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寒和郭敬明應該在一起嗎?
華東理工大學曾經(jīng)舉辦過一次關(guān)于郭敬明和韓寒是否應該在一起的辯論。
而這場用“尖銳”這種激烈字眼的辯論,極其精彩。
視頻一經(jīng)流出,便吸引了眾多網(wǎng)友的關(guān)注。
為什么這兩個人會被華東理工大學放在一起辯論?
為什么是“該不該在一起”這個主題?
似乎這兩位天才作家的名字,一個世紀一次,總是被放在一起比較。
他們都是作家,而且都年輕有名氣。
同在一個影視圈,“全能”。
可以說他們有太多的共同點。
所以難免被大家比較。
從小說到今天的電影。
郭敬明和韓寒似乎一直在互相爭斗,誓要爭奪高低節(jié)奏。
于是兩人被網(wǎng)友戲稱為“上海"的無愛”。
現(xiàn)在兩人已經(jīng)“相愛相殺”“明爭暗斗”了近二十年。
韓寒從一個桀驁不馴、傲慢自大的少年成長為一個理性成熟的導演。
而郭敬明,則丑聞纏身,聲譽下降,成為眾矢之的。
為什么兩個起點相同的人,現(xiàn)在的現(xiàn)狀卻“完全不同”?
1.年少成名的“狂妄”天才
他們的故事源于“新概念”作文獎。
1999年,韓寒在第一屆新概念作文比賽中獲得一等獎。
兩年后,郭敬明獲得了第三屆“新概念”一等獎。
兩人的“隔空緣分”就這樣開始了。
兩人都沒想到,起點相似的他們會有20多年的“人生糾葛”。
從作品到性格都被大家比較。
這就是戲劇性的“愛與殺”。
韓寒出生在上海, 大都市,的“郭敬明夢”
所以我的家庭在大富,并不昂貴,但也是一個小康家庭。
我的父親是一位學者。
在因病從師大,華中退學后,他成了一名編輯。
這使韓寒從小就接受了文化的影響。
我也繼承了父親熱愛寫作的天賦。
但這樣一個“天才”少年,并不像大家想的那樣沉迷于“書海”。
相反,他很調(diào)皮,經(jīng)常約附近的朋友一起瘋狂玩耍。
那時,足球是他的一大愛好。
因為他不愛看書,最調(diào)皮。
鄰里的父母都不喜歡他,怕他帶壞孩子。
他父親也很煩他,經(jīng)常“棍棒教育”。
當他看到他的父親拿著一根棍子,韓寒
條件反射地跑。這一跑反而是激發(fā)出來韓寒的“跑步天賦”。
不僅在運動場上拿下冠軍,更是憑借著體育特長生的身份考入了上海市的松江二中。
上了中學后,韓寒逐漸“安靜”下來。
喜歡上了看書。
別的男孩子都還在籃球場“叱詫風云”的時候。
韓寒就一個人待著“看書”。
從錢鐘書看到梁秋實。
韓寒曾經(jīng)沉浸于書里的世界里。
兩人的批判性思維也在潛移默化中影響了少年時期的韓寒。
讓他的眼見和格局不同于常人。
當然,這個過程也造就了他的“桀驁不馴”的“狂妄”。
自此,和父親一樣,韓寒也有了一個“作家夢”。
在父親鼓勵下。
韓寒開始在各大雜志上投稿。
發(fā)表了不少作品。
這讓韓寒這個名字在當時的學校里非常出名。
大家都知道有一個同學叫韓寒,寫東西很厲害。
眾多的掌聲讓韓寒一下子就“飄了”。
放出狂言:松江二中寫文章的,我稱第二,就沒有人敢稱第一。
如他所言,一篇《杯中窺人》,韓寒再次備受矚目。
然而寫作上取得如此成就的他,卻七門科目都不及格。
思來想去韓寒選擇了退學:“這樣起碼有點面子。”
得知韓寒的決定,老師們急了。
問他以后怎么生活。
韓寒一句“稿費啊”,讓整個辦公室哄堂大笑。
老師們紛紛調(diào)侃韓寒心眼高。
然而不知道當初嘲笑韓寒的老師們,又如何看待他如今取得的成就呢?
2.“斜杠青年”的事業(yè)起伏
2000年,韓寒首篇小說《三重門》出版,一舉成為了當年的暢銷書。
僅僅版稅,韓寒就拿到了50萬。
一時間,曾經(jīng)的同學們紛紛視韓寒為偶像。
因為他有著大家都沒有的“才氣”和“膽量”。
彼時,郭敬明還在學校備戰(zhàn)高考。
而寫作路上一帆風順的韓寒卻開始“狂”了起來。
沒有繼續(xù)穩(wěn)扎穩(wěn)打,韓寒一頭扎進了賽車里,揮土如金。
17歲的韓寒用書包背著二十萬現(xiàn)金,一個人走進了4A店,買了自己人生第一輛車。
改裝加訓練,韓寒用錢如流水。
很快,韓寒就開始捉襟見肘,窮到連輪胎都買不起。
這時已經(jīng)是2005年,郭敬明已經(jīng)開始在文學界嶄露頭角。
而韓寒的名聲卻因為急功近利而很快被消耗。
一發(fā)新書,就會有人批評他:看,這小子又沒錢玩賽車了。
一時間,這個“狂妄”的年輕作家就“失寵”了。
與中國青年出版社一度鬧翻。
但即使這樣,韓寒還是一如既往地“狂”。
2006年,文人白燁寫了一篇評論80后作家的博客。
韓寒直接懟說文壇是個屁。
緊接著,韓寒還爆出白燁利用公共資源牟利。
韓寒這一連串操作,導致兩人開啟“嘴炮”大戰(zhàn),吵得不可開交。
這讓當時許多文人紛紛站出來“勸架”。
高曉松也是其中之一。
作為白燁的“好友”,直言要告韓寒未經(jīng)允許引用他人作品。
韓寒不甘示弱的如法炮制。
年少輕狂的韓寒就這樣在和整個文壇的戰(zhàn)役中完勝收場。
但是也因此基本上得罪了整個文壇。
不過,“狂妄”的韓寒也因此再次成為了頂流作家。
流量肉眼可見地日益飆升,很快擁有了大批關(guān)注者。
“復寵”歸來的韓寒也因此開始珍惜自己的羽翼,繼續(xù)在文壇翱翔。
3.郭敬明“功利”寫作只為了出人頭地
和一出生就在上海的韓寒不同。
郭敬明只是出生于四川自貢的小縣城。
從小就體弱多病的他在四歲就被查出敗血癥。
之后雖然痊愈了,但是也影響了他的生長發(fā)育。
這讓他從小就因為身高太矮被同學嘲笑。
長此以往,郭敬明變得異常內(nèi)向敏感。
常常把自己封閉起來。
這個時候,“書”成了最好的陪伴。
郭敬明的“文筆”就是這個過程中積累起來的。
但是和所有因為熱愛而寫的作家不一樣。
郭敬明的寫作的出發(fā)點往往帶有“功利性”。
這可能就是他和韓寒最大的不同
也是兩人后來逐漸分出“勝負”的關(guān)鍵點。
因為出身普通,郭敬明一直向往上層階級。
所以,少年時期的他就深知考一個好的大學多么重要。
為了加分,郭敬明把目光瞄準了“新概念”作文大賽。
比賽現(xiàn)場在上海,只身一人來到上海參賽的郭敬明第一次見識到了“魔都上海”的繁華。
處處都充斥著金錢的上海,給他心里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
他當即即確定了自己一定要考來上海。
一定這座繁華的城市里,出人頭地。
但人生無常。
如愿拿下大獎的郭敬明卻遺憾的高考失利了。
考入了上海大學讀編導。
和自己的期望有所差距,但是也算如愿來了上海。
原本以為在大學里,自己能擺脫從小伴隨著自己的“嘲笑聲”。
而到了之后,郭敬明才發(fā)現(xiàn)現(xiàn)實與理想的偏差。
上海大學里基本上都是上海本地人,大家不僅拿著最新的手機,穿著打扮時髦,而且也有著自己的小圈子。
來自小縣城的郭敬明和他們格格不入,根本融入不了。
自卑心作祟的情況下,他也意識到了自己出人頭地的第一步就是要“有錢”。
于是,郭敬明再次把自己封閉起來,開始拼命的寫作。
這時韓寒已經(jīng)在文壇有了一定地位,郭敬明不甘示弱,開始乘勝追擊。
先后出版的《幻城》、《夢里花落知多少》就是這個時期的作品。
4.郭敬明的商業(yè)帝國
但是很幸運,郭敬明的付出和回報是成正比的。
當時的《幻城》一出版就大賣50萬冊,好評如潮。
就這樣,人群中本不起眼的郭敬明,知名度大漲。
借此,郭敬明也開始建立自己的財富王國。
2004年,也就是郭敬明21歲生日那天。
郭敬明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島”,一個面對學生群體文學雙月刊雜志。
因為定位精準,郭敬明又太了解學生們喜歡的作品。
所以雜志一出版就備受歡迎,最高發(fā)行量曾經(jīng)達到40萬冊。
青春雜志《最小說》上線后,更是培育出了安東尼、七堇年等百位人氣作者。
郭敬明也一下子成為了雜志界翹楚。
2010年,就在韓寒和高曉松握手言和的這一年。
郭敬明又正式成立了“上海最世文化發(fā)展有限公司”。
打算進軍影視圈。
不得不說郭敬明是真的很有商業(yè)眼光,也真的很有實力。
后來,郭敬明也成功從作家華麗變身為導演,將自己的作品搬上了大熒幕。
其中楊冪,郭采潔等演員一起出演的“拜金”《小時代》系列就是他的成名作。
這部用“奢侈”、“狗血”堆積出來的電影累計票房高達17.9億。
盡管劇情不怎么樣,郭敬明還是借此收獲了一波“時代粉”。
一時間郭敬明風光無限,人生也攀登到了頂峰。
郭敬明也自此登上了中國作家富豪榜榜首,韓寒則是淪落到十幾名開外。
而幾年前韓寒也同樣躋身于前三,現(xiàn)在卻跌落了神壇。
在采訪時,談到郭敬明,韓寒也直言:“他肯定是比我有錢的”。
但是盡管如此,韓寒依舊表示:自己是一個寫東西的人。
另一邊,“窮怕了”的郭敬明和一開始拿到版稅的韓寒一樣開始過上了“爆發(fā)富”的生活。
豪宅一套一套的買,奢侈品把家里堆滿,就連一個垃圾桶就要四位數(shù)。
就更別說其他擺設,連楊冪這種“見過大世面”的去到郭敬明家都驚掉了下巴。
因此,關(guān)于郭敬明“炫富”的言論開始充斥整個網(wǎng)絡。
大家對他這種毫無節(jié)制點“鋪張”也還嗤之以鼻。
5.爬得有多高,輸?shù)糜卸鄳K。
但是這樣的生活,郭敬明沒有持續(xù)多久。
千篇一律的“老套路”讓觀眾們紛紛對他的作品失去興趣。
以至于郭敬明的新作品連續(xù)撲街。
2020年,郭敬明帶著《晴雅集》再次回歸。
為了作品的口碑,一向清高的郭敬明一封道歉信席卷網(wǎng)絡。
這是對于作家莊羽來說,遲到了整整七年的道歉。
2003年時,郭敬明就被爆出抄襲作家莊羽的《圈里圈外》。
當時聲名鶴起的郭敬明對莊羽的起訴不屑一顧。
不僅拒絕道歉,再法院判決后依舊沒有承擔相應責任。
在抄襲風波過去,郭敬明手下的作家李楓又一次把他告上了法庭。
直面鏡頭的李楓直接爆料出了郭敬明對他“騷擾”實情。
這讓郭敬明一下子名聲掃地,嚴面盡失。
低調(diào)一段時間后,郭敬明又登上《演員請就位》的舞臺當導師。
毫無理由支持“小鮮肉”的郭敬明被同樣擔任導師的李誠儒直接當眾羞辱。
郭敬明再一次淪為眾矢之的,黑料也被大家重提。
“抄襲”又再次成為網(wǎng)友們攻擊郭敬明的關(guān)鍵點。
以此同時圈內(nèi)開始聯(lián)名抵制郭敬明。
郭敬明無奈只能妥協(xié)暫時隱退。
直到《晴雅集》上映,郭敬明想以一封道歉信重回巔峰。
然而事實是浪花大,雨點小。
網(wǎng)友非但不賣帳,就連《晴雅集》也很快被下線抵制。
如今的地位可以說是一言難盡。
反觀韓寒,在郭敬明已經(jīng)靠電影賺得盆滿缽滿時,韓寒才開始踏足影視圈。
一直在積累自己的韓寒,一直在秉承穩(wěn)扎穩(wěn)打。
處女作《后會無期》上映僅18天,就收獲了將近6億票房,和《小時代》不相上下。
緊接著一部《乘風破浪》讓大家看到了韓寒的潛力。
然后又用一部《飛馳人生》致敬自己多年的賽車生涯。
韓寒已經(jīng)從那個“狂妄少年”逐漸沉淀。
坐穩(wěn)了影視圈的一流導演地位。
字越寫越少,錢越賺越多。
這兩個起點相同的知名作家多次交鋒。
如今二十年過去,誰輸誰贏還不明顯嗎?
郭敬明依舊“自卑”,一手打造的商業(yè)帝國沒落,名聲也一敗涂地。
年少的向往的生活終究是一場“海市蜃樓”。
反觀韓寒,“年少輕狂”的他幾經(jīng)沉浮,穩(wěn)扎穩(wěn)打下來的“江山”明顯扎實得多。
盡管沒有郭敬明那樣的商業(yè)頭腦,但是卻有著耐心創(chuàng)作一部又一部佳作。
現(xiàn)在已經(jīng)步入婚姻的他似乎已經(jīng)“完勝”郭敬明。
經(jīng)過此役,網(wǎng)友們也看淡了追逐,更多的是希望可以看到他們未來能帶來更好作品。
對于這兩個不甘平凡的作家,我只想說四個字:再接再厲!
關(guān)鍵詞: 郭敬明的 穩(wěn)扎穩(wěn)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