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在影視行業陷入集體困境,在寒冬下掙扎求生之際,另一個“小而美”的內容賽道——微短劇卻煥發出別樣的生機,涌現出不少優質作品。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截至發稿日,貓眼專業版數據顯示,9月23日在芒果TV 獨家上線的《虛顏》連續41日獲得短劇播放量日冠,累計播放量突破6.22億,目前該劇豆瓣評分7.4,無論是從播放量還是口碑來看,該劇的表現均不輸S級網劇,而《虛顏》的導演曾慶杰,上半年已憑借數據同樣突出的《念念無明》被業內熟知。
在曾慶杰導演新戲、也是今年第四部作品殺青之際,影視產業觀察記者和他聊了聊關于《虛顏》《念念無明》的創作思路及微短劇市場的看法。
“揚長避短”:《虛顏》和《念念無明》的“詳與略”
紅色的幔帳下花瓣徐徐灑落,一個少女畫師正在給一群身姿曼妙的煙花女子畫像,一打開《虛顏》,便被頗具古風氛圍感的畫面吸引,而這只是該劇中“常見”的一幕,整部劇集的審美始終在線。無獨有偶,曾慶杰上部作品《念念無明》也被網友評價為“道服化精致、不輸于S+劇”,這兩部成本均不足400萬的微短劇能夠做到如此精致,離不開劇組在創作過程中的“精打細算與揚長避短”。
據曾慶杰介紹,因為成本有限,在拍攝《虛顏》時只能選擇“微觀、局部”置景的方式,“如果場景需要有四個面,那我們就只做兩個面,但前提是要保證這兩個面足夠精致”,曾慶杰繼續舉例道:“《虛顏》中芊影山莊的置景,理論上我們應該有一個有花草樹木、亭臺樓閣的場景,但我們為了省錢只用了一個‘大廳’,大廳中間只有一個大床和一個泳池,這就告訴了觀眾,這是兩個人尋歡作樂的地方,然后我讓美術只準備蠟燭和飄紗這兩件東西,別的裝飾都不需要有,拍出來的那種朦朧氛圍感并不比花費大價錢砸出的景差。”
為了節省費用,《念念無名》和《虛顏》的整個拍攝周期都在15天左右,每天的拍攝時長在15個小時左右,而哪怕在緊張的拍攝時間下,對于劇中一些“名場面”、重點戲,團隊仍會花費兩個多小時來拍攝。“因為短劇的時間就這么長,想要制造些名場面,需要一定的取舍。”曾慶杰說。
但在演員選擇上,劇組從不以“省錢”為目的。在曾慶杰看來,很多觀眾追劇其實看得更多的是角色,只有好演員才能更加吸引觀眾注意,“我們要確保演員的表演水平和形象水平都在一定的水準之上”,因此無論《虛顏》中的柯穎、丞磊,還是《念念無明》中的胡丹丹、楊澤,他們均有著出色的外形條件、一定的代表作品和較為豐富的表演經驗,這些使他們能夠勝任故事的主角。曾慶杰強調道:“我們反正是要把錢就要砸在該砸的地方。”
如果說精致的道服化及演技、顏值在線的演員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吸引觀眾打開劇集,那么流暢、張弛有度的故事則是吸引觀眾一直追下去的動力。
正如《念念無明》講述了一對隱藏身份、分屬不同陣營的夫婦,婚后不斷“掉馬甲”的反轉故事。《虛顏》中兩位女主角同樣包括了“雙重身份”下互換人生的強戲劇性沖突設定——相國之女沈沁與寧王私定終身,不愿成為父親維穩政局的工具,于是在出嫁前夕沈沁強行和畫師“十七”換臉,讓“十七”代替自己嫁給大將軍蕭寒聲,十七嫁入將軍府后發現蕭寒聲是曾搭救過自己的恩人,隨后四人展開了一系列的愛恨糾葛。
這樣兼具愛情與權謀的雙線敘事方式及“性格反轉”的人物設定,極大地增強了故事的戲劇性及沖突感,使觀眾在人物“性格及命運”的多重反轉中體驗快節奏敘事帶來的爽感及“上頭”的觀劇體驗。而在18集每集10分鐘累計不超過200分鐘的劇情里,《虛顏》《念念無明》不但清晰講述了兩對CP的相愛過程,還融入了不少喜劇、武俠、奇幻、反套路等元素,豐富了劇集內容,給觀眾帶來多重追劇感受。
《虛顏》并沒有復制《念念無明》
“《念念無明》并沒有復制《虛顏》,當然除了制作班底是相同的”,曾慶杰笑談到。截至發稿日,《念念無名》累計播放數量6.15億,豆瓣評分7.0,該劇熱播之時,大芒計劃工作室負責人陳亞飛曾公開提到,“《念念無明》已全線刷新平臺短劇歷史記錄,逼近A級網劇播出水平,數據指標顯示劇集拉新率頗高,加上站外自來水發酵,讓《念念無明》真正成為了口碑黑馬,做到了以小搏大。”而截至發稿日,《虛顏》的累計播放量已超過6.22億,豆瓣評分7.4,無論口碑還是市場表現均不輸于《念念無明》。
《虛顏》的熱播也使業內再度將目光集中到微短劇的“爆款密碼”之上,但談及《念念無明》的出圈,曾慶杰謙虛地說道:“我們其實沒有膨脹到說這個東西好,我們把這當成是它自己的命。”在他看來,今年微短劇可能有個風口,一定會有一部作品讓圈外人了解到這種新的作品形式,只是它落在了《念念無明》身上,于是它就成了一個‘標桿’性質的作品。
誠然《念念無明》的出圈有著“乘風飛翔”的因素在,但《虛顏》的再度熱播也驗證了曾慶杰所在的上海無糖文化對于微短劇的內容敏銳度和創作經驗。2018年成立的上海無糖文化,此前曾制作過《陛下在左 老板在右邊》《金小氣家族》《夏蟲可語冰》《別跟姐姐撒野》等主打女性向、愛情題材的微短劇。在曾慶杰看來,愛情題材,雖然聽起來狹窄,但卻又是一個“廣義又鮮活”的題材,因為它貫穿人類始終、并且百人百面,“我們團隊在創作過程中也想要嘗試著把不同類型的故事告訴觀眾,不想重復自己”。而藝恩數據發布的《2021年視頻內容趨勢洞察-微短劇報告》顯示,微短劇的受眾群體80%為女性,其中愛情、古裝、喜劇是微短劇的三大熱門題材,集合了這三種元素的《虛顏》《念念無明》可以說是“準確踩中了目標受眾的興趣點”。
而隨著近年來,互聯網用戶在視頻內容消費偏好上更加趨向于“短、快”,以及近年來注水影視劇越發遭到觀眾排斥,能夠在較短時間內完成人物塑造、故事講述、情感表達的微短劇受到觀眾好評也在意料之中。“觀眾也可能因為它是短劇,會報以較低的預期打開,原諒它的一些瑕疵,放大它的優點,就好像拿一個便宜的東西跟給很多錢的東西比,發現性價比還是很高。”曾慶杰說道。
風口上的微短劇如何“以小博大”
2022年,在影視寒冬環境下,微短劇卻迎來了“暖春”。公開信息顯示,今年上半年進行規劃備案的微短劇達到了2859部,而2021年全年內備案的微短劇數量僅為398部,2020年以來,除去以“愛優騰”、芒果TV、B站五大長視頻平臺及“抖快”兩大短視頻平臺加快布局外,不少MCN、影視公司、主流媒體、音頻平臺也都加快了在這一領域的試水,多方資本的入局,驅動著這一“新興”內容賽道的加速發展。
對于資方及制片方而言,在今年影視投資大環境整體謹慎的當下,“投資少、回籠資金快、回報率高”的微短劇無疑為其提供了一個可以試水的方向。如曾慶杰提到,大體量網劇從立項到播出再到成本回收大概需要三年時間,制作過程中片方不僅需要自己先行墊付部分款項,制作過程中還可能面對包括演員失德造成作品無法面市等在內的諸多風險,“但這在微短劇幾乎不存在,正常情況下,一部微短劇三四個月便可完成成本回收,片方也就有資金能繼續進行下部作品的生產。”
而對于長視頻平臺方而言, 在“降本增效”成為行業共識的背景下,當“多、快、好、省”的微短劇取得的播放效果及用戶關注度和S級、A級項目不相上下,并且還能滿足觀眾碎片化娛樂需求時,加大對于微短劇的投入也十分容易理解。如2021年以來,各大平臺相繼推出了多個針對微短劇扶持、激勵計劃,包括芒果TV推出的大芒計劃2.0、騰訊視頻推出的“火鍋劇”激勵計劃、愛奇藝推出的“豎短片”計劃等等。
對于整個行業生態而言,微短劇也在推動著影視人才的流動及培養。如在《念念無明》及《虛顏》播出后,片中的幾位主演,如胡丹丹、楊澤等個人微博、抖音等其他社交賬號的粉絲數都實現了激增,而這無疑有助于他們去往包括網劇、電影等更大的平臺。而曾慶杰也稱在這兩部作品播出以后,團隊在演員的可選擇范圍上也有所擴大。
而在快節奏生活的當下,內容豐富、節奏明快、短小精悍的微短劇對于填補觀眾碎片化娛樂時間、滿足觀眾個性化觀劇需求也有重要意義,也因為以上諸多原因,微短劇這一內容賽道無疑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而在內容為王的時代,只有優質內容才能撬動更大的市場,這也給微短劇創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相信隨著各方資本的入局以及行業日益趨向規范,未來微短劇領域將會出現越來越多像《虛顏》《念念無名》這樣的優質內容。
— THE END —
作者 | 桓涵
主編 | 彭侃
排版 | 欣欣子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