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一期中,我們推薦了謝苗主演的國產網大武俠電影《目中無人》,作為網絡大電影的《目中無人》雖然制作成本和卡司都比不上《繡春刀》、《劍雨》等武俠巨作,但是憑借著硬功夫和滿滿的誠意它最終殺出重圍得到了大多數觀眾的肯定。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影片成為爆點后,飾演男主成瞎子的謝苗也再一次重新進入大眾視野,而他三十余年沉浮的人生軌跡也引起了影迷的激烈討論:上世紀90年代香港武俠電影如日中天,9歲出道的謝苗與“功夫皇帝”李連杰先后搭檔了《新少林五祖》、《給爸爸的信》,隨著影片的火爆,謝苗的名氣也噌噌往上升,人們開始把這個眼神堅毅身手不凡的小家伙叫做“李連杰兒子”甚至“小李連杰”。
出人意料的是出道即巔峰的謝苗深思熟慮后選擇急流勇退放棄演藝生涯回到學校繼續學業,而這后來的故事大家也都知道了,可以說謝苗錯過了大火的機會,現在38歲的他再次發力卻苦于找不到適合自己的舞臺,近幾年都在網大的平臺上接一些沒什么亮點的電影。
飲冰難涼熱血,嚼墨不染丹心。今年,謝苗終于迎來了自己演藝生涯的一個小爆點,《目中無人》中的他造型蒼勁有力沉默如山,憑借著一把聽風刀一招樓蘭斬,斷天下不公之事,斬不法之徒。38歲的謝苗向大家證明了曾經跟在“功夫皇帝”身后的小小的9歲孩子如今也能夠獨挑大梁扛起國產武俠的旗!
謝苗在目中無人播出后接受了相關媒體的采訪,在訪談中主要聊了目中無人的一些幕后故事以及他對當下武俠動作電影的一些看法,尤其值得注意的便是后者。
作為曾經的李連杰接班人,謝苗毫無疑問是有武術底子的,這也是他能帶動目中無人的重要原因,這要是換個小鮮肉花架子來那電影質量肯定一塌糊涂,那么他又是如何看待新的環境下武俠電影的定位呢?謝苗又如何點評如今的武俠打斗場面呢?
為了真功夫,離開電視劇投身網絡大電影
謝苗在訪談中詳細解釋了自己為何會選擇網絡電影平臺,那便是堅持自己對動作戲的追求。
在謝苗重新復出時,接觸了一些電視劇,他很快就發現這些古裝偶像劇中的打戲跟自己想象中的動作戲完全不一樣:
他想自己上陣認真打,而古裝偶像劇中都是替身打完后演員再補幾個露臉的鏡頭。
他想完善動作設計打磨打磨每個動作,古裝偶像劇卻只想趕場子快點拍完。
他想盡力表現動作的力量和流暢,古裝偶像劇卻想著怎么加慢鏡頭吊威亞。
謝苗有自己的堅持,在《目中無人》的幕后花絮可以看到,片中成瞎子揮舞的火焰刀并非特效制成,而是實打實的添加了燃燒物的真刀,拿著真的火焰刀揮舞著完成一次次拍攝,這是古裝偶像劇做不到的。
當大環境開始擺爛后,認真的人卻成了異類,感到自己已經與電視劇格格不入的謝苗開始重新思考自己的位置。
他想著認真的完成每一場動作戲,讓觀眾再多看看真功夫,恰逢網絡電影開始開拓動作片的市場,這與謝苗的追求一拍即合,謝苗就此開始了他的網絡電影之路。
不喜歡大量的慢鏡頭
在談到動作戲需要注意什么問題時,謝苗特別強調了一點——不喜歡大量的慢鏡頭。
有效鏡頭
他給出的解釋相當專業:動作戲想要好看的話就一定要講究一個連貫性,流暢的節奏會讓動作戲看起來精彩許多。慢鏡頭本身是為了捕捉動作戲中一些容易被忽略的細節,恰當的運用慢鏡頭能夠讓動作戲張弛有度,然而,過量的濫用慢鏡頭卻會破壞動作的速率和原始力量感,讓動作變得軟綿無力。
無效慢鏡頭
實際上,謝苗強調的這一點也正是現今許多所謂國產武俠的通病——用大量的慢鏡頭去掩蓋演員糟糕的打戲。慢鏡頭翻跟斗、慢鏡頭踢腿、慢鏡頭旋轉跳躍……他們就連收刀入鞘都要慢鏡頭!
無效慢鏡頭充斥國產武俠,觀眾談到慢鏡頭無不咬牙切齒深惡痛絕,本來五分鐘就能解決戰斗,愣是用了十幾分鐘慢鏡頭,正是又臭又長,觀眾每次一看到慢鏡頭的第一反應就是“又雙叒叕開始了!”
真實的力量感
不會功夫并不是借口,慢鏡頭被濫用的根本原因說到底還是劇組從上到下的不用心:導演沒底線要求低,武術設計濫竽充數或者說壓根沒有武術設計,演員沒真功夫也就算了還懶惰。多種負面作用綜合起來就催生了“武俠慢動作”這一毒瘤。
沒武術基礎的演員怎么拍動作戲?
對于這一問題,謝苗給出的答案相當直白:
客觀的說,不會就是不會。這一點觀眾可能是最有感觸的,演員有沒有功夫底子,一出手打幾個來回基本上就看出來了,謝苗也坦言沒有功夫底子的演員所能貢獻的打戲精彩程度有限,功夫是騙不了人的。武俠劇中慢鏡頭被大量的濫用也是為了掩蓋演員不會功夫還得拍打戲的尷尬局面。
但是,對于實在沒有功夫還得硬著頭皮上的演員,謝苗也給出了自己的一點建議,那就是盡量加個兵器。兵器的運用能夠幫助掩飾一部分身手的缺陷,長短兵器在手里招呼幾下配上快速的剪切,也能像那么回事。但是赤手空拳時演員的武術基礎將會受到嚴格的考驗,沒有一定底子的演員連基本的身體協調性都不具備,更別談精彩的打戲了。
國產武俠缺的不是人才,缺的是好的故事
當今的武俠到底缺的是什么?
觀眾提及現今的武俠劇的困局時,首先想到的都是人才的斷檔。
確實,90年代是武俠電影的高峰,多少身手了得的功夫巨星活躍于大熒幕上,于承惠、王羽、李連杰、成龍、楊紫瓊等功夫巨星訴說了一個又一個兒女情長、快意恩仇的俠義故事。
而現如今,武術人才似乎已經凋零,吳京、張晉之后再無功夫巨星,武俠也逐漸被擠出了院線大片的行列。
對此,謝苗提出了不同的見解,他認為現今武俠缺的不是人才,而是好的故事和好的人物。
看到武俠,多少觀眾會想到路見不平拔刀相助、俠之大者為國為民等詞句,而這些詞句其實也反映了
武俠的本質——憐憫和同情。
大俠專業戶 李連杰
影視作品中實力過人者甚多,高手數不勝數,而俠之所以為俠正是因為他們即使身懷絕技、超然物外卻始終保持著對世間的憐憫,見不平之事他們會毅然出手,遇苦困之人他們會慷慨相助。
好的武俠故事和武俠人物便是要體現這一點,經典俠客形象盡皆如此。
不是說打的好看就是合格的武俠電影,關鍵在于塑造一個義薄云天扶危濟困的俠客形象,打磨出一個漂亮的“百姓平民困苦——反派持強凌弱——大俠鋤強扶弱”的模板。如果不能夠充分調動觀眾情緒給觀眾以代入感,觀眾可能轉頭就忘了故事和人物。
我成瞎子來鵝城,只為三件事,公平!公平!還是?的公平!
就沖這,成瞎子這個人物就立住了。
謙遜的“網大一哥”
再發力后,謝苗基本上活躍于網絡電影,與其他偶爾參演一下網絡電影的演員不同,謝苗算是少有的網大常駐演員。《目中無人》的火爆也讓不少觀眾將謝苗稱為“網大一哥”,對此謝苗的態度相當謙遜。
對于網絡電影,謝苗也表示現今的網絡電影的確有很多粗制濫造的低質量作品,這會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給網絡電影多一點時間多一點機會,網大將來很可能發展為與院線相媲美的優質平臺。
訪談的最后,謝苗坦言從出道即巔峰到復出無人問津的確會有心理落差。9歲時,他與李連杰、梅艷芳、周潤發等國際巨星合作,大學畢業后,褪去昔日光環的他一度找不到自己的容身之地甚至想過退出演藝圈,好在他能夠及時調整心態并找準自己的定位。
如今,已過而立之年的謝苗選擇堅持做自己,一步一步腳踏實地走自己的路!
關鍵詞: 目中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