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杯四年一次,是重大節日。
暌違四年,姜文再出新片,也是重大節日。
終極預告一出,《邪不壓正》總算曝光了大體劇情和整片氣質。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15年前,大恨,回國,換身份,復仇…
氣息劍拔弩張,動作性強烈,在這維度,恐怕比《讓子彈飛》更勁。
畫風挺正,到1分45秒,卻陡然一轉。
李天然(彭于晏飾)讓北平第一裁縫關巧紅(周韻飾)給他做一件讓別人看不到他的衣服。
結果,你看到了,李天然裸著身體,披了件紅披風,在屋頂狂奔。
這彩蛋,令人噴飯,不是說不想讓人看到他嗎,現在卻一覽無余了。
姜文,什么時候變得如此不正經了?
不,他從來就是個「正經而有趣」的人。
彭于晏若隱若現的屁股很美好,葛優的屁股就沒那么幸運。
2010年《讓子彈飛》里,葛優演的馬邦德要掛了,死之前,他說自己屁股疼。
姜文飾演的張牧之卻來了句神反轉:
“師爺,屁股在樹上呢。”
然后,鏡頭一轉,我們看到了掛在樹上的屁股。
這是迄今為止,我看過的最奇特的安慰方式,死亡在一部荒誕喜劇里,居然開出了笑之花。
姜文兄弟姜武的屁股,也沒彭于晏那么幸運,不過沒有葛優那么慘。
他的屁股,被張麻子的兄弟們打了一頓。
轉頭就向黃四郎告狀:
“這哪是打我的屁股,這明明是打您的臉!”
事實上,姜文電影里的有趣包袱,比比皆是。
不有趣,他就渾身難受——
1.姜文愛槍。
他的每一部電影里都缺少不了槍的元素。槍在人們固有的印象中,是危險、強勢的象征,但是姜文卻能給它玩出不一樣的感覺。
比如在電影《太陽照常升起》里,
瘋媽(周韻)對兒子(房祖名)說:
“你爸先是這么長,然后這么長…最后這么長…”
瘋媽的話,經常神神叨叨的,一開始,這話也讓我們和她兒子一樣,感到懵逼:“我爸?”
別急,梗來了:
“你爸的槍。”
一個字都不用改,就可以拿去當做污力十足的葷段子。
同樣,槍在《讓子彈飛》里也是「姿勢」新奇——
張牧之(姜文)左手摸著縣長夫人(劉嘉玲)的胸,右手拿著槍說:
“夫人,兄弟我此番,只為劫財,不為劫色。同床,但不入身!”
還做出了直男式的保證:
“有槍在此,若是兄弟我有冒犯夫人的舉動,你可以隨時干掉我…”
之后,張麻子和師爺的兩句對話也是玩味十足。
師爺:“寡婦不能睡,必有大災。”
麻子:“她已經是個寡婦了,我不能讓她守活寡。”
呵!男人。
槍對于姜文和姜文電影,不僅是動作工具,也是段子工具;是暴力符號,也是玩味符號。
2.火車,載著趣味飛馳。
姜文的電影開頭和結尾總少不了火車前行的鏡頭,火車是姜文電影故事的載體,承載了許多趣味十足的開端。
在電影《讓子彈飛》里故事從火車開始,以火車結束。
電影伊始,火車歡快的開往鵝城,縣長和夫人在火車上愉快地吃著火鍋,一旁的師爺正在溜須拍馬,
一轉眼,麻匪張牧之打出幾發子彈,小弟納悶:“沒打中?”
他悠悠地吐出那句經典臺詞:
“讓子彈飛一會兒!”
真正的縣長馬邦德遇到被打劫這樣的慘事,說出口的臺詞卻讓人忍俊不禁:
“帶著老婆出了城,吃著火鍋唱著歌,就被麻匪綁了…”
3.禮帽,黑色幽默加持。
熟悉姜文電影的人知道,“禮帽”是他電影中的鐵打“配角”之一。
在電影《讓子彈飛》中,禮帽和槍一樣象征著權力,象征著規矩。
這一幕,張牧之劫完道,上任鵝城,戴著禮帽。
但,一聲“黃老爺駕到”后,迎接他們的,卻是黃四郎的一頂帽子。
這幽默,玩得又狠又妙,未見其人,只見其帽。
反派的性格與飛揚跋扈的勁兒,瞬時建立:張牧之沒來之前的鵝城,黃四郎擁有的就是權力,代表的就是規矩。
到結局,又以禮帽做梗。
麻子:“那帽子挺好,我喜歡。”
四郎:“那不是最好的,我家里還有更好的,轉頭送給你。”
然后,黃四郎扔下一頂禮帽,自己與碉樓一同灰飛煙滅。
——看著這一幕,黃四郎這個反派輕松幽默的死亡場景,卻似乎并沒有大快人心之感。
笑著笑著就沉默了,如此戲謔、荒誕,又如此真實。
“偉大喜劇的內核是悲劇”,姜文的黑色幽默高級得很。
4.姜文,雕像矗立,幽默如斯。
如果說“槍”是姜文電影里領銜主演,“火車”和“禮帽”是姜文電影里的最佳配角的話,
“雕像”便是特別出演、隱藏彩蛋。
直男表達浪漫的高級方式,姜文在《太陽照常升起》里示范過:在「盡頭」等她。
盡頭,寫在「手」上。
看看,人家這50年代的男人,比現在宿舍樓前擺花、西餐廳跪著呈上戒指的求愛姿勢,不知道高哪里去了。
表達兄弟情義的高級方式,姜文在《讓子彈飛》里幽過一默:六爺的墓碑,是個「六」。
「六」,手勢雕塑。
太6了,比一把鼻涕一把淚的哭喊、立誓言,更有意思,也更深情。
李天然師父被滅門,他因此身負大恨。
而圖中這個胸肌滿滿、胡子長長的硬漢雕塑,竟是李天然的師父的墓碑。
不得不說,姜文能將硬梆梆、毫無生氣的雕像細節制作的相當有趣而出人意料。
對于電影他是認真的。
姜文的電影:
話趕話,話里有話,臺詞如彈,彈無虛發;
細節,橋段,穿針引線,前呼后應;
畫面、音樂、味道,趣味四溢,覆蓋全片。
姜文永遠以幽默戲謔的方式講述他的電影故事;但姜文又永遠在變化,忠于表達當下的自己。
姜文曾說:“一個導演拍東西越主觀越好。什么是客觀存在?一切都是主觀的,客觀存在于主觀里面”。
姜文的戲謔與黑色幽默源于他認為生活本身就是荒誕的,他不過是展現他看到的生活而已。
姜文的世界觀造就了獨一無二的姜式幽默。
如此,我十分期待《邪不壓正》,期待姜文如何表達他的變與不變,有趣與玩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