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名:曲直
隨著年代大劇《人世間》落下帷幕,討論度也愈加激烈。
據不完全統計,該部電視劇吸引了超過全國3億人觀看,顯然,這是一次天花板級別的創新高。
豆瓣的評分也達到了8.1分。
演員們精湛的演技,催淚的劇情,年代感十足的場景,無一不讓觀眾發出一致好評的聲音。
而所有的熱點也集中在周家人身上。
大家心疼于周秉坤的老實巴交,負重前行,默默承擔,同時也謾罵著精致利己主義的周秉義、周蓉。
但是,我想圍繞著周秉坤身邊的發小們,也是劇中不可忽視的人物。
主角的精彩程度,往往也得益于配角的珍貴。
劇中喬春燕夫婦,便是值得我們商榷的人物。
01喬春燕的迷失之路
喬春燕作為周秉坤的發小,知根知底,性格強勢潑辣。
從明著暗戀周秉坤,到因一個口琴便轉戀上曹德寶。
最重要的是,只用了一天的時間。
速度快的讓人咂舌,卻也符合喬春燕這風風火火的人設。
而這段劇情的鋪設,其實也會后續喬春燕的黑化埋下了伏筆。
那個年代,口琴是稀有的,一個會吹口琴的人,就像早期在學校里會彈吉他的人一樣有魅力。
藝術的氣息在曹德寶身上閃閃發光,迷了喬春燕的眼,此時的周秉坤是誰對她來說已然不重要。
也許真的是魅力,也許是喬春燕的虛榮心在作祟,這個時候誰也注意不到。
真正顯示出端倪的,也許是從喬春燕歷經幾起幾落的工作打壓變動后,才逐漸顯現出來。
在洗浴中心擔任副經理的喬春燕,目睹非法買賣,反勸于虹,犯不著和錢過不去。
在婦聯的福利房被收回后,為了從洗浴中心總經理獲得新房權利,牽線搭橋,收買龔維澤。
讓洗浴中心能夠在檢查部門眼皮底下,次次躲過突擊檢查。
一樁樁,一件件,逐漸讓喬春燕迷失了本心。
從婦聯退房,到違法被抓,到假意無錢可借,再到最后拆遷示威要房,一步錯,步步錯。
可她依然固執地認為是周秉坤欠她的。
這是人格上的偏執,別人對她好是應該的,稍有拒絕,成了無法接受的傷害,甚至覺得整個社會對她都是不公的。
我們不是喬春燕,我們也不能是喬春燕。
喬春燕的路,也警醒了我們人生不該走的幾條彎路。
02人生不該貪得無厭,縱欲無度
人類是一種貪得無厭的生物,卻忘了最初其實只是為了生存。
人一旦無法擺脫貪得無厭的自己,難免犯下罪行,最后瑯珰入獄。
糊涂可以變清醒,清醒也可以成糊涂。
我們應該時時提醒自己。
劇中喬春燕在最后光字片拆遷時,肆無忌憚地冒充無房者,在人均住房面積已遠超標準的情況下,依然選擇示威、惡意舉報等方式,妄想獲取更大的收益。
這不是貪得無厭嗎?
在當時那些光字片發小中,喬春燕顯然生活水平是最高的。
可她依然不懂的知足,放任自己無邊的貪污,不顧朋友間的情義,只為滿足私欲。
楊絳先生的文章《一百歲感言》里寫道:“保持知足常樂的心態才是淬煉心智,凈化心靈的最佳途徑”。
知足才能常樂,知足才能放平心態面對這個物欲橫流的社會。
一花一世界,一沙一天堂。
03人生而平等,不該有過多特權思想
現實社會中,擁有特權思想的人不在少數。
看個感冒,需要托人在醫院找關系,搞特權。
上個學,需要托人在學校找關系,搞特權。
找工作,需要托人在單位找關系,搞特權。
特權思想幾乎充斥著社會的每個角落。
只要有特權,所有的事都能特事特辦。
然后過多的特權,無形中卻擾亂著社會的正常運轉,公平與效率難以存活。
劇中喬春燕無論碰上大事小事,第一反應永遠都是找關系。
要么找周秉坤當官的哥哥周秉義,要么找龔維則。
把凡事愛找關系的社會人,描繪地淋漓盡致。
與其說這是喬春燕的心思,不如說這是在影射如今愛走關系的人。
過多的特權思想也許會讓你得到一時的利益,卻容易在無形中迷失方向,失去自我。
也會讓你身邊的朋友逐漸對你敬而遠之。
04人活一輩,不該丟失感恩之心
當喬春燕家面臨困難的時候,周秉坤同樣伸出了仗義之手。
后來日子過好了,貪欲讓他們想要通過非常規手段獲得更好的時候,周秉坤清醒得拒絕了。
此時,喬春燕非但沒有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反而一通埋怨。
犀利的言語,怨恨的表情,怒氣地甩手而去,全然忘了在自己最困難的時候,周秉坤并沒有忘記他們。
借用周秉坤回懟的一句話:“沒飯吃應該幫,沒肉吃就是你自己的問題了”
人生確實不易,人人生來如螻蟻,卻可生如蟻而美如神。
需要生存,需要學習。
感恩之心同樣也是我們需要學習的一種能力。
對于幫過你的人,心懷感恩,而不是一味地變本加厲地索取。
這是一種基本的自我清醒。
任何一個愿意伸手幫你的人,哪怕再微小,也是你人生中的貴人。
愿面對生命中所有路過的人,都有所珍重。
關鍵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