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南豆李清莉
這封道歉信的前情是,《日不落酒店》在上映前的宣發物料中,屢次將友情客串的沈騰重點突出。在影片上映后,觀眾發現沈騰本人僅僅以照片的形式出現,引發了對電影的攻擊。
截至目前,沈騰本人尚未對此事公開表態,但苦心經營起來的演員形象,經不起這樣的折騰了。
棋出險招的《日不落酒店》
在這次宣發風波前,《日不落酒店》已經經過前后4次改檔。
《日不落酒店》首次定檔在2018年秋天,當時本想借著國慶檔《李茶的姑媽》的熱度,但在《李茶的姑媽》口碑崩盤后,《日不落酒店》也宣布臨時改檔。
去年9月,電影再次宣布定檔2020年12月12日,但在上映前三天改至2021年1月16日上映。結果臨上映前兩天的3月14日,電影又改為3月19日上映。
影片推出的幾個檔期,2019年春節檔有《流浪地球》《瘋狂的外星人》,20年12月同期在映影片有《沐浴之王》《神奇女俠1984》,之后定檔的1月16日,又撞上《送你一朵小紅花》,以及類型相近的“麻花系”電影《溫暖的抱抱》。
綜合多方因素,電影的命運似乎已經注定,但卻因為沈騰的“加入”,而有了轉機。
3月11日,片方發布一張“多米諾”效應海報,海報上出現男女主及沈騰三人,此后的海報如法炮制,且在演員列表中沈騰同樣位列三番,使得觀眾很難不認為沈騰就是主演之一。
觀眾們感覺得自己受到欺騙。這種憤怒情緒,也很快反應到了對電影及主創的評價上。
目前電影上映5天,豆瓣評分只有3分,連一向較為寬容的貓淘用戶也給電影打出了3.2、4.1的評分。有網友發長文影評,指責“黃才倫發明了新的碰瓷方式。”
這樣的宣發方式也不會真正幫助電影票房成功。在社交媒體發達的今天,被欺騙的觀眾走出電影院,票房直線跳水也就不可避免。
3月20日,《日不落酒店》官博還發布過一張海報,慶祝“首映日預售綜合票房冠軍”“票房過千萬”。根據燈塔專業版,《日不落酒店》前三天的票房分別是664萬,715萬,402萬。
3月22日,#沈騰重新定義特別演出#的話題登上熱搜,事件隨之發酵。影片第二天的票房大跳水至58萬,并且仍有下滑趨勢。
類似的宣發問題已不是第一次出現。2018年,《愛情公寓》電影宣傳以“十年回歸”“原班人馬”引發網友集體懷舊。電影上映時,才發現是“愛情公寓”加“盜墓筆記”IP亂燉。
以往國產喜劇電影的宣發都比較依賴“喜劇人”效應。不論是徐崢的“囧”系列,開心麻花廠牌電影,靠的都是影片或主創的IP效應。過往“麻花系”電影,也一直以明星IP+話劇改編的組合方式進行電影宣傳。
沈騰很忙
沈騰被蹭早已不是新鮮事了,換句話說,在中國喜劇電影界,不蹭沈騰蹭誰呢?
春晚成名的喜劇演員,轉戰電影來撈金是常規操作。參加春晚后,小沈陽曾瘋狂接拍各類電影,對自身品牌造成了快速消耗。據他本人所說:“一年最多的時候拍9部,根本沒法進入角色,我怨我自己當時那么多大導演找我,我沒有提升自己。”
沈騰則對進入電影更加謹慎。直到2015年夏天,他主演的《夏洛特煩惱》以小成本喜劇片攬下14.48億票房,成為年度票房第五。這部影片進一步鞏固了沈騰馬麗黃金搭檔的地位,也打響了背后的喜劇廠牌開心麻花。
從2015年之后,一直到2018年的《西虹市首富》沈騰才再度擔綱主演。他本人也在采訪當中表示,“沒達到我標準的電影我不會拍,多少錢都沒砸動我。”
但過多的“友情客串”,或許正在透支這個新興的符號。沈騰沒少在電影中以客串的身份出現。盡管在諸如《羞羞的鐵拳》等電影的客串段落中,仍然留下了不少名場面。
客串即爛片的“沈騰定律”,在《你好!李煥英》出現前成為一部分人的共識。
如前文所述,如果砸動沈騰的不是錢,那么就只能是人情了,友情客串正是回應人情的最好方式。
事實上,“人情債”的困擾是知名演員普遍面臨的難題。一度被詬病挑劇本眼光差的黃曉明就曾在采訪當中表示,“90%都是因為人家求我幫忙,我抹不下這個面子。”
細數沈騰自2015年來客串過的影片,評分不高并且經常在宣發當中強調沈騰的例子比比皆是。
這樣的電影逐漸泛濫,容易讓部分觀眾產生“就算沈騰幽默,但他演的片子也很可能是智商稅”的印象,這對沈騰本人是一種品牌影響力的消耗。
成龍從票房神話到票房毒藥的轉變還歷歷在目。毒眸曾在《成龍老矣》中分析過,在積累了《絕地逃亡》、《鐵道飛虎》、《功夫瑜伽》等一系列低分作品后,從2017年的《機器之血》開始,成龍電影似乎突然失去了“魔力”。不僅票房成績不佳,連上映前的“想看指數”都不如同檔期的其他電影。
但這并不意味著友情客串是一份天然的損耗,《你好!李煥英》就是正面的范例。賈玲在接受采訪時曾談到自己的態度:“你找別人幫忙的時候,我就不說能給他加分吧,因為我剛起步,但我就感覺,這部電影我要做到不給騰哥減分。”
吳京加入《流浪地球》則是一個雙贏的例子。作為主流價值電影的符號性人物,吳京通過客串的方式帶動了影片知名度,幫助了一部優秀作品在前期積累熱度,而《流浪地球》也豐富了吳京對于中國電影的符號意義。
用沈騰自己的話來說,“我只是覺得我不能消費我自己,就是作為演員的我,不能消費‘沈騰’。”中國的喜劇電影,需要善用“沈騰”,而非濫用“沈騰”。
這屆觀眾很行
隨著沈騰“友情客串”的次數增多,“含騰量”這個詞也開始在社交平臺風靡。
想要用人情綁架知名演員客串,由此幫助爛片翻身,在越來越“精明”的觀眾面前,討不了好。
對沈騰的形容并非首創,形容吳京的“含京量”也曾風靡一時。但與“含騰量”不同,“含京量”并非一件單純的好事。對喜愛吳京的觀眾,“含京量”高能促使他們購票,但對于抵觸吳京的觀眾而言,“含京量”高反倒成為觀影決策的勸退因素。
相比過去常談的演員的“票房號召力”,更新潮的“含京量”、“含騰量”,是觀眾對“號召力”進一步的量化和精細化。
社交媒體信息流通的加速,是觀眾變“精明”的重要原因。由于《日不落酒店》經歷多次定檔再撤檔,部分提前觀影的觀眾在正式上映前透露了“含騰量”為零的消息。這也影響到了相當一部分觀眾的觀影選擇。
在《你好!李煥英》上線前,同樣有媒體曝光“沈騰出演僅8分鐘”。宣發團隊立刻表示,沈騰確為影片主演之一。《你好!李煥英》首日觀影過后,則有部分觀眾發帖表示沈騰確為影片男一號。
這也是一群“狼來了”里的村民,說謊的牧羊人逼迫他們成長的故事。
2016年上映的《奔愛》前期宣傳中,曾大肆宣揚主演周冬雨與佟麗婭的同性之戀,然而看到正片之后觀眾才發現,她倆的故事首先只是電影三個獨立故事之一,所謂的同性之戀也只是打打擦邊球。
經歷過宣發誤導的觀眾,更相信社交媒體上的口碑反饋,精準地獲知“含騰量”數值后,才能放心走進電影院。從某種程度上來看,對“含騰量”的測量,也是電影口碑效應的另一個維度。
用知名演員的客串來宣傳電影,或者捧紅新人,這在90年代的港片中曾經屢見不鮮。這種行為本身無可厚非,但片方不能將寶完全壓在友情客串上,打磨好電影質量才是問題關鍵。
沈騰這樣的喜劇IP,經不起行業太多磨損。作品質量過硬,與知名演員互相成就才是正道。正如《李煥英》在引發關于媽媽的話題討論后,已經沒有太多觀眾去討論這部電影的含騰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