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走出影院時,都被影片中詮釋出的自強精神所打動。
這部電影的導演曾國祥,以幾個不同家庭的孩子,在面對挫折和壓力時,所表現出來的不同態度,為觀眾講述了一個關于少年成長的故事。
懦弱VS自強,是孩子之間承受挫折心理的差異
在影片的開頭,就給予我們一個強烈的震撼,高三女生胡小碟在課間,從樓上一躍而下,并由此揭開一個校園暴力的殘酷真相。
所謂校園暴力,不僅僅是她曾經遭受過的身體欺凌,還包括她在遇到困境時,同學們冷眼旁觀所表現出的冷暴力。
胡小碟曾在絕望中吶喊:“你們為什么不幫幫我?”然而,沒有人回應她。
可陳念在遭遇欺凌時,從來沒有怕過,哪怕打不過,眼神里傳遞出的不屈,也讓欺凌者為之一震。
胡小碟和陳念的不同結局,還源自于她們人生信念的迥異。
從一開始,在遇到校園欺凌時,胡小碟表現出的態度是逃避,而陳念的反應態度是抗爭。
在心理學上,將自我設定的態度稱之為“皮革馬利翁效應”,又稱為自我實現預言。也就是說,當我們對自己有了一個期望目標后,之后的所有行為就會朝著這個方向。
陳念對未來心懷期望,她希望可以通過高考,考入最好的大學,實現自己心中的夢想。
她在給遠方的媽媽打電話時說:“曙光就在眼前,你可千萬別掉鏈。”
有同學在課間惡作劇,將一灘紅墨水灑在她凳子上,等著看她的笑話,陳念看了一眼,始終倔強地站立,面對老師疑問時,她勇敢地揭露了被欺凌的真相。
什么是內心的強大?
電影《鎮魂》里有這樣的解釋:
陳念心中始終懷著對未來的憧憬,所以,她的人生之路與胡小碟完全不同,即使遇到再大的困境,也能看到未來的曙光,并一步步為之努力。
尊重VS強權,是家庭教育之間體現的差異
孩子受到壓力表現出不同態度的背后,暴露出來的也是家庭教育理念的差異。
陳念的媽媽努力掙錢給她攢學費,雖然沒有陪伴在女兒身邊,但她在精神上是支持女兒的。
當女兒問她:“你相信我可以考上最好的大學嗎?”
她一點都沒有猶豫就說:“信,我信,我女兒是最棒的!”
對女兒無條件的信任,體現出的是心理學上的“自我認同”,著名心理學家埃里克森曾說:
“自我認同的形成,并不是成長經驗的累加,而是在遇到問題時,父母給予我們的人生信念和價值觀,孩子在整合之后所表現出的一種態度。”
當一個人形成了“自我認同”,也就意味著,她內心明白了自己是一個怎樣的人,對自己的未來和社會關系,都有了一種相對穩定的認知。
在這種情況下,與其說陳念是勇敢的,不如說是她看到相同遭遇時,所產生的同理心,讓她愿意伸出手,幫助身邊可以幫助的人。
相比之下,欺凌她的同學魏萊卻是一個看似強硬,實在軟弱的女孩。
魏萊生活在一個條件優越的家庭,從她家里擺設的一張張獎章來看,從小到大,她一直是努力學習的孩子,而魏萊雙重性格的背后,也可以看到她父母強權教育的影子。
因為一次高考失利,父親一年都沒有跟她說話,而母親對她處處要求完美,哪怕明知魏萊犯了錯,也不愿承認現實,而是反駁警察:“那些孩子心理素質也太差了吧。”
在父母的影響下,魏萊做事只考慮自己,完全沒有共情能力,這種行為在心理學上稱之為“心靈沙漠化”。
“心靈沙漠化”是指心理缺乏愛心,而導致的一種對外界和自我的漠視,這樣的孩子本身缺少來自親情的關愛,使她對別人變得多疑敏感,遇事很容易產生敵對情緒。
但這樣的她,內心是極其脆弱,當得知事件曝光后,她一下子就慫了,“撲通”一下就跪倒在陳念面前,請求原諒。
通過陳念和魏萊的對比,我們可以看出,尊重孩子比強權教育更有效,也更能幫助孩子建立獨立的人格,對未來的人生產生更良好的影響。
教會孩子保護自己的能力,和走出挫折的勇氣,才是父母給予孩子的最好禮物
在生活中,很多父母擔憂孩子的安全,有的教孩子學會忍讓,有的教孩子以暴制暴,其實,這些方法對孩子來說都不合適。
過度忍讓的孩子,會因為委曲求全而變得懦弱。
以暴制暴的孩子,會在潛移默化中形成“攻擊性人格”。
這兩種方法,都會給孩子的成長帶來隱患,那么,在孩子遇到欺凌時,到底該怎么做呢?
1、強化孩子的體能訓練
孱弱的身體,虛弱的意志,是孤僻與內向個性的源起。
幫助孩子強化體能訓練,不僅能帶來強大的自信,也可以幫助孩子在必要時,有能力保護自己。
2、訓練思維,遇事有獨立主張
很多孩子一旦被欺凌,就容易發生第二次,第三次事件,教會孩子獨立的思維,可以在第一時間做出反應和求助,而不是被動挨打。
在事后,也能夠把話說清楚,能夠把事兒說明白,有條理表達自己的訴求,徜若能做到這點,就獲得了主動反擊的能力,自然也不會再遭受到欺凌。
3、訓練心智,避免陷入羞忿情緒
被欺凌過的孩子,往往會帶來本質性的否定,引發內心巨大的難堪與羞忿,很多孩子也因此自暴自棄,學習成績一落千丈。
但是我們要明白,生活中曾經的痛苦經歷,也會讓心智變得強大。
教會孩子勇于面對內心的羞忿情緒,就能坦然面對自我,獲得源源不斷的強大力量。
就如影片中陳念老師對她的鼓勵:“路上總會有陰影,但抬頭總會看到陽光。”
一個人內心的真正強大,從學會保護弱者開始。
在影片的最后,陳念送自己的學生回家,用自己的能力,保護幼小孩子的安全,這樣的她,渾身散發著一種自信的光芒。
而這也是導演曾國祥想要闡述的教育理念:只有讓孩子遇到問題時,有保護自己的能力,和走出挫折的勇氣,才是父母送給他們最好的禮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