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算得上優秀,但這部電影還是有它不合理的地方,下面小嘆就來給大家分析一下。
整體故事性不夠強
中心事件始終不夠明確。電影一開頭就明確了主線:營救王子陽、破獲日軍陰謀,那么支線應當是張憲臣找孩子,和中間加入的周乙暗中相助。但是結果電影敘事敘到了一半,也就是張憲臣被捕后,仿佛忘了自己本來的任務,此后的重心全部偏移到周乙的身份以及二組的脫逃上。拯救王子陽只給了結尾的一幕,便草草收尾,至于小蘭怎么找到的王子陽、周乙后續身份有無危險、王郁脫身后有沒有再次參與任務,全無交代,花兩個小時只為了看二組逃出生天,著實有點不夠!
導演對角色情緒的把控不夠強,當故事進展到周乙逃過一劫,老金被當成臥底的時候,按理來說,故事已經進展到高潮階段。可正當觀眾看到血肉模糊的老金被架到審訊室、并最終抬上刑場之時,反而感到了一種發自內心的幽默。觀眾不約而同地發出了笑聲,電影院充滿了看黑色喜劇似的快活的氣氛,全然忘記了跟隨老金一同被槍斃的還有這位寧死不屈的張憲臣。
張憲臣可是電影中的第一主角、最用力刻畫的一個人、他也承載最大懸疑與悲劇情節的一個角色,居然就這樣落幕了,沖擊感還是不夠強,看到這一段的時候,小嘆眼中打轉的淚珠始終沒有留下來。
在張憲臣死了之后之后,周乙占據了重要的戲份,然后開始救她,可周乙與小蘭因為之前沒有接觸過,根本沒法承載這種深沉的情感。
角色設定不合理
最大的不合理是設定老長和周乙是熟人,直接無條件信任完成對接,省去了間諜本應有的懷疑一切的精神和爾虞我詐互相試探的精彩。包括后面周和王的對接,都差點意思。要知道在那個風云詭譎的年代,即便是親兄弟,也可能分屬不同陣營彼此出賣,更何況是隨時可能已被敵人腐化的老戰友?連觀眾都能想到老周可能是釣魚的雙面間諜,老張怎么就想不到呢。
組織沒在一開始派周乙主導這次行動也不合理,按照周乙的特殊身份和級別,不管是保障任務成功的考慮,還是在保護同志安全的角度,他都應該是行動領導指揮的不二人選。但此人在影片上半段一直游離于任務之外,對烏特拉一無所知,直到與張譯接觸以后才真正參與進來。而之后有了他的參與,找到并送出王子陽變得是如此簡單容易,容易到一筆帶過,省掉中間過程的地步。所以這樣至關重要的一個人卻成了任務的替補,實在讓人很不解。
這個任務不復雜,就是接一個人,只是出了叛徒,和周乙扯上了關系。周乙這種級別,要干別的更重要的事。而不是最后還要幫著完成這個任務,在這個任務中,周乙把自己處于危險之中,為了什么呢?
楚良這個角色讓朱亞文來飾演有點過于憨直了,倒不是角色的毛病,畢竟角色定位要與小蘭相匹配,只是選角年齡偏大了些。
幾位老演員的演技沒話說,尤其是張譯和于和偉,基本上代表了中年男演員的最高水準,幾個配角也出色發揮。至于劉浩存飾演的小蘭,張藝謀是真想捧她,甚至說這電影是為她拍的小嘆也同意,劉浩存倒也不是不爭氣,只是這個臺詞功底是在太差,和老演員對戲,情緒表達也差了一大截,稚氣和生澀完完全全地保留在身上,高情商叫未來可期,低情商叫現在真不行。
邏輯不合理
于和偉沒把雷佳音叛變的重大情報上報給組織。這個地方也很奇怪了,電影開始槍斃雷佳音那一段我就看出于和偉是臥底了,執行槍決是余凱磊和李乃文去的,有一個很明顯的鏡頭給到于和偉,他聽到槍聲就抖一抖,并且臉上有不忍的神色,如果于和偉是臥底這個事是個反轉大殺器的話,它好像沒起到作用啊。
為什么烏特拉這一主線草草收尾?
烏特拉是整個故事的因,交代了背景,交代了動機,交代了計劃,拉起了故事的序幕,短短一個計劃,每個人都成為了cliffwalker,行走在懸崖之上,一步踏錯,粉身碎骨,生死邊緣如何生存?
如果在后面部分更加強化一點就更好了,結局太過隨便,個人覺得倪大紅已經知道了周乙的身份了,但是后面周乙還能送走秦海璐,就有點不太合理,哪怕是讓周乙受點折磨也是好的。
總結
演員的表演蓋過故事,男演員們都非常有魅力,劉浩存真的太柔弱了,太白幼瘦了,太小孩子臉了,她的線顯得很牽強,看得出來老謀子是真的格外偏愛她,把她拍得很美。
有優點,但又不乏缺點,總體而言,優點多于缺點吧,至少從影片剛開始,張藝謀導演就用畫面定下了基調,讓觀眾一秒入境,看到張譯被抓,也會跟著難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