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部《不完美的她》不斷刷屏。
周迅+趙雅芝+惠英紅=必須要看。
三個平均年齡57歲的“戲精”,演三個不同的母親。
趙雅芝演拋棄周迅的原生母親,隱忍而無奈。
周迅的表現穩定,將一個受過童年創傷的崩潰的母親演得分外糾結。
但最令Gigi感到心頭一顫的,還是
惠英紅
的表演,爆發力十足。
她是周迅的養母,連說話小心翼翼的試探都特別出挑有戲。
看著不愿面對自己的女兒,笑著笑著就哭了,精準,復雜。
影后級別的發揮,對惠英紅來說,也算情理之中。
大家給她送上的評價,是
“總能把手中的牌打出王炸。”
Gigi覺得,這句話用來形容她的人生,比描述她主演的作品,更有味道。
她的故事,遠比所有的電影傳奇動人。
惠英紅是真正的
“公主身”
,她自己也一直這么認為。
祖上顯赫,是
正滿黃旗葉赫那拉氏
,曾經家境厚實,真大戶人家。
即便戰亂逃到香港,父親仍能拿著七八箱金條,買下太子道一大半物業。
但好景不長,父親賭博被人所騙,
萬貫家財一場空,那時惠英紅3歲。
家道中落后,其他小妾一哄而散,作為童養媳的母親倒成了頂梁柱。
一家八口,一夜從“貴族”淪為乞丐。
而所謂的“家”,就是貧民窟,漏雨棚,后來臺風一刮,連草棚都不剩。
好的時候醬油拌飯,大多數時候,吃一頓餓三頓。
無奈之下,四個大孩子被賣去學戲,在打罵中換吃的。
后來哥哥惠天賜被打怕了,遇到一個演戲的機會,太努力過度減肥,導致猝死。
惠英紅則隨母乞討,每天沿街十幾個小時。
父親臉皮薄,不愿意討飯,只能吃惠英紅討回的剩飯,邊吃邊落淚。
惠英紅說:我的人生缺了一塊,我沒有童年。
什么歡樂,游戲,飽飯,通通沒有。
她比所有孩子都成熟,能準確辨認出迎面走來的人會給她一塊錢還是一巴掌。
觀人識色,見機行事。
從3歲到13歲,飽受冷暖欺凌,見慣離合悲歡。
“公主身”與“下人命”,就這么戲劇般的出現在她身上。
惠英紅的人生轉折點在她的年齡增長。
是的,外形姣好,矯健伶俐又是上天給她的一份禮物。
13歲,她在街上常會看到電影海報,光鮮亮麗的人在畫中。
“我好想成為他們那樣的人。”
一次偶然的機會,舞團招人,她不顧勸阻入了夜總會當舞藝員,不是做好看的舞娘,而是舞獅。
一個年輕小妹,每天頂著十幾斤重的獅頭,跑上跳下,不喊辛苦。
上午要打工,下午舞獅,還要抽時間去碼頭的紅燈區賣口香糖。
就是在這樣的摧殘和折磨下,惠英紅埋頭苦練,才藝雙全,小小年紀就具備英武的“打女”氣質。
姣好的藝術外表下,根本看不出貧窮的味道。
她學京劇,練舞,后來還舞刀弄槍,十八般武藝。
而后來我們看到她穩準狠又霸氣的打斗,都暗藏了當年學藝的血淚。
苦歸苦,她的目的很明確:
要擺脫貧困,要改命。
終于,一年半后,來看表演的有一位貴人,著名導演張徹。
一眼看到了領舞的惠英紅,當下就問她要不要演電影。
14歲的女孩又哭又笑,瘋狂點頭,盡管只是個小角色。
后來她對自己說道:
“我是小貓,也有點像風像水。我想成為一個十全十美的女人。”
童年缺失的,未來總能自己掙回來,她堅信。
惠英紅的第一個角色,是《射雕》的穆念慈。
楚楚動人,打起來又靈活過人。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正是武打片開始繁盛的年代。
惠英紅成為第一代“打女”,并為將來的動作女演員樹立了一個極高的典范。
給了她這個機會的,其實是劉徹身邊的動作導演。
他看她打起來十分利索自然,給她開了
每個月500元的補貼,專門做“打女”。
惠英紅自然十分高興,打得更賣力了。
有一次劇組安排的替身不敢上,惠英紅:
我自己上。
此后,她再沒用過替身。
從16樓跳下去,鋼片直直插進她的后背,眼睛都不眨一下。
手術剛做完不久就上場開打,在
毫無準備之下腹部被重打40多下。
至于鼻梁骨折,渾身淤青,對她來說已經算家常便飯。
咬咬牙就過去了。
惠英紅說:
我必須挨打,因為你不挨打馬上就會有別人頂上去。
第一代“打女”,真的是拿命博出來的,關鍵是她還能打得特別好看。
《霸王花》成為一代人的經典記憶,漂亮會打。
又美又颯,有睥睨天下的氣勢。
《長輩》更讓
22歲的她成為金像獎第一位影后
,風光無比。
誰不愛她,渾身都是膽。
當然,惠英紅也失落過,在劇組,她被叫“男仔紅”。
走在街上被認出來,男人們會跟她挑釁:
你很能打,我們打兩下?
惠英紅心想:
”大家都認為我強悍、霸氣,我心里很不高興,我是一個女生,還那么美。”
可人紅得再烈,也有逆風的時候。
九十年代,隨著香港文藝劇情片的崛起,傳統的武俠片日漸衰落。
曾經的一代打女,突然成了
“影壇棄女”。
曾經一天到晚都在各大劇組奔忙,后來走到哪都被嫌棄。
分來分去也要不到一個配角來演。
從底層爬到頂端又墜落的感受,誰試誰明白。
她索性退圈開了美容院,
整整五年沒戲拍。
盡管那五年比她拍戲賺的還多,但她就是不開心。
平時在店里靠打牌發呆度日,終日如此,積壓出抑郁癥。
35歲的一天,惠英紅在家中寫了遺書,吞下了30多片安眠藥。
不幸中的萬幸,她的朋友及時趕到,將她送去急救。
后來她回憶往事說到:這是我做過最錯的事情。
身邊的好友紛紛寬慰她,帶她接受心理和藥物治療,讓她走出陰霾。
接下來一年的時間里,她都在說服自己自信起來,重新回到最強的時候。
她明白,
只要你能生存下去,什么困難都會消失的。
事實上,將自己的姿態重新調整是面對打擊的一個辦法。
惠英紅開始在TVB劇中演一些角色,無論大小。
一路打過來,她發現自己不打就不會演了。
那不如沉下心來真正演一部好戲。
從哀怨的婦女,到深宮的奸妃,喜劇正劇好人壞人,都演。
在這個過程中,她在找當一個真正演員的感覺。
她說:
“只要你給我一天的時間,我站在那邊,我肯定會讓所有人看到,我回來了。”
惠英紅的回歸非常強勢,她以一種久經沙場的霸氣姿態,彰顯著黃金時代女演員的英氣和尊嚴。
2009年,惠英紅在電影《心魔》中演了個酗酒溺愛孩子的媽媽。
這個占有欲極強的角色,癲狂而變態,可怕又悲允。
惠英紅演起來真出神入化,
拿下金像、金馬、亞太影展三大影后。
距離她第一次拿獎,已經27年。
屬于她的影壇芳華重新綻放,像開了掛一樣的有魔力。
讓她再拿影后的《幸運是我》,演患有癡呆的芬姨,這個角色時她參照了當年患病母親。
那種世俗的戒心,獨處的頑韌。
面對驚嚇時的故作鎮定,處于迷失時的驚慌失措,都被她演得渾然天成、入木三分。
她又一次站到了影后的位置上。
被奉為表演杰作的《血觀音》,則是一個陰狠,笑里藏刀、心懷鬼胎的母親。
這個角色的聲音、笑顏,都被她拿捏得一絲不茍,
一笑都令人心涼。
只要她擔綱主演的電影,幾乎沒有失手過,
精湛的演技讓家里的獎杯都不夠放。
但影后的褒獎,對惠英紅來說,是激勵,更是魔咒。
第一次拿金像獎影后時,父親病重去世,留下遺言:
“你做任何事情 爸爸都相信你是最好的。”
第二次拿金像獎時,演患過老年癡呆的母親,得獎時她淚如雨下。
這種人生的大喜大悲時刻,相伴而生,實力很重要,運勢也很重要。
究其根源你會發現,
是苦難造就了她的演技。
她有過很多次放棄的時刻,但最后還是站起來說:
我屬于電影屬于演戲,電影才是我最想要的,演員才是我最想做的。
你可以騙一萬個人,但不能騙自己。
只有吃過苦,才知道什么是甜。
一個人不可能永遠在低谷,現在的一切都是她堅持下來應得的。
有人說:
她是香港黃金時代余暉里,最后的女主角。
章子怡則說:她就是一個“神”。
年過60,如果說惠英紅還有什么未了的遺憾,那可能是愛情吧。
她談過一些戀愛,但最終還是獨身,
她心里放不下的,是等不到的那個人。
少女時期,她在碼頭賣口香糖,遇到一個混血水兵。
十八九歲的年紀,高高帥帥,天天都來買她的口香糖。
在男孩去越南打仗的前一晚,他跑去找惠英紅。
真摯地問她:
I love you用中文怎么說?
惠英紅一字一字告訴他:
我——愛——你。
男孩摸摸她的頭說:
我愛你,too.
第二天,他就走了,再也沒有出現,也許回國了,也許被打死了。
這好像是人生的小插曲,但是惠英紅一直都沒有忘記。
最浪漫刻骨銘心的愛情總是誕生于動蕩時代。
她說:如果他回來找我求婚,我一定會答應的。
很多年后她形容這種感覺:
“可以說是初戀吧。”
有點害羞,但眼睛明亮動人,一個人為這段感情落淚。
“我還記得他的樣子,就算他怎么樣老,我希望他會給我寄個信。”
在風雨飄搖的人生里,一點甜記了一輩子。
一直到她功成名就,有次在紐約領獎,臺下坐著很多美國老兵。
她說:
誰去過灣仔?問問你們身邊的老兵,如果有的話,問他們記不記得一對辮子的小姑娘。
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里人。
年輕入行時,惠英紅認為自己將出現在各種海報上。
60歲,她真的成為華語影壇最出色的演員之一。
也可能是最具韻味的女演員之一,她去年的泳裝照實在的驚艷無數人。
芳華不逝,風韻猶存。
她是幸運的,趕上了港片的黃金時代,并用毅力和韌勁抓住了轉瞬即逝的機會。
她又是不幸的,所有的成就都架在曾經的屈辱與苦難之上。
以至于如今的她對一切看得平和而堅定。
在公眾場合看到她,總是神采飛揚,氣質與精神永遠年輕。
她50多歲時還在拍動作片,前兩年因為膝蓋徹底不能打,宣布從動作片退役。
她說她沒有任何壓力,和妹妹住在自由的家里,養了一只小狗。
平常工作拍戲忙,回到家不化妝不打扮,穿著睡衣慵懶的躺在沙發上。
無聊時跟狗狗說話,她覺得已經是人生最幸福的時刻。
而且惠英紅還是生活十項全能選手:
煮飯、打毛衣、繡花、畫畫......一點都不無趣。
早年自己經常全身酸痛,還考了
專業按摩治療師牌照,還進修了醫學科。
另外還去做了
心理科治療師,
她形容自己很喜歡很愿意照顧關心別人。
她曾說:
到如今這個年紀,我已經習慣了我的人生充滿遺憾。
“我沒有童年;沒有上過一天學;青春期的時候,人家談戀愛,我也沒有;該結婚的時候,我又沒有;該有孩子的時候,我依然沒有。”
那又怎樣。
“我相信在一個孤島里面有10個人,最后活下來的肯定是我。”
回望惠英紅的人生,大抵是先失去很多,再用半生時間,得到更多。
能挨得住苦,愛惜羽翼,等風來了,就起飛。
這是她最美好的地方。
最后,想起香港金像獎終身成就獎得主楚原的一番話,恰如其分裝點了惠英紅的故事:
人生大概都是失意多,如意少啊。
但是“人生”這兩個字,就是“歡聲”同“淚影”四個字砌的,沒什么奇怪的。
任何人,無論你昨天多風光,無論你昨天多失意,明天起身的時候,你一定要做個人。
生活下去,明天總比昨天好,這就是人生。
當你回首往事時,不因碌碌無為而悔恨,不因虛度年華而羞恥,那你就可以驕傲地說,你不負此生。
部分圖片 / 網絡
責任編輯 / 金田二
編輯 / 鈕祜祿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