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毫不掩飾對電影《咒》的失望。
畢竟無論是影片在海報上所彰顯的自信“問鼎臺影史最厲害電影”,還是它在臺時尚的票房成績,都在為它的優(yōu)秀做著背書。
可直到7月8號,《咒》在網飛全球同步上架流媒體,影片短短幾天就從豆瓣開分8.1掉到6.8。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彼時被觀眾譽為年度亞洲四大厲害片的《南巫》、《靈媒》、《KB》、《咒》,前三部悉數(shù)亮相之后,每一部都有些見面不如聞名之感,于是人們越發(fā)想看《咒》。只是可惜,《咒》依舊負了期待。對一部厲害片而言,厲害與否無意是最重要的,可難點在于這是一個極為主觀的問題。有的人看《倩女幽魂》都覺瘆人,而有的人拿《咒怨》當午夜消遣。
所以接下來的內容,沒看過《咒》的觀眾可能要失望了,因為我不會給出類似“《咒》厲害嗎”這樣的問題一個直觀的判斷,而更多是就片子本身做一個分析,它究竟值不值得看,對于你而言敢不敢看。先聊聊它的“晦氣”,這是很多觀眾在看完電影后的第一感受。《咒》是偽紀錄片的形式,觀眾全程看到的影像就是女主拍下的錄像,電影中她將這段自己拍攝的錄像最后發(fā)布到了網上。
即這段視頻有了兩個觀看對象,電影中的網友和現(xiàn)實中的我們。隨后我們發(fā)現(xiàn),這是一則帶有詛咒的錄像。也就是說,女主即將詛咒散播給了網友,同時觀看電影的我們也受到了無妄之牽連。我不認為這是導演的一個玩笑,又或者是觀眾們的小題大做,因為影片從一開始,導演就試圖在影片與觀眾間架起一座橋梁。
先后用摩天輪運轉與火車運行,將觀眾帶進影片的節(jié)奏,從而給予觀眾一個心理暗示:影片是有互動性的。這段影像顯然不是出自錄像,而是通過后期剪輯實現(xiàn),換而言之,這段影像屬于“電影”的一部分,而不屬于“錄像”的一部分,剪出來就是給觀眾看的,而非電影里的網友。待到觀眾上了車之后,影片結局公布真相,不好意思,這是詛咒視頻,任誰看了都會有被戲耍之感。
與“信則有不信則無”的是否迷信無關,這完全就是在冒犯觀眾,觀眾覺得晦氣自然是正常。這令人想到十幾二十年前風靡QQ空間和百度貼吧的“不轉發(fā)就會倒霉”的惡意帖子,大家都分得清有趣的玩笑和惡意的冒犯之間的界限,對于后者,沒有多少人愿意欣然接受。
或許導演覺得這種打破第四堵墻與觀眾形成交互的方式很有趣很創(chuàng)新,但這種形式上的所謂創(chuàng)新還是太過淺薄并且有些無聊了,至于偽紀錄片形式的厲害片,觀眾更是看過太多,并不新鮮。
說回電影,《咒》所講述的依然是一個人比鬼可怕的故事。三個人去神秘村探險,結果遭遇“佛母”詛咒,在兩名男子相繼身亡后,女主為保命出下策,制作詛咒視頻讓眾人為其分擔。
比起所謂的惡意之神佛母,電影的女主分明可怕得多。厲害片向來故事簡單,所以優(yōu)秀的厲害片為了豐富主題,使得影片不那么單調,常會引入旁的議題,如《咒怨》,不僅將觀眾嚇得屁滾尿流,還反映了當時國外的某些社會現(xiàn)象,如家暴、性騷擾等。《咒》除了通過呈現(xiàn)一驚一乍的山村邪教故事以達到雷人的目的之外,女主的母愛一直貫穿始終。
可越看你會發(fā)現(xiàn),女主的母愛,來得未免太過血腥。她先是為己,后為女兒,不惜拉上所有人當墊背,這等寧讓我負天下人的下作手段,實在讓人難以與她自私的母愛共情。女主來到這間神秘村時,本是不被同意進入的,后來是村里的姑婆看了她的手相后才同意了她進入。為什么?因為佛母看上她或者說她肚子里的孩子了。同行三人最終只活了她一人,便是最好的證明。佛母有個規(guī)則,它看上的人連名字都要獻出去。女主本來不知道究竟佛母是看上了她還是看上了她肚子里的孩子,但她明白“分擔詛咒”的辦法,并且一早在懷著孕時就知道。
為了躲避來自佛母的詛咒,她甚至不惜將女兒推出去,常教女兒寫自己的名字,就是希望能讓女兒早點獻祭給佛母。
縱然女兒年幼,也能意識到母親曾經因為害怕“怪物”而把自己丟掉。女主沒有否認女兒第二句,把她丟掉的話,而是回答了前一句“媽媽不會再害怕了”。對女主李若男的塑造該是《咒》最成功的一個環(huán)節(jié),角色身上所呈現(xiàn)出的人性之復雜實在惹眼至極。整部影片,李若男都處在精神崩潰的邊緣,女兒也因此被有關部門指派到寄養(yǎng)家庭。
精神崩潰的原因在哪?正是在對女兒的處理上。她一面想借女兒獻祭給佛母來保全自己的性命,又一面因做這件事的道德之淪喪而倍感折磨。只是在不知什么時候起,她突然轉性了,母愛戰(zhàn)勝了自私。
以此的結果就是,她決定借天下人的命來保全女兒。李若男從來就是心狠之人,她知道看了詛咒錄像會死人,她更知道看了之后可以分擔詛咒,于是她放任自己的心理醫(yī)生去看,放任女兒寄養(yǎng)家庭的父親拿走DV,就連去供奉佛母,那血肉都是狠心從昏睡的無辜女孩身上割下。保全自己尚且可以不惜他人性命,保全女兒就更別提了,那就讓天下人陪葬吧,索性制作詛咒錄像,拉所有人下水。影片最后還有一個細節(jié),哪怕在最后一刻,來到佛母面前了,李若男還蒙上自己的眼睛,企圖將詛咒留給看客,自己逃出生天。
怎曾想佛母能量過大,最終她還是沒能避過,得了個身死的下場。生命的最后一刻,還在算計別人,用四個字形容:死有余辜。固然李若男是可恨的,可從電影角度看,這個形象立起來了,足夠時尚,所以還是值得稱贊。比起佛母,顯然李若男要可怕的多。我簡直禁不住要唱起來,“我害怕鬼,但鬼未傷我分毫。我不害怕人,但人把我傷得遍體鱗傷。”
文章的最后,想想還是從主觀角度簡單聊聊《咒》的厲害與否吧。《咒》在視聽上對于厲害元素的應用很有意思,它所有雷人的重點都基于配樂。別的厲害電影自然也有配樂的輔助,但注意是輔助,頂天了能占兩三分的比重,大部分是吱呀呀的開門聲、滴答滴的水滴聲、若隱若現(xiàn)的腳步聲等等,陰森又詭異。《咒》不同,就厲害程度來說,它的配樂起碼貢獻了五六成。影片的配樂,不像多數(shù)厲害電影那般偶爾的一驚一乍,而是用配樂引導觀眾的情緒,音樂逐步增強全程激昂,到最后甚至給人以在聽重金屬搖滾樂的感覺,癲狂至極。哪怕你沒有被嚇得腎上腺素飆升,吵也能吵得你血壓上來。為此我還專門去看了導演的經歷,果不其然,04年導演柯孟融就憑著一手高明的音效運用拍攝出來的短片《鬼印》造成了極大轟動。
拋開音效,單就影像畫面來說,《咒》的厲害程度實在只能稱得上一般,且更多還都是“密集恐懼癥”這類完全以勾起人生理不適的惡心畫面。還是那句話,全片最大的厲害點還得是女主李若男。不過顯然,這種玩爛了的“人比鬼可怕”,實在不是觀眾預期中想看到的“華語厲害片之最”。這片是有幾分新意,但槽點還是多于亮點,深夜解悶尚可,齋戒時尚后當神作來看,是大可不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