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箭穿心》是一部讓人看起來頗為壓抑的電影,劇中講述了是一對夫妻從幸福走向悲劇的故事。本是一個甜美的三口之家,卻由于妻子的強勢,丈夫的懦弱的反抗,最終發(fā)展成為一個悲劇。
最終馬學武自盡了,李寶莉辛辛苦苦撫養(yǎng)兒子長大,兒子小寶在成年后的第一件事便是與母親劃清界限,將母親趕出家門。李寶莉為家庭辛苦操勞十幾年,最終卻落了個孤獨終老的下場。丈夫去世了,兒子也與她反目成仇,她變成了一個孤家寡人。
文學來源于生活,這部電影留給人們太多的討論點,有的人說悲劇的根源在于李寶莉的強勢,也有的人說悲劇的根源在于馬學武懦弱之后的反抗。還有人說悲劇的根源在于兩人的門不當戶不對。這部電影就像一個現(xiàn)實的婚姻啟示錄,我們在其中的某一個鏡頭總是發(fā)現(xiàn)了自己的影子,我們不是劇中人,卻最終將劇中人活成了自己。
婚姻看似簡單,實則深奧。通過這部電影我總結出,婚姻中有三個錯誤,千萬不能犯。
互不平等的婚姻必然以悲劇收尾
馬學武與李寶莉的婚姻悲劇,性格方面的不合適只是其一,本質上還是他們之間的互不平等。李寶莉自始至終感覺她條件優(yōu)越,年輕漂亮,追他的人都排成長隊,馬學武能娶到她這樣的老婆,那簡直是上輩子修來的福分。她之所以選擇馬學武,也是因為馬學武的老實本分學歷高,期望著他能夠改善一下家族的基因。
二人當初戀愛時,馬學武確實將自己的姿態(tài)擺得很低。我們許多人也這樣,在戀愛時對方的家庭,經濟情況仿佛都不重要,我們也很少聽從別人的意見。仿佛對方就是那個最完美的另一半。為什么說婚姻是愛情的墳墓?其實墳墓并不是婚姻導致的,而是生活中的柴米油鹽導致的。如果兩人經濟基礎良好,每天不用為了家里的瑣事發(fā)愁,我相信他們的愛情沒有那么容易被埋葬。
當兩個不對等的人面對生活中的瑣事時,便會將這種不對等無限放大。李寶莉繼續(xù)保持以往的優(yōu)越感。馬學武雖承擔著家庭的開銷,卻依舊被李寶莉壓了一頭。
在生活中,馬學武自始至終無法承擔一個當家人的角色。他一直隱忍謙讓,而李寶莉卻越發(fā)的強勢。兩人的爭吵多伴隨著生活中的瑣事,李寶莉渴望馬學武能夠為他提供一個堅實的胸膛,馬學武也希望自己能有一些男子漢氣概,享受著妻子的崇拜。但他們好像彼此都無法成為對方需要的那個人。
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
人類區(qū)別于動物的地方在于人類可以交流,夫妻之間更少不了交流,可生活中恰恰會有這樣一種刀子嘴豆腐心的人。她的心是好的,她便認為她的刀子嘴就理應被人接受。而李寶麗悲劇的原因之一,便是由于她的刀子嘴。
馬學武分了新房子,全家人忙忙碌碌的搬家。對于搬家公司臨時漲價,李寶莉繼續(xù)扮演著自己強硬的角色。馬學武見工人干完活,便給他們發(fā)煙買汽水招待一下,李寶莉憤怒了,當著工人的面開始指責丈夫。話語極其刻薄,一點面子都沒有給他。男人是需要面子的,但李保莉給予馬學武的關懷,恰恰少了這一項,她每日只是像個老媽子一般照顧著他們爺倆的起居,自己在外面也累死累活,為了這個家庭打拼。
馬學武在搬完新家的當天晚上,便向李寶莉提出了離婚。李寶莉繼續(xù)著自己的強勢,聲稱馬學武憑什么要跟我離婚?又將他們談戀愛時的事情數(shù)落了一遍。李寶莉繼續(xù)保持著自己的高姿態(tài),馬學武無奈之下便找了一個溫柔體貼的小女人。
馬學武想要通過這種方式來反抗她,想要在這個家庭中獲得應有的尊重。但我覺得他這種方式并不十分明智,感情不和兩人可以交流,而不是通過這種方式來解決問題。硬碰硬從來不是解決問題的方法。馬學武在與周芬去小旅館被李寶莉發(fā)現(xiàn),并舉報二人存在不正當交易。
李寶莉在看守所將馬學武領了出來,馬學武的反抗被李寶莉鎮(zhèn)壓。馬學武重回家庭,如果李寶麗能夠守住自己的性子,發(fā)現(xiàn)自己的問題,這個家庭依舊可以繼續(xù)下去,以后的悲劇也不會發(fā)生。但是他沒有依舊時不時的對丈夫冷嘲熱諷。馬學武因為作風問題下崗,僅有的尊嚴也被撕得粉碎,受不住打擊的他選擇了跳江自盡。
男人也需要呵護,尤其是當他脆弱時,假如李寶莉可以溫柔一些,或許他們的悲劇便不會上演。
愛情不只是柴米油鹽,還要有詩和遠方
當褪去青澀的外表,遭受生活的磨礪。仿佛生活中充斥著的全是柴米油鹽,往日的溫情不在,每天考慮的便是家庭的柴米油鹽。這樣的生活一日復一日,仿佛一眼望到了頭。李寶莉對于兒子的關愛,永遠就只是那句作業(yè)做完了嗎?對于馬學武他總是那樣的盛氣凌人,這樣的生活無形中是會讓人窒息的。
馬學武因為受不了這樣的日子,而選擇與李寶麗離婚,但最終馬學武沒有成功。他經歷了周芬的溫柔之后,他再也無法長時間忍受馬寶莉的言語暴力。分新房搬新家,這樣開心的時刻也被兩人弄得一地雞毛,生活仿佛已經沒有了詩和遠方。
因此對于我們來說,生活不止眼前的茍且,還要有詩和遠方的田野。一家人對未來充滿希望,夫妻之間舉案齊眉相敬如賓,才能享受生活的樂趣。但這樣簡單的道理許多人都知道,可能做到的又有幾人呢?
后記
這個電影的精彩之處便是他可以借助李寶莉一家的悲劇,映射出中國家庭的悲劇。我們在看這部電影的時候,不應該只停留在李保莉是否太可憐,馬學武是不是應該負責任?我們應當反思的是這樣的錯誤,我們是不是也在犯?
藝術來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我們在看這些文藝作品的時候,如何能夠反思自己的行為,如何為自己注入新思想,新活力,才是我們更應該思考的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