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男明星老去的歸宿均是“本山化”,前有吳彥祖后有張震,都未能避免。
但有一個男人,卻逃過了這個魔咒。
他就是周潤發,近期已經66歲的發哥出席活動,一席白發卻魅力不減當年。
不僅身材筆直,而且舉止談吐間皆是當年那個樣子。
正如網友所說,雖然是白發,但身形依舊帥氣啊。
還是那個出場帶BGM的男人。
是的,周潤發的帥從年輕到老去,從來都沒有變過。
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香港,有一句流傳甚廣的俗語:“再紅紅不過鐘楚紅,再發發不過周潤發。”
簡單的一句話,足見當年周潤發的影壇號召力有多大。
而令他在電影界一戰成名的影片,只有一部。
也正是這部,讓我們見識到了他顏值巔峰時期的演技有多好。
他曾回憶道這部影片:
“我在香港拍了70多部電影,只有它是一生難得遇到的好片,七十分之一的機會”。
他口中的它就是——
《英雄本色》
對于這部影片,相信廠長無需再多費口舌。
想必,這部片子的每一個場景大家都已經爛熟于心了,畢竟在網友心中它已經是香港黑幫電影的代表作!
香港《電影雙周刊》評選世紀100部最佳港片,《英雄本色》排名第一。
在香港影評人評選的香港百部佳片中,該片亦是第一名推薦。
對于香港黑幫片來說,它算是開創者。
直至后來的《無間道》、《槍火》無不是變換角度重復敘述著同樣的江湖義氣,家族恩怨,男兒尊嚴。
豆瓣Top250,好于97%的動作片,好于96%的犯罪片,這些數據就是最好的口碑。
在獎項方面,更是橫掃臺灣金馬、香港金像獎的提名,并包攬了那一年的金馬、金像影帝的殊榮。
有趣的是,金像獎把影帝給了小馬哥周潤發,臺灣的金馬獎則把影帝頒給了戲份同樣吃重的豪哥狄龍。
一部電影,兩位主角分獲影帝,縱觀整個香港影史上都可以說是罕有。
在當年,它可以說是橫空出世,斬獲3465萬票房,打破香港本土票房紀錄,穩壓嘉禾《富貴列車》,奪得了86年的年度票房冠軍。
它的出現不僅讓香港和大陸為之傾倒,更是風靡日韓,連風衣墨鏡都賣到脫銷。
就連知乎話題“香港電影《英雄本色》對當時韓國有多大影響?”
熱評第一都是:韓國票房第一的電影《極限職業》里面響起張國榮的《當年情》。
不僅如此,在內地導演賈樟柯的《三峽好人》鏡頭中我們也曾看到“小馬哥”的身影。
片中他叼著火柴棒,模仿電影里的“美鈔點煙”,那一刻,夢回《英雄本色》。
不得不承認,這一幕就是《英雄本色》的經典一幕。
而周潤發在本片中更是功不可沒的存在。
時隔36年,該片在很多人心中依舊是一絕,但在廠長看來,《英雄本色》有“雙絕”:
義絕、美絕。
在本片中,有吳宇森電影中最讓人感動的兄弟情義,也有吳宇森暴力美學的極致呈現。
而把暴力美學推向完美的一場戲便是周潤發在臺灣的一場刺殺戲份。
從他把槍藏在了花盆中,就向觀眾暗示了即將出現的危險殺機。
為了能替兄弟報仇,他混進楓林閣殺人,以女人為幌子,在談笑風生間把槍藏于樓道里一個個花盆里。
注意,此時他的笑意還凝固在臉上。
但下一秒眼神就已經完全變得兇狠。
這就是一個演員的魅力,從笑變得兇狠,只需幾秒鐘,而他一人面對十數人,也不曾有任何遲疑,當拔出槍的一瞬間,就將暴力美學發揮到了極致。
尤其是他被暗槍所傷拖著長長的一條血跡,慢鏡頭表現他身上的彈孔不斷涌出鮮血。整個畫面儼然一場奇異而優雅的舞蹈表演。
這段戲一氣呵成,幾次反轉驚心動魄,靠飯店的一條走廊和一個包間就完成了華語電影史上最令人難忘的一次刺殺。
所以有不少人感嘆:
發哥演技真是精湛,難怪能以男三號的身份在《英雄本色》強行斬獲最佳男主角啊!
是的,在最初,小馬哥這個形象其實是并不存在的,劇本原本設定的是一個大佬的男主和他的警察弟弟的恩怨沖突。
英雄本色的最初人選定的是鄭浩南英文名“Mark”,但是他的行程排不開,導致好多鏡頭都沒有辦法完成拍攝,作為導演和制片人,便設立了一個新的角色讓劇情更加連貫,這個人就是小馬哥。
這是一個銜接劇情的角色,但由于周潤發的出演太出色,導致導演不斷地給這個小角色加戲,最后劇情反轉,小角色成就了主演,完美逆襲。
他該忍則忍,該發則發,該笑便笑,該哭便哭,讓小馬哥這個角色活了起來。
他之所以能憑借配角一步步逆襲成影帝,靠的不是顏值,也不是打戲。
而是兩場文戲,令廠長印象極為深刻。
當大哥耍威風誰都會演,可是英雄落寞之時的辛酸只有他能演的出來。
曾經是他塞錢給小弟花,但坡了腳之后的他卻備受小弟凌辱,不僅要為小弟開車門,還要撿小弟撒在地上的錢········
除了給錢的這一幕,還有在酒吧,同樣的場景。
之前的聚會,跟班小弟還沒小人得志,是小馬哥拍著他的肩膀。
可現在,他卻拍著小馬哥的肩膀。
要知道,這場戲劇組是在同一天,拍了幾年后重聚的情景。
兩人關系已經發生了顛倒,演員需要在一天內立刻調整情緒和表達方式,這對演技是極大的考驗。
慶幸的是,周潤發完美的詮釋了角色地位的天翻地覆,把大哥落寞的場景演繹得讓人心疼,憐惜。
有人說,遇見《英雄本色》是他的運氣。
但我想說,他有這個實力,要不然也不會把一出配角戲演成了主角。
電影里,小馬哥說:
“我等這個機會等了3年,不是為了證明我比別人強,只是要證明我失去的東西,我一定要奪回來。”
現實中,第6屆金像獎頒獎典禮上,周潤發上臺說了同樣的一番話:
“我等了3屆,為何在今晚我沒有心理準備,穿得最隨便時才得到這個獎。”
周潤發真真等了三年,1984年開始入圍,每每落敗。
那一年的金像獎舉行當日,他還在澳門和鄧光榮拍攝電影《江湖龍虎斗》,他以為自己肯定拿不了獎。
所以收工以后,便匆匆趕往頒獎典禮現場,連禮服都沒時間換。
命運捉弄人,可偏偏就在他穿的最隨便之時就拿到了影響自己一生的獎項。
香港金像獎的影帝對于當時的他來講真的太重要了。
那一年,周潤發31歲,正處在個人事業的最低谷,雖然在電視劇領域有《上海灘》的火爆,但在電影市場上,他卻被稱為“票房毒藥”,拍一部撲一部。
甚至有個說法,有制片人特地拜托導演:請誰都好,就是不要請周潤發。
但他卻用實力向大家證明了,他并不是票房毒藥。
憑借配角依舊可以拿到影帝,這就是他,周潤發。
一個被吳宇森稱為整個香港拿槍最帥的男人。
英雄遲暮,俠義永存,36年過去了,他依舊是我們心中最帥的小馬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