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權威影評雜志《電影手冊》剛剛發布了年度十佳電影,《春江水暖》是其中唯一的華語電影。而在去年的戛納電影節上,《春江水暖》成為“影評人周”單元首部華語閉幕片。
黃金大飯店。忙亂熱鬧的顧家壽宴上,壽星老太太接受著一波又一波的祝福,賓客們相互寒暄著,長輩熱心地給小輩介紹對象……難以捕捉焦點的場面中,發自內心的喜悅和疲于應對的空虛交織在一起。老大經營著飯店,老二供應著江鮮,老三獨自撫養患有唐氏綜合征的兒子,還欠著一屁股債,老四年過三十卻仍沒能完全獨立。一家人生活的底色,通過飯店后廚小巷里的只言片語顯露出來。
家鄉之變
大量橫移跟拍鏡頭構建了《春江水暖》的敘事結構和視覺基調,通過這些鏡頭完成的一次次轉場,將顧家三代的家庭生活與富陽的城市變遷自然融合在同一幅長卷之中。尤其正片里沿江而下的兩組長鏡頭,將觀眾完全納入了城市流動的時空,為“市井生活”這一中國人再熟悉不過的題材創造了陌生的、廣闊的觀看視角。以顧家老太太為中心的大家庭、以四個兒子為中心的各自的小家庭,以及老大女兒和老二兒子分別新組建的二人世界,他們就如中國傳統畫卷中的人物,從遠處看是山水的點綴,湊近看又是完整生動的風俗圖景。在劇本創作和前期拍攝階段,顧曉剛深受竇唯音樂的啟發,有些場景甚至是聽著專輯寫成的,最終他用部分已完成的拍攝素材和一封長信,請到竇唯擔任《春江水暖》的音樂監制,完成了視覺和聽覺美學上整體性的嘗試。
家族之變
A:是在拍攝過程中摸索出來的。最初就想拍山水,但不是很清楚整部電影如何去呈現山水感。幾個長鏡頭在劇本階段就寫好了,不止最終呈現的那兩個。單個鏡頭好處理,但我們的問題是敘事量比較大,要把故事講清楚、組織好。拍攝前期很擔憂,一直在拿捏這個平衡,如何讓它既有敘事性,又有繪畫的氣質。后來找到了長卷作為突破口。
A:沒有很深入的研究,也是在拍的過程中了解的。其實我們這一代無法欣賞中國傳統繪畫是因為存在認識誤區,想到中國繪畫就覺得是冷淡的,甚至老氣橫秋的。一座山即是千萬座山,其實古人早在幾百年前就把解構主義玩得非常嫻熟了。比如范寬的《溪山行旅圖》,本身就解構了一座山,突破了二維局限,把四維空間呈現在畫面上,相當于七百年后畢加索畫的人物。古人厲害在他其實是很叛逆的、超現實的,不停地在重構時空,但呈現在你面前的時候,又是完全天地自然統一和諧的樣子。這對我們拍這部電影的啟發非常大,對后面第二三卷來說也是新的可能性。
其實非職不比明星好相處,因為這對他們來說就是幫忙的事情。比較特別的是演老三的孫章建,他是我二叔。整部片子上百上千個演員里,他是唯一一個有天賦的,他的天賦在于對表演的欲望。演老大的錢有法雖然戲也很好,可他演得好是因為覺得拍戲很辛苦,而且和自己沒什么關系,就想一兩條過,趕緊拍完走人。但二叔卻沉浸在其中,包括雪地里被抓捕這些辛苦的戲,也不覺得累。所以我也有意想帶他進入這個行業,至少先看一看。他和我一起去了西寧FIRST青年電影展,那真的是他人生第一次集中看了一批藝術電影。不管未來會不會往這個領域發展,他通過電影發現了世界上有一些人是這樣在生活著,都會比以前多一分幸福吧。
攝影 賈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