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香雪蘭
(資料圖)
國慶檔票房遇冷反思
這個國慶檔期,你為什么沒有去影院看電影?
是因為周邊的影院沒有正常營業?還是因為沒有喜歡的電影題材?或是因為有喜歡的題材但口碑不好?又或者只是對進電影院看電影這種形式已經失去了興趣。總之,這個國慶檔似乎缺乏足夠的吸引力將觀眾拽進電影院。
10月1日-7日,國慶檔總票房為14.95億元,較去年同期大幅下滑66%左右,是近幾年以來的最冷國慶檔,總票房被戲稱為已經不是「腰」斬了,而是斬「首」。
與暑期檔、春節檔并稱為國產電影的三大「黃金檔期」的「國慶檔」怎么了?
圖片來源:貓眼專業版頁面截圖
極限定檔,臨陣撤檔,供給不確定性增強
在國慶檔期的電影市場上,呈現出明顯的「供給決定需求」的特征。充足的、確定的、優質的供給,意味著巨大的「需求」將被激活,相反則意味著「需求」的大幅縮減,今年的國慶檔就是這種情況。
國慶檔首日總票房為2.66億,2021年為6.30億,2020年為7.45億,2019年是8.15億。造成落差如此巨大的原因肯定是多方面的,但可以肯定的是供給方面出現的問題需要背負最大的責任。
首先是頭部影片極限定檔,宣傳周期不足,聲量不夠。《萬里歸途》《長空之王》都是在9月23日宣布定檔9月30日,《搜救》更是9月30日才定檔10月3日上映,僅僅提前幾天時間宣布給影片的宣傳推廣工作帶來了巨大的挑戰。
對比來看,2021年的頭部影片《長津湖》9月1日宣布定檔,2020年的頭部影片《我和我的家鄉》更是在7月20日就宣布定檔,2019年影片《我和我的祖國》3月20日啟動儀式上就宣布定檔國慶。
文藝作品的宣發和變魔術一樣,什么時候給受眾看什么這是很重要的。這么短的宣推時間,幾乎很難留給影片宣發話題破圈發酵的機會,這一點與《我和我的祖國》形成了鮮明對比。
根據貓眼專業版「營銷事件」版塊的記錄,回顧2019年國慶檔頭部影片《我和我的祖國》的宣推過程可以看到,從上映前2個月左右開始,上映前66天、61天、53天、46天、41天、39天、33天、28天、24天、21天、20天、18天、16天、12天、10天、8天、6天、5天、4天、3天、2天、1天,按部就班,動作越來越密集,幾乎每一種宣推物料都會形成一個社會熱議焦點,比如:「香港回歸」預告片就引發了人們對當時相關事件的熱議。
再看《萬里歸途》的「營銷事件」,多數條目都只是抖音話題的播放量,在時間不足的情況下,借助巨大流量的短視頻平臺進行以賣票為目的的效果營銷成為必然的選擇。
然后,高預售影片臨陣撤檔,給市場帶來了一陣慌亂。《長空之王》影片開啟預售后一直領跑國慶檔,盡管有粉絲組織的原因,也不能否認該片成為國慶檔預售最高的影片。但在9月27日,#長空之王將全國路演#的微博熱搜還在高高掛著的時候,該片突然宣布撤檔。不僅是粉絲們不能理解,影院經理們更是兵荒馬亂地開始調整排片。
正如業內人士所言,「極限定檔,導致觀眾對電影市場關注不足,影片口碑和看點也不能在上映前被觀眾熟悉,另外就是預售最好的影片突然被撤檔,這就像還沒有打仗先鋒就被斬,軍心動搖。」
而且,還需要關注的是今年國慶檔種子選手《萬里歸途》是8月中旬左右才殺青,也可以說是「極限制作」了。這背后反映出來的是適合國慶檔期的頭部影片供給不足問題,尤其是長遠的儲備和打算不足的問題。
類型單一,品質不足,缺乏大片引領
今年國慶檔共定檔7部影片,包括:9月30日上映的《萬里歸途》《鋼鐵意志》《平凡英雄》,10月1日上映的3部動畫電影《新灰姑娘2》《我是霸王龍》《新大頭兒子和小頭爸爸5:我的外星朋友》和10月3日緊急上映的《搜救》。
從題材類型元素來看,以主旋律和主打低年齡群體的動畫片為主,缺少往年高票房的喜劇、災難片以及主打成年人的動畫片等類型片。比如:2020年國慶檔的動畫片《姜子牙》票房高達16.03億,2019年國慶檔災難元素片《中國機長》票房達到了29.13億,2017年國慶檔喜劇片《羞羞的鐵拳》票房高達22.13億。
今年國慶檔中,《萬里歸途》以利比亞撤僑事件為藍本,講述了前駐地外交官宗大偉與成郎深入虎穴,成功營救125名中國同胞的感人故事。
《鋼鐵意志》改編自真實歷史,展現了新中國第一爐鐵水誕生的歷史過程。
《平凡英雄》則根據「救助救治新疆和田斷臂男孩」的真實事跡改編,講述了一個7歲的男孩因為意外斷臂,在黃金八小時內橫跨1400公里完成緊急救治的故事。
圖片來源:官方微博
這三部主要影片均偏主旋律,從觀眾的情緒感受來看,有一定的雷同感。
從票房分布來看,頭部影片中規中矩,且缺乏中堅力量支撐型影片。從歷年國慶檔表現來看,高票房要么得益于頭部影片表現過于突出,比如:2021年的《長津湖》單片票房57.75億,占票房前五影片總票房的78%;要么除了頭部影片之外,還有1-2部中堅影片支撐票房,比如:2020年國慶檔,頭部影片《我和我的家鄉》獲得了28.29億票房之外,第二位的影片《姜子牙》票房也高達16.03億。
但今年的國慶檔七部影片中,《萬里歸途》一枝獨秀,根據貓眼預測數據,該片總票房可能在18億左右;排名第二位的影片《平凡英雄》預測總票房可能難以超過2億。
國慶檔之前,有業內人士猜測的片單是鄧超導演的《中國乒乓》,彩條屋影業的動畫大片《深海》,梁朝偉主演的《無名》,以及《萬里歸途》《長空之王》,并將之戲稱為「五虎」。如果是這樣的陣容,國慶檔又將會是怎樣的一番光景?只是沒想到的是真正的國慶檔片單上只有一「虎」走到了最后。
理想國慶檔,情緒價值不再失落
「一部好的商業片,要有一個打動人的、完整的好故事,要有優秀的視聽結構,商業片的視聽語言往往比較程式化,有的時候要靠有沖擊力的手段來打動觀眾,同時,它又不止于制造震撼體驗,它也會讓觀眾的情感沉浸其中,在走出影院的時候覺得值回了票價,想要發一條朋友圈推薦身邊的人都來看。」這是《賈行家文化參考》專欄中對于優秀商業片的定義。
的確,在「寸土寸金」的國慶檔,非常需要這樣的商業大片來拉起票房,來扛起大旗。
今年國慶檔票房遇冷之后,很多原因分析都將矛頭指向了「主旋律」,認為主旋律影片太多,上線太頻繁,觀眾已經逆反了,去「主旋律」標簽的呼聲開始出現。
其實,「商業大片」與「主旋律」并不矛盾,而且,國慶檔天然就適合主旋律大片,這是因為只有這類大片才能真正承接住觀眾在國慶期間的情緒需求,就像春節檔期天然適合喜劇大片一樣。
2019年開始的國慶檔票房「起飛」,都受到了主旋律大片的帶動,分別是:2019年《我和我的祖國》,2020年《我和我的家鄉》,2021年《長津湖》。
圖片來源:傳媒1號
(注:2022年國慶檔前五票房之和數據和頭部影片票房數據為根據貓眼預測的預估值。)
在國慶假期這樣一個獨特的檔期中,在當前的時代背景下,人們對于國家的榮耀感和自豪感的集體情緒是非常充足的,需要「電影院集體觀影」這樣的一種儀式進行承接和宣泄。
文藝作品本身就是最具「情緒價值」的「商品」,而主旋律大片天然能夠承接全民的國家自豪感這一龐大洶涌的情緒。這也是近三年主旋律大片票房不斷創新高的底層原因。
今年國慶檔的主旋律影片《萬里歸途》雖然沒有像《長津湖》那樣所向披靡,卻也不出意外取得了非常不錯的票房成績,撐住了國慶檔的底盤。畢竟,不能期待每個檔期都出現《長津湖》這種打破歷史票房記錄的影片。
除國家情緒之外,一些底層的集體情緒也是高票房的關鍵。比如:電影《戰狼》系列影片調動了「忠」的集體情緒,電影《你好,李煥英》調動了「孝」的集體情緒,這兩種集體情緒都具有最廣泛的影響力,對于觀眾而言,極易被調動、被感染。
在電影院集體觀影的形式,又是調動這些集體情緒的最佳實現方式之一。正如傳統電影理論認為,電影院作為電影存在的必然組成部分,是可以在同一空間與其他觀眾分享喜悅、憤怒、憂傷和痛苦的社會性的「看」。
可以說,這個國慶檔的其他影片在調動集體情緒方面的努力是不夠的,觀眾的集體情緒沒有在這個假期借助「集體觀影」這種儀式得以充分釋放,對于觀眾而言是失落的。對于國慶檔影片而言,其情緒價值也是失落的。
1號結語
黃金檔期的票房沒有出現前三年的亮眼表現,很多業內人士也是失落的。
其背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也是非常值得反思的,但僅僅歸因于「主旋律」就過于片面了,國慶檔需要商業大片,也需要主旋律大片。
現在需要做的就是為即將到來的下一個春節檔做好準備,一是備好片,二是定好檔,三是宣傳好,相信電影行業依然能夠煥發勃勃生機。
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參考資料:
得到:《商業參考》《文化參考》
1號互動話題:國慶檔你看了哪部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