怨念很深,一直覺得是安杰搶了自己的位置,怨恨江德福的無情,氣的作者,也就是亞寧這個角色,回懟江昌義:“這還不是因為你母親不守婦道!”
但是到了電視劇里,卻修改了這里的劇情,張桂蘭變得明理知義了,從她寥寥無幾的幾個鏡頭,也充分可以看出,她對江德福是感到慚愧、后悔以及感激的種種復(fù)雜心情交織在一起的。而她沉默不語又呆呆遠(yuǎn)望的那個身影,賺足了觀眾的同情之心。那么電視劇里為什么要這么美化張桂蘭呢?
多看幾遍原著就會發(fā)現(xiàn),其實這部電視劇,不止美化了張桂蘭,也美化了江昌義以及安杰和江德福之間的夫妻關(guān)系,原著其實并沒有這么令人心馳神往的完美愛情以及全劇都散發(fā)出的那種靜好溫情的基調(diào),現(xiàn)實生活之中的齟齬和雞零狗碎,安杰和江德福之間都沒能免俗。而電視劇美化了張桂蘭,美化了安杰和江德福的恩愛婚姻,應(yīng)該是因為,人心總是向往真善美的,都不愿意去以惡意揣度人間,所以編劇就為觀眾們打造了一個理想唯美的世界。
其次,隨著年齡的增長,編劇和作者對人生的感悟和體會變得更加的深邃也更加的全面,不再那么的偏激和片面,更加的寬厚和包容,她收回了當(dāng)初對張桂蘭的第一感受和評價,站在了更高遠(yuǎn)的位置,用悲憫的眼光來看張桂蘭的人生,所以劇里對張桂蘭這個人物的表現(xiàn),出現(xiàn)了大量的留白,比如說,張桂蘭當(dāng)初為何和江德福的啞巴二哥在一起,是日久生情還是事出無奈?張桂蘭最后的那個遙望的雕像般的身影之下,內(nèi)心到底會是怎么樣的獨(dú)白?這些改動使得這部劇更加的多維,更加的人性化,也更加的耐人尋味了。
關(guān)鍵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