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方面揭秘:張國榮、王祖賢主演的《倩女幽魂》,何以33年來無人能超越?
張國榮、王祖賢主演的《倩女幽魂》,拍攝于33年前的1987年。不經意間,這部由程小東執導的奇幻片,成為了中國電影史上的一座高峰。
30多年來,寧采臣和聶小倩之間這一浪漫的人鬼愛情故事,被演繹了很多次。但1987年版《倩女幽魂》的這座高峰,至今仍無人能夠超越。
張國榮、王祖賢主演的《倩女幽魂》,為什么這么難以被后人超越呢?
首先是劇情改編方面。
“倩女幽魂”的故事改編自《聊齋志異》的《聶小倩》篇,這個故事的核心是寧采臣與聶小倩之間的凄美絕戀。而聶小倩“被妖物威脅,歷役賤務;觍顏向人,實非所樂(【大象看戲】注:常被妖物脅迫干些下賤的事,厚著臉皮伺候人家,實在不是我樂意干的)”,則是這個故事的關鍵點。
因為被逼無奈,所以聶小倩才獲得了寧采臣和燕赤霞的同情和幫助;因為寧采臣聶小倩人鬼之間的絕戀凄美,所以才讓億萬觀眾為之動容、念念不忘。
有原著托底本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張/王版的《倩女幽魂》,劇情主體嚴格遵循了原著的核心設定,這也正是這個版本成為經典的基礎要素。
但有些版本的改編,之所以被觀眾嗤之以鼻,首先就在于無視原著的故事核心,為改而改,一頓亂改。有的隨意改變聶小倩的身世,甚至還有版本居然改出了“燕赤霞、寧采臣、聶小倩”之間三角戀的狗血劇情。
方向不對,一切都是徒勞。劇情層面的亂改,將原著的經典核心棄之不顧,那所能得到的回報只能是觀眾的嗤之以鼻。
其次是資金分配方面。
不少影片將大量的資金用于支付演員片酬,而用于布景和特效的投入卻所剩無幾了。捉襟見肘之下,粗制濫造和5毛特效就成為了必然。
1987年版《倩女幽魂》的布景和特效,如今看來雖談不上有多先進,但創作者們很認真細心,使得影片從內容到形式都達到了極致。雖然只是一些很傳統的物理特效,但效果很好很逼真。雖然片中的特效并不多,但因為做得用心細心,不多不少恰到好處。
1983年,徐克執導了奇幻武俠電影《新蜀山劍俠》,該片一直被贊譽是“香港電影的特效巔峰”。而四年之后的《倩女幽魂》,其特效幾乎可以與《新蜀山劍俠》相媲美。
所謂“一分錢一分貨”,但更重要的是“一份心思一分貨”。資金和心思都到位了,打造經典也就水到渠成了。
最后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演員方面。
風華絕代的張國榮不僅長相極其符合寧采臣的形象,他更是才華橫溢,塑造人物形神俱佳,將寧采臣單純中帶著傻氣、木訥中依舊儒雅演繹得惟妙惟肖。危難臨頭的慌亂,強作鎮定的勇敢,義無反顧的癡情,都非常令人信服,看不出一絲一毫的表演和矯揉造作。
而美艷絕倫的王祖賢,所展現出亦仙亦妖、超凡脫俗的氣質,同樣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蒲松齡在描寫“聶小倩”這個人物時,幾乎把人們所能想到的用于形容美麗女子的辭藻,都一次性地給到了聶小倩。
而王祖賢所詮釋的聶小倩,明眸流轉,淺笑含愁,柔美飄逸,變幻萬千,那一襲白衣如冷煙蔽月華,不染塵世雪霜。影迷們無不贊嘆:蒲松齡筆下的女鬼,就該是如此的清冷幽怨。
劇情尊重原著,用心布景做特效,主演跟角色形神俱合,如此條件之下打造出來的經典,想要超越,談何容易?且別說超越,就是模仿也未必能夠真正得其精髓。
【
@大象有戲
】讓娛樂更多價值,讓生活更多樂趣!*.*一起看戲,一起嗨*.*
猛戳下面更精彩>>>
唯一的東方奇幻片經典系列,30多年了,為何依然還在孤獨求敗?
33年了!張國榮、王祖賢版《倩女幽魂》,為何至今都不曾被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