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胭脂扣》,上映于1988年,改編自李碧華同名小說,由關(guān)錦鵬執(zhí)導(dǎo),是由梅艷芳和張國榮等人領(lǐng)銜主演的一部愛情電影。這部電影主要講述的是香港三十年代的石塘咀名妓如花,和紈绔子弟十二少的感情糾葛的故事。
傾盡癡情的女人,很少有男人能把持得住,也很少有男人能夠承受得住。人說:婊子無情、戲子無義。卻沒料想,妓女一旦動了真情,愛恨癡纏更甚于一般女子。
越是活在風(fēng)塵里的人,越想擺脫風(fēng)塵。“十里平湖霜滿天,寸寸青絲愁華年。對月形單望相護,只羨鴛鴦不羨仙”。煙花女子,立在絕望的邊緣,愛情就是如花的一切。既然生不能同衾,死亦能同穴。
張國榮和梅艷芳飾演的十二少和如花,演技令人叫絕。公子世無雙,陌上人如玉。張生溫潤清雅的高貴氣質(zhì),確實是飾演翩翩佳公子的最合適人選。
當然了,影片中,皮膚細嫩的張國榮,化老年妝真實感令人吃驚,據(jù)說,一般的人演老年角色只需要涂兩層皺紋水就可以,但他足足用了七層粉底才能覆蓋,最后只能按照他的臉型輪廓做好模具,用膠水粘在臉上才能做出皺紋的效果,以至于在電影拍攝結(jié)束后,他只能用火酒在臉上滲透才能使膠水脫落。
而梅艷芳,更憑著這部電影,拿了四個影后。梅艷芳,許多人認為她不漂亮,飾演“花魁”欠缺說服力。電影中的如花,美不美,不在重點,卻自有煙花柳巷中女人的風(fēng)騷和媚骨,舉手投足,撩撥招惹,眼波流轉(zhuǎn),風(fēng)情風(fēng)韻,盡在不言中。
初見
影片中,兩主角第一次相見,梅艷芳女扮男裝,對張國榮唱一段《客途秋恨》,兩人眉梢眼角,盡是風(fēng)情繾綣,此時一眼已是生生世世。
兩人的對手戲,最深入人心的是殉情的那一段。準備赴死時,穿好新衣。面對死亡真的太恐怖了,一口一口吃下毒藥,等待毒性發(fā)作,忍受發(fā)作的痛苦,估計是誰都不想再死一次吧。
躺尸時,十二少最后一個動作是抱緊如花,抱緊這個讓他拋棄一切的人,這個他最愛的人。雙雙自殺的代入感很強,驚悸,苦澀。既然真心相愛,那就為我、為你去死吧。
嫖客與妓女的愛情到底有幾分真?那一刻,他們的確是一心求死,希望在另一個世界里,再續(xù)前緣,雙宿雙棲。
如花與十二少,初見傾心,后為愛而死,皆因他們的愛情不為俗世所容。流連于煙花之地,穿梭于衣香鬢影的十二少,溫潤的外表里,帶著幾分迷醉,一個回眸,就足以動人心魄。那一天,他被聲聲南音所吸引。包廂中,名妓如花女扮男裝,聲聲南音演唱著妓女的凄婉生活。初次相見,四目相對。他眼神迷離,近距離地凝視著她。
乍見歡喜,便想要再見。到了倚紅樓,如花甫一進門,他便迎上去,兩人間的距離親近又曖昧。遮遮掩掩,欲拒還迎。為了追求如花,十二少使盡了渾身解數(shù)。他當著所有人的面,送給她對聯(lián):“如夢如幻月,若即若離花?!贝笫止P把價值200元的銅床直接整裝送到如花的屋里。于是,故作冷艷高傲、矜持沉穩(wěn)的佳人感動莫名,與情郎共赴床榻,交頸纏綿。
但是,棒打鴛鴦是勢所必然的。金錢、家世、出身、欲望,讓他們的露水情緣,一開始就脆弱不堪。煙花之地,逢場作戲。娼妓可能成為大戶人家的兒媳婦嗎?
正如十二少的母親對如花說的:“你不要老逼著他,他不會離開你的,我很了解我兒子,如果你一直纏著他不放,他早晚會回到我身邊的。”
知子莫若母啊。十二少為了這份愛情,可以任性一時,反抗門第、身份之見,原本的富家少爺,做了“下九流”的戲子。甚至違抗父母的意愿,搬出家里與如花同住。但是,從出生就沒有為錢操過心的他,在面對現(xiàn)實生活的時候毫無力量。為了生存下去,他每天都要目送如花去妓院賺錢。
殉情
有情飲水飽嗎?現(xiàn)實無情,難以抵抗。對他們的愛情而言,殉情是最好的結(jié)局。他們只要在一起,為了愛情可以不要性命吧。也只有這樣,才能保住這份愛情,無需面對日后情變得不堪。
可在殉情這個選擇上,真正想死的是如花,不是十二少。
面對死亡的時候,如花果斷而堅定,十二少則是恐懼和猶豫。他的猶豫如花自然看在眼里。為此,她偷偷地在酒中加了安眠藥,以免自己死了,十二少卻活著。
女人的執(zhí)念,終是癡情枉種。女人貪愛,男人貪生。女人生前是癡情的人,死后仍是癡情的鬼。五十三年之后,早已化身為鬼的如花再次回到陽間。她一直等不到十二少,遍尋不見。疑惑,不甘心,她還要繼續(xù)尋找十二少,完成“永遠在一起”的約定。如花找算命的測字,她抽到暗字,寓意十二少一定還在人間。
可讓她沒想到的是,十二少并沒有死。被救活的十二少,也沒有了再次自殺的勇氣。從此,他在世間蹉跎歲月,游戲人生,變成了個邋遢的糟老頭,只留如花悠悠蕩蕩,在黃泉邊苦苦等待。
失望終究變成了絕望。這份脆弱的愛情,終究還是幻滅了。對愛剛烈執(zhí)著的她,遇到的竟是懦弱自私的負心郎。幾番轉(zhuǎn)折,心死如灰的如花,終于見到了老態(tài)龍鐘的十二少。她把當年他送的胭脂扣還給他,并告訴他:“我不再等了?!?/p>
“名妓癡纏,一頓煙霞永訣。闊少夢醒,安眠藥散偷生?!彼龕壑?,執(zhí)念之深,甚至于,做了鬼也在尋找十二少。事實確實如她所擔(dān)心害怕的那樣,十二少不敢死,茍且偷生,醉生夢死?;蛘?,他是帶著對如花的愧疚,對自己無能的憤怒,度過了荒唐而可悲的余生。
“如夢如幻月,若即若離花”。十二少贈送的這副對聯(lián),就是對他倆露水情緣結(jié)局的最恰當?shù)念A(yù)見。休怪情太薄,只能怪人心太脆弱。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俗世就是如此,不堪一聲長嘆。
或者,有人會認為,這種病態(tài)的愛情,雙方互相禁錮,互相制造牢籠,互相猜疑,互相消耗,同時毀滅了兩個人。這不應(yīng)該是愛情原本的樣子。好的愛情,健康的愛情,要為對方變得更好,雙方會一起想辦法讓未來變得更好,是對明天充滿希望的。但,世間的愛情千萬種,是對是錯,難以盡述。
執(zhí)念,讓癡情的人變成癡情的鬼,世間幾十年延續(xù)到陰間幾十年,依然執(zhí)著,等著,候著,直到親眼證實了,情郎變成了負心郎,才徹底心死。“我怕的不是等不到你,怕的是你根本不會來見我。”錯過了,便是一生。不懂珍惜,成了鬼亦無法去追。一見楊過誤終身,人生若只如初見,薄情薄幸,不如不見!
最后的結(jié)局
小說和電影是不同的。小說并未告訴我們?nèi)珀惗俗詈笥袥]有碰面,但如花卻把信物胭脂扣留下了,這與電影里如花把胭脂扣還給陳十二少其實是一樣的。如花最后已不再執(zhí)著,她看開了兩人的愛,“負情是你的名字,錯付千般相思,情像水向東逝去,癡心枉傾注,愿那天未曾遇”,主題曲太戳心,幽怨凄美,深情動聽,唱哭多少備受情傷的人啊。
小說里無從知曉陳十二少的心境,只知他有可能不久就會與如花相遇,而電影中他懺悔著讓如花原諒他,只是,一切已太遲了……讓人糾結(jié)難受的結(jié)局,這是一部無法超越的經(jīng)典港片,也是一部讓人無法忘記的電影。
《胭脂扣》,張國榮與梅艷芳的經(jīng)典之作,驚艷之作。憑借這部電影,梅艷芳斬獲了四座影后獎杯:香港金像獎、臺灣金馬獎、澳門金龍獎和亞太影展最佳女主角。戲里,張國榮飾演的十二少風(fēng)流倜儻、溫潤瀟灑。梅艷芳飾演的如花冷艷絕塵,為愛癡狂。兩位巨星演繹的嫖客與妓女的愛情,造就了影壇一段動人的傳奇。
2003年的年頭和年尾,張生和梅姐一前一后離開了紅塵俗世?,F(xiàn)實中的十二少和如花,終于在一起,在天國相聚了,令人驚嘆不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