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3日,當保利劇院傳來接連不斷的掌聲時,標志著史詩巨制《紅與黑》2022年巡演首站在北京圓滿落下帷幕。3月9日至3月13日,超過七千人走進《紅與黑》勾勒的世界中,在初春時節經歷了一場跨越時空和命運的蕩氣回腸的歷險,尋找到藏在歷史深處的幽微人性蹤跡。
《紅與黑》即將踏上巡演旅程,天津、蘇州、成都、西安、寧波、青島……越來越多的觀眾將要在愛情與人性的洗禮中,加入“少數幸福的人”之列。
跨時空對話
《紅與黑》作為司湯達的百年巨著,始終是文學史上一座屹立的高峰,開創了“心理小說”和“現實主義”的先河。 而面對高峰的孟京輝卻秉持著藝術家的勇氣,將挑戰視為一件刺激的事情,讓《紅與黑》中思想與情感的文明之光順著時代蜿蜒而上,在當下重新煥發光彩。
膨脹性延續
《紅與黑》作為一場孟京輝與司湯達跨越時空的對話,不是孟京輝對司湯達的亦步亦趨,而是在精神尊敬之上完成個人的注解和解構,同時注入 尼采、莎士比亞、卡倫·霍妮、席勒、康德、歌德的力量, 讓這個起始于原著的故事以一種延續文明的膨脹性狀態存在,人們可從中采擷豐富的思想果實作為精神滋養。
身份的追尋
我們在社會生活中都面臨最重要的兩件事, 一個是扮演,一個是自我身份的追尋。
《紅與黑》最重要是講述了個人成長和自我榮耀之間的交戰過程,反復的扭結和糾纏促使著于連最后站到了一個新高度,去審視過往的一切。
如果沒有這種身份的追尋與求索的艱難過程,沒有舒適沉淪與奮起抗爭之間的生死抉擇,那相比宇宙人類蜉蝣般的存在也就沒有了意義。
成長史詩
一個人必須成長,有的時候要像動物那樣成長,有時候像植物那樣成長,有時快有時慢,但是都得成長。
《紅與黑》以3小時8分鐘描繪了于連的心靈成長史,但又在起承轉合中映射出歷史車輪的滾滾向前。
每一次微小的心動,每一步前進與退縮,每一場自我的交鋒,都以極具張力的方式清晰地呈現在舞臺上,帶著觀眾離地起飛,奔赴一場不曾有過的成長體驗。
累積與探求
從導演到演員,從去年烏鎮首演到今年北京, 《紅與黑》在時間的累積和加持中越發閃耀著思想的光芒。
孟京輝稱,排練過程中對它有不同層次、不同時刻的完全不同的理解, 它們堆積起來成就了一種探求的精神,從古老當中尋找新鮮,從過去找到現在。
同樣,演員們對角色的認識也得益于一場一場的演出積累,從誤解和偏見中走出,以十足的爆發力和感受力詮釋多層次的人物細節。
超越愛情
量變達成質變,梅婷、張弌鋮、羅歡與空花組共同摸索與累積,以突破極致的表演狀態超越了愛情,也超越了你我。
在梅婷的演繹下,德·瑞納夫人從麻木中掙脫出來,在愛中救贖自己和他人。張弌鋮則以收放自如的表演帶領觀眾走近于連:一個理性、迷茫、真誠、自卑的“人”。羅歡以勢不可擋的能量賦予瑪蒂爾德一種熱情和悔恨交織的特質,在理智和情感間進行殊死較量。“空花組”創造出《紅與黑》的眾生群像,他們作為時代的傾訴者和反對者,將故事推向高峰。
空間拓展
空間的拓展是由百根巨型鋼鐵完成的,眾人穿梭在亦真亦幻的欲望樓閣中,在象征人類智慧卻被囚禁的“大腦”前駐足觀看,目睹精神力量沖破層層束縛在故事間蔓延開去。
當眾作畫
光影布下層層超現實迷霧,音樂傳遞出情緒的秘密和暗語,實時影像讓于連、德·瑞納夫人、瑪蒂爾德交織重疊,一個波瀾壯闊的世紀穿過現實生活如約而至。
孟京輝把戲劇的現實空間感和虛擬空間感合并在一起, 在“當眾作畫”中讓觀眾感知到一個更宏大更神秘更美麗的精神世界。
史詩巨制《紅與黑》不僅是一場孟京輝與司湯達跨越時空的對話, 更是一場觀眾與作品的靈魂交流。觀眾在3小時8分鐘的故事中看到了不同的側面和不同的自己,促使《紅與黑》的詮釋空間愈發充裕。
激烈袒露的表達
豐盛,全方位的充沛:人,語言、形體,繁盛的臺詞和進入的表達;聲,鍋瓦瓢盆、人聲、電子樂,打底的咚咚背景音、圣歌;光影,紅光、畫和臺詞的影像;景,架子樓、雕像、棉絮、書本;色,紅色,余連的紅色、夫人的紅色。于連真是一個復雜的人,真是一個豐富的故事,愛情、道德、階級、權力,對肉體的崇拜,尤其特別喜歡的幾處,演員現場換裝(特別是第一次還有清理現場的工作人員、衣架)、司湯達“真實,殘酷的真實,獻給少數幸福的人”。最后一場三位主演在臺下表演同時在屏幕放大,男主演還以于連身份來到二樓看臺。這是我印象中喜歡的孟京輝,激烈袒露的表達,崇拜真實抵御道德,音樂光影布景不拘一格,充滿自由的想象,確實“先鋒”這個詞形容他和他的劇很貼切(tracyl——豆瓣)
振聾發聵
愛情真的是一件很水仙花的事,對于連、德瑞納夫人、瑪蒂爾達小姐都是如此,他們愛的是他者,還是深陷愛情中自以為卓爾不群的自己?對于在群體中自我獨特性被抹殺的個體而言,為愛而死好像是最簡單的能讓自己異于眾人的浪漫主義方式了。瑪蒂爾達最終像她的先輩瑪戈皇后一樣抱著情人的頭顱,她是什么心情,有沒有被自己感動到?
要是生活像戲劇一樣在高潮中就能戛然而止就好了。戲劇和愛情都是逃避現實的工具啊。
歇斯底里的瑪蒂爾達好像自己。
整部劇好孟京輝啊,需要用這是一部孟京輝的話劇而不是這是司湯達的《紅與黑》的期待去看。群演的怪誕行為、舞臺布景燈光、煽動情緒的音樂、幕布上明示劇情發展的畫作、跟拍攝像投影在幕布上, 一切的表現形式都為了讓這部距今快兩百年小說中的故事變得更為震撼。結尾時關于愛情肉體性欲的討論振聾發聵。(夏日葵——豆瓣)
打破傳統敘事
終于看上了《紅與黑》,如果只有一句觀后感,那就是你永遠可以相信張弌鋮。舞臺通過鋼架完成空間切割,同時用追光把演員圈在框架之中的畫面表達太悅目了。就像在看一幅動態的舒展的油畫,同時又會想起希區柯克的《后窗》。整出戲最喜歡的兩個地方一個是幕布放下,用光影的遠近交織,講述于連和德萊納夫人之間的戀愛;另一個則是身著現代西裝的德·瑞納夫人站在演講臺后面為瑪蒂爾德的分裂做旁白。最后半小時當演員走近觀眾席,用跟拍投屏的方式,完成人物間的對話,幕布上除了灰白兩色之外,只有德·瑞納夫人的一襲紅衣,熱烈而高貴。盡管對孟京輝的種種評價里,總是少不了形式大于內容的聲音, 但這種打破傳統敘事手段的表現方法真的在我的審美上瘋狂起舞,話劇的質感在結尾被推至高潮。雖然就話劇改編而言,我不是很認同以三角戀作為切入重點進行解構,但當張弌鋮高亢中略帶沙啞的聲音忽遠忽近將我包圍起來時,也還是甘愿對幕布上那個深情的譏誚的冷漠的熱切的于連投降。還是非常值得去看,一個非典型空花風的孟京輝話劇。(小小萌x——大麥)
撕碎的愛情
老孟的《紅與黑》188分鐘不停歇
梅婷,我心中的德瑞納,高貴優雅純真勇敢,卻與愛情同歸于盡;羅歡,她就是那個神經病瑪蒂爾德,天使面龐邪魅可悲的靈魂;張弌鋮,精神上的于連,入木三分,但不是我心中的皮囊。鋼架的舞臺,迷幻的燈光,刺骨的對白,莫名的笑點,詭異的銜接… 我不了解那個時代的歷史背景,但能感受到人的偽善,乖張,粗鄙,趨名逐利。德瑞納夫人慢慢掏空了一只鴨絨枕,就像掏空了自己。一把一把的羽毛灑向空中,我抬頭看著射燈光道間飄乎的無所適從的白色絨毛輕輕落向我,一如她撕碎的愛情…(麥子——大麥)
個人藝術解讀
前3/4緊密布局,以紅與黑的故事背景為畫布,悄然將愛情線抽離出來,摒棄了詹森派、雅各賓黨等政治線。眼前一亮的是加入了《奧賽羅》《羅密歐與朱麗葉》的橋段,為人物行為做性格背書。
后1/4突然巨大的能量迸發出來,將前面的絲網收緊。突然意識到,孟導根本沒想亦步亦趨的將司湯達的《紅與黑》一幕一幕搬上舞臺, 而是直接拿過來進行屬于他個人的藝術解讀,即于連、德瑞納夫人和瑪蒂爾德行為的本質到底是什么?是什么驅動了他們這么做的?
答案呼之欲出,是情欲、是嫉妒、是獸性!孟導對這部戲做了弗洛伊德式的精神分析。德瑞納夫人因為肉欲而生恨,又因為恨而回歸愛;瑪蒂爾德因為崇拜個人英雄主義而精神統御肉體,因而顯得神經質;于連依舊是個殉道者,不過他殉的不再是時代與命運,而是情欲,最高的身體情欲——死亡,以死亡換取最崇高的快感,追求最極致的情欲釋放。
隨著于連人頭落地,謝幕,散場。我相信很多人會義憤填膺。可這恰恰是孟導想表達的,不需要那么宏偉的目標,為了愛而死,為了情欲而死,也不枉此生了吧。
TO THE HAPPY FEW PS:張弌鋮秀了一波美聲唱段,懷疑還是師從油管hh;孟導謝幕時候磕到了右腳,單腿蹦著上去的。(Sincere——大麥)
超越以往聲畫體驗
《紅與黑》太值了! 3小時零8分鐘獲得了超越孟氏以往話劇的所有聲畫體驗,極具震撼的光和影子的使用和舞美效果,就像在看一場奇幻哥特劇。四幕最震撼的戲,一是于連和德瑞納夫人的纏綿,在舞臺上可以把情欲戲設計的如此之美,影子配合多媒體屏幕上的歐洲油畫,美得讓人起雞皮疙瘩;二是德瑞納與于連的告別,棉絮在梅婷背后飄飄飛起,脆弱與掙扎感美得讓人想哭;三是于連企圖殺死瑪蒂爾德,配樂和張弌鋮手拿光劍的影子,黑化與瘋狂得恰到好處;四是最后三個主角的對白,大銀幕實時的看到三個主演的微表情,張弌鋮時而如卑微祈憐的小狗,時而如脆弱又高傲的孔雀,最后彩蛋外加空花組最耐聽的唱段。
買了二樓票本來覺得虧大發了,沒想到張弌鋮結尾獨白竟然跑上二樓,十分鐘的大段長臺詞性感的聲音帥出天際了。此外打撈一下瑪蒂爾德羅歡,空花和犀牛沒有太注意到的小護士,竟然有如此強的爆發力和張力,讓我愛的難以自拔。(怪獸紅腸——微博)
喚醒基因記憶
孟老師的紅與黑,麥芽香裹挾著飛濺的啤酒沫撲面而來,德瑞納夫人枕頭里的羽毛眼前飄落,大場景的巨幅光影值得留下每一幀,無奈不能使用大腦之外的方式保存聲光電。粗糲的感官在戲劇舞臺的張力面前完全打開,情緒逐漸拉滿后,大段獨白才得以承接,舞臺只是指引,真正的戲碼是被喚醒的基因記憶,人類永恒的主題,愛。(MrLeft先生——微博)
(部分評論有刪改)
少數幸福
《紅與黑》北京站的演出在接連不斷的掌聲中落下帷幕,全國巡演即將啟程!
走進劇場成為“少數幸福的人”,尋找到關于成長、關于愛情、關于你我的答案。
劇照:KillarB,張悅
跨越世紀的命運史詩
碰撞經典的先鋒改編
解構時空的當代美學
共謀浪漫的炸裂演技
獨一無二的少數幸福
《紅與黑》
2022全國巡演正式啟程!
「 演出信息 」
▼
2022.4.29-5.1 | 天津·天津大劇院
2022.05.06 - 05.08|蘇州·蘇州灣大劇院-歌劇廳
2022.5.13-5.15 | 成都·四川大劇院
2022.5.20-5.22 | 西安·陜西大劇院-歌劇廳
2022.5.27-5.29 | 寧波·寧波文化廣場大劇院
2022.6.10-6.12 | 青島·青島大劇院歌劇廳
武漢、廣州、深圳
開票敬請期待!我們馬上安排!
「 主 創 」
原著:司湯達(法)| 導演:孟京輝 | 戲劇構作:Sebastian Kaiser(德)| 舞美設計:張武 | 燈光設計:王琦 | 服裝/造型設計:于磊 | 音樂總監:華山 | 作曲:華山、王闖 | 多媒體設計:陳旭人人 | 影像設計:馬越 | 音響工程:張欣男 | 導演助理:李華一
「 演 員 」
梅婷 飾演 德·瑞納夫人 | 張弌鋮 飾演 于連·索黑爾 | 羅歡 飾演 瑪蒂爾德 | 李智浩 飾演 市長 | 楊佐夫 飾演 拉莫爾侯爵 | 呂京 飾演 老索黑爾 | 郭炳琨 飾演 瓦爾諾 | 張功長 飾演 神父 | 陳育新 飾演 斯坦尼斯/阿爾塔 | 劉爽 飾演 戴薇爾夫人 | 張亞茜 飾演 艾麗莎 |
現場演奏|EB Virus樂隊:華山、王闖



















營業執照公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