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誰還沒有去看劉亦菲和李現的《去有風的地方》?
這里,有漂亮到我想立馬打飛的去云南度假的美景:
【資料圖】
有看起來簡簡單單但莫名感覺很好吃的云南米線:
還有顏值絕美,甚至襯著好風景顯得更?漂亮的天仙:
?
被美食和風景蠱到后,接連炫了十集,還蠻感觸的,在戲劇沖突被加黑加粗的國產劇里,很少能看到這么節奏從容,治愈感也如此清新不造作的劇了……
“慢游”度假指南
要問北漂打工人的年終心愿,除了升職加薪的職場獎勵,百分之八十的人都想好好休息一段時間,過個輕輕松松的假期。
劉亦菲飾演的酒店經理許紅豆也是如此,在日復一日的工作里身心都像用舊了的發條,好朋友的生病去世更刺激了她。
于是她做了一個許多打工人都設想過無數次的場景:裸辭度假去。
度假第一步,許紅豆挑了個有山有水,游客又少的云苗村。這個地方,陽光好的時候望過去洱海上波光粼粼。
油菜花開得正好,馬場的綠地清亮地仿佛可以截下來做壁紙,再配上劉亦菲的顏值,畫面真的不要太美。
度假第二步,選一個適合短住的小院子。
劇里的有風小院,可以說完美復刻我在大理住過的小院:有布置溫馨的閑聊區,喝茶打坐專屬蒲團區,還有不大卻花草茂盛的花園,有散養的貓咪趴在小桌上曬太陽等人擼。
就連短租的小院客人,都熟悉到仿佛在大理隨便哪個小院去抓,都能抓到類似的人。
有打扮中式每天不是打坐就是喝茶的馬爺,聊幾句就和你扯到人生,偶爾還冒幾句佛偈。以為是高人,結果熟了喝起酒吃起燒烤又比誰都利落痛快。
有從大城市開車自駕來的娜娜,追尋心靈上的自由,結果被當地悠閑的生活打動留下來工作,和誰都能愉快相處。
還有必不可少的愛音樂人士,歌唱得怎么樣先不提,但一定得抱著吉他寫自己的原創,看到漂亮的姑娘總想上去撩閑加個微信。
再加一個治療閨蜜離開傷痛的許紅豆,可以說各路人馬齊活了。
度假第三步,走出小院,自然地去迎接陌生地方帶來的一切驚喜或驚嚇。比如許紅豆逛吃逛閑溜達到馬場,美美欣賞完風景準備撤退。
結果一腳踩中牛糞,使勁一拔,鞋子分家。
尷尬社死之后,被偶然遇見的村草謝之遙,牽著馬扛著鞋,晃晃悠悠地送回小院。
旅游中遇到什么樣的人,幾乎決定了這場度假的成敗。而謝之遙,應該就是出門在外,大家最想遇到的“當地人”。
首先,肯定是因為他長得好看,即使平時在村里不打扮,也有一種糙漢的自然率真。
其次就是這個人,簡直是村里的多面手,馬場是他在打理,有風小院和小館是他在經營,木雕坊的生意是他在拉,就連扎染坊的阿奶遇到外國人,也要把他拉過來當翻譯。
有了他,村口小賣部買25的拖鞋,都能給你講價到10塊。
最關鍵的是,這個人還性格有趣,頗有當搞笑男的潛質。
成功把許紅豆招安進有風小館當義工,這位哥直接高興得瑟到在馬爺面前來了一段自由舞蹈,謝之遙你別把我笑死。
正是因為遇見這些有趣的人,許紅豆的“慢游“度假才會如此輕松治愈,沒事逗貓散步、看書睡覺,嘗嘗當地特色的食物,和小院里的人聊聊天。
大家不過問你的過去,也不好奇你的未來,在這里可以無所顧忌地去消磨時間,一開始緊繃著、審視著的許紅豆也在這樣的氛圍里一點點松懈下來。
這也是我看劇的感受,沒什么抓馬狗血,不需要擔心下一秒劇情突變,男女主又要遭遇怎么樣的危機。
誰懂,美景+美人,是真的很養眼
就好像作為觀眾的我們跟著許紅豆,一起晃蕩著住進了云苗村,自己也閑適了下來。
慢是被卡住的年輕人的精神需求
許紅豆在裸辭前,像極了每一個被生活和工作卡住的年輕人。
她是五星級酒店的前廳服務人員,什么瑣碎的事都要干,客戶摔了杯子,她得拿著毛巾給人擦腳上沾上的水漬,開會一開就是到凌晨,越是休息日越忙碌。
和同在北京的閨蜜陳南星,忙起來兩個人大半年才能見上一次,相約一起休年假出門旅行,總是一拖再拖。
有個住在燕郊的男朋友,許紅豆自己又住東四環,距離太遠一周見不上一次面,同城戀談得像異地戀而被分手。
這段北漂打工人狠狠共情了,別說燕郊,我覺得朝陽和海淀都像異地戀
她的生活讓渡給了工作,為了高薪,為了升職,為了已經變成夢想的車子房子,她和陳南星都選擇了忽視生活、忽視自己。
人總是要被逼到一定地步,才會生出改變的勇氣,許紅豆就是如此,放棄高薪工作,裸辭去度假不是輕輕松松就可以做出來的決定。
是失去好友的重擊,和身體疲憊不堪的暈倒,雙重作用下才徹底敲醒了她。
現實生活中何嘗不是如此?每一個做出裸辭決定的人,必然有對ta來說已經達到身心接受閥值的事,才會干脆利落一走了之。
而越是被生活和工作卡得死緊的年輕人,也就越渴望去過一段慢節奏的生活。
總覺得,我們現在的生活軌跡太著急了,三十歲就得結婚生子成家立業,不然就會被同齡人甩在身后。前段時間,最常在某平臺上看到的帖子,就是xx歲應該有多少萬存款。
幾萬羨慕幾十萬的,幾十萬羨慕幾百萬的,幾百萬又羨慕生下來就有的,大家都被同輩焦慮卷的如同風中搖擺的枯葉,還沒落地就碎成幾瓣了。
也是沒想到,一個主打田園生活的劇,卻在第一集把當下都市人的無奈和困境拍得如此真實有代入感。就好像許紅豆冰箱里面的那瓶過期辣椒醬,默不作聲地道出了很多未盡之言。
其實快節奏的生活也沒有什么錯,有些人就享受于車水馬龍之間的穿梭,在城市森林能找到適合自己的位置。而有些人卻需要慢下來的時間和空間,節奏一快自己就失衡了。
歸根結底,其實還是要找到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無論節奏快慢,讓自己感到舒適才是第一要義。
從容是田園劇治愈觀眾的前提
《去有風的地方》看到現在,劇其實呈現了很多討喜的部分。
云南自然風光的秀麗,搭上劉亦菲的顏值,畫面賞心悅目,哪怕不了解劇情隨便看幾眼也很養眼。
群像做得生動有趣,不論是城市里來的游客,還是云苗村當地人,都被拍出了細膩的那一面。
李現飾演的謝之遙,是另一個維度上被時代卡住的年輕人,他從云苗村走出來看到了大城市的繁華,又選擇走回來,在當地搞經濟,錢沒賺多少,攤子卻越支越大。
他在云苗村的生活并不是一直安逸的,做木雕的謝師傅一開始不理解他,覺得他都在整虛頭巴腦的事;弟弟謝之遠離家出走后,他安排了“線人”盯著,不主動去找,村里人卻閑言碎語覺得他對弟弟不上心。
但他不抱怨,心里自有一套自己的準則。
小院那幾個典型游客就不用說了,云苗村的幾個阿奶,也被拍出了不同味道。
小院房東之一的阿桂嬸,人熱情大方,就是愛聽漂亮話,喜歡變著法兒夸自己在外工作有出息的一對兒女;寶瓶嬸沒那么會講話,但人踏實能吃苦,對上兒女就能絮叨一大堆。
她們鮮活地生活在云苗村,也成了當地景色的一部分。
在這些討喜之外,看慣了矛盾沖突都很明顯的國產劇,觀眾對于這種新穎而當下的田園風格敘事的接受度究竟如何。
我覺得這是個很有趣的問題,過去我們夸一部劇不錯,會用“節奏快“這樣的評價,暗含的是劇信息很足,觀劇節奏比較舒適。
這種固有印象其實挺偏頗的,一部劇的節奏快慢應該取決于它的題材和主線劇情本身,而不是忽略一切空談節奏快慢。
《有風》的主線是什么?是飽受城市高壓生活的許紅豆,來到云苗村這樣一個慢節奏生活的地方,在風景和與他人的相處里療愈自己,重新找回自己的故事。
說白了,這就是一個田園牧歌式的故事,這樣的題材本身,注定就不會像商戰劇、懸疑劇那樣高潮迭起,不停反轉。
這個故事里不是沒有可以搞爆點的素材,跟著老師傅學木雕手藝的謝曉夏,沒讀過多少書,也沒去過遠地方,一心向往上海這樣的大城市繁華。
被網上認識的朋友串掇,攜帶自己的積蓄想去上海找工作,結果遭遇殺豬盤被騙,灰溜溜地回到古城報案。
編劇本可以把這一段劇情處理地一波三折,搭上時興的詐騙熱點,可劇對這一段最濃墨重彩地展現,是他姐姐發現事實真相后,陪著自家弟弟默默擺攤賣乳扇。
走的時候,一個溫情又帶嫌棄的擁抱。
這才是整部劇慢節奏的表達下想要呈現的治愈感,生活里的小風小浪總會過去,能讓你銘記深刻的,必然是最痛苦的瞬間,和讓你走出痛苦的那一瞬間。
這也是《去有風的地方》我最喜歡的一點,不去追求劇情的快慢,而是在整體舒緩的節奏里,去晃晃悠悠地講一段細膩溫柔的時光。
E姐結語
看了這劇,想起一個我的朋友,前年她還和我一樣在北京生活,不得不忍受著北京高昂的房租和每天的早晚高峰。那時她最愛說的,就是以北京這樣的房租,去大理租小院住不好嗎?
然后她真的去了,帶著自己的藏書和茶葉,收拾行李打包去了大理。她和我說,大理的房租真便宜,一間房租一個月只要1000塊,老板還包早餐,長租還能再優惠。
我看著她每天發自己的大理生活,和老板一起喝茶,在面朝小院有陽光的窗臺工作,隔壁院的小貓老跳過墻臥在房檐上曬太陽。她得閑了就租個小電驢出去采風,晚上也會去古鎮的街和那些來自五湖四海的游客,閑聊幾句天。
當然,她能換個城市是因為她換了一份可以遠程辦公的工作,可這份想改變就改變的勇氣和執行力,依然讓我羨慕。
《有風》的豆瓣高贊說,誰看完這劇,不想找個風景秀麗的地方貓三個月啊?可大多普通人缺改變的勇氣和執行力,那至少,有這樣的劇,可以當“電子逃避”,給困在城市里的我們,吹來一陣輕松治愈的風。
-今天頭條の作者-
你的小仙女E姐,愛看劇的甜辣醬
值日生:小椒? ?美編:樹懶
關鍵詞: 論劉亦菲李現如何不靠臉治好我的精神內耗