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在16號《阿凡達》單日票房跌破800萬,高達26.1%的排片量依舊讓國產片難以喘息。
一、院線對《阿凡達》的偏愛
與之對應的是,《阿凡達》單日排片量平均超過20%,排片場次也幾乎都在80000場附近徘徊,因此我們不難看出《阿凡達》在院線的偏愛下已經以44.2%的票房占比碾壓國產片。
院線對《阿凡達》的偏愛,實則側面反映出國產片難堪重用的現狀。
但凡一個對于如今物價擁有清晰了解的人,都明白十年前的10億票房和如今的50億票房差距并不大,甚至前者還猶有勝之,畢竟在十年前影院的市場沒有這么大,觀眾也沒有如此熱衷于到電影院看電影。
成績代表觀眾的心聲,時至今日,《阿凡達》依舊能夠收割5億票房,更加印證這部佳作的實力,其實對于院線來說,《阿凡達》這樣的影片就應當一直擺在銷售名單上,這類高口碑的影片是能夠持續帶來收益的。
嚴格來說,《阿凡達》放到如今的市場中依舊是“降維打擊”一般的存在,無論是特效水平還是構架故事的能力,都能夠讓國產影片黯然失色。在好萊塢已經創造一個又一個電影宇宙的時候,國產片還只有《唐人街探案》剛剛起步。
《阿凡達》受到“偏愛”并不是突發事件,這還要從影片本身說起。
二、十一年沉寂需要契機
《阿凡達2》將要上映的消息傳了不少年,幾乎每一年觀眾都認為下一年就能看到,可直到今年《阿凡達2》仿佛才真正會在2022年底播出,這一點從《阿凡達》的出現便能夠看出,后者的重映并不僅僅是為了那5個億的票房。
在春節檔剛剛過去的空檔期中,《阿凡達》恰好可以通過重映來了解自己在國內的市場情況。而連續數日超千萬的單日票房,累計超過5億的新增票房均讓制片方看到“阿凡達”這個IP的巨大潛力。
《阿凡達》這一次的重映無疑是成功的,除了收獲數億的票房,同樣讓投資方見識到卡梅隆以及“阿凡達”這個IP的影響力,按照這個趨勢發展,即便《阿凡達2》質量下滑,依舊能保證有不錯的成績。
此外,隨著老觀眾再度走進電影院觀看這部跨越技術壁壘的作品,必然會喚回自己曾經對《阿凡達》的印象,“阿凡達宇宙”的觀眾基礎便徹底建立起來。
在另一方面,《阿凡達》在國產片毫無招架的時候,將新觀眾當成韭菜收割。
令人尷尬的是,在如今的真空期中,國產電影幾乎沒有能力去阻攔《阿凡達》的舉動,只能坐視越來越多的觀眾將電影票送給《阿凡達》,畢竟國產電影做的大多是一錘子買賣,對影片質量自信的作品均等在五一檔、暑期檔上映,畢竟《阿凡達2》順利的話2022年才會上映,難以影響到自己的票房。
我們可以用投機取巧來形容《阿凡達》的重映,卻難以否認謀劃者的智慧。
三、是時候停止互吹了
若是《阿凡達》在大年初一重映,我想幾乎所有的春節檔影片都會遭遇滑鐵盧。我們愿意給感人的國產片票房,但比起質量和故事性都更強大的《阿凡達》,我想很多觀眾會愿意日后在某個觀影平臺去看感人的國產片。
可能是傳統文化的影響,或者是要維護表面上的和諧,國產電影界充斥著禮貌與客套,因此也少了創作電影最重要的“真實”。
都說“富貴使人淫”,在我看來正是因為盛行的商業互吹方才讓國產電影界難有突破性的成就,何時電影界能夠少一些商業互吹,多出對于作品乃至電影文化的尊重,國產電影方才迎來屬于自己的變革時期。
商業互吹只是一種現象,背后隱藏的是對于探索的畏懼。終于明白流量爛片再也賺不到爛錢的導演們,也開始一窩蜂沖向情感片,想要將觀眾的眼淚化為自己的收入,有些導演是成功的,可注定只會成功一次。
文|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